APP下载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国内的运用

2015-07-02杜珍琳

科教导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适用性有效性

杜珍琳

摘 要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近三十年逐步发展成熟,并在世界范围迅速崛起的一个短期心理治疗学派。本文在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介绍的基础上,回顾前人的研究,探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国内相关领域的适用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适用性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6.078

Domestic Use of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DU Zhenlin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Abstract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is nearly three decades gradually matured, and a short-term psychotherapy school in the rapidly emerging worldwide. Based on the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presentation on the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to explore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in the field of domestic applic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applicability; effectiveness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最初是由Shazer和妻子Kim等人于1980年代初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发展起来(De Shazer, Berg, 1992),于1980年代末被引进港台,随后逐渐引入大陆。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已逐步发展成熟,并以其周期短、时效好、易操作等特点,成为当今国内外新兴的、越来越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1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简介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在后现代建构主义的思潮中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后现代的心理治疗方法。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现实并不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而是存在于语言、意义和文化之中,是由人建构出来的(Laird, 1995),因此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为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并不是独立的客观事实,而是通过治疗师和来访者的交谈逐渐建构出来的。此外,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还受系统观的影响,它相信来访者自身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治疗师要善于发掘来访者已有的潜能,并加以发挥;同时,根据系统观提出的系统中有黑既有白的观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更多关注系统中白的部分,即重点探讨问题的不发生时的例外状况,着力扩展白的部分,从而减少同个系统中黑的部分,由此促使改变的发生(Berg, Ga Hagher, 1991)。

受后现代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与传统治疗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摒弃治疗师的专家角色,摒弃探讨问题原因的做法,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视来访者为自身问题的专家,治疗构成中重点关注来访者的目标、资源和正向经验。该治疗方法的基本主张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强调解决问题,并以正向的、朝向未来的、朝向目标的积极态度促使改变发生(戴艳, 高翔, 郑日昌, 2004)。具体表现如下,首先,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为很多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要准确确定其因果关系存在一定难度,与其在治疗中花费大量时间探索原因,不如重点把握来访者的目标,着力寻找解决办法;其次,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并不认可给某种行为贴上病态标签的病理学做法,并指出问题的存在也具有某种正向功能;再次,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认为来访者是最了解自身问题的人,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潜力,强调应更多关注来访者的积极面;最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格外重视例外的经验,即来访者的问题没有发生或严重程度较低、发生次数较少的情况,认为探讨例外经验是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重要途径。

在上述基本主张的指导下,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实施的策略是以解决发展为导向,从正向积极的角度拟定治疗目标,同时考虑问题的多面性和特殊性,发展弹性的问题解决方法。对治疗师的具体要求包括,第一,强调治疗师对来访者应具有积极的看法,相信他们有能力发展适合的解决办法;第二,治疗师要以一种正向的、未来导向的合作方式与来访者进行互动;第三,治疗师的责任是帮助来访者找出问题的例外,引导来访者发掘自身具备的能力和资源,并对来访者在治疗进程中发生的小改变进行鼓励和强化,引导来访者意识到小改变的存在和价值,以此推动更大改变的发生和持续。

2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国内的运用

在西方国家,众多心理学者已积极探索过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在家庭领域、学校领域和社会领域的具体运用。在学校领域中,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作为一种积极心理学倾向的咨询方式,有利于教师在进行学校心理咨询时产生积极的学生观,使教师注重学生问题的解决;在社会领域中,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资源取向以及向善的姿态,使心理咨询更易被接受,通过发现、激发来访者自身的内在优势和资源,帮助他们利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在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进行适用性探讨的基础上,更多学者则通过实证研究检验该疗法在我国运用的有效性。在学校心理咨询领域,研究证实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对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有助于改善初中生人际关系状况(陈建波, 2005);研究结果也证实,焦点解决短期班级心理辅导对提高高中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优于传统班级辅导(邓莉芳, 2007);此外,焦点解决短期团体心理辅导还助于改善高中生的应对方式,进而缓解高中生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改善社会支持状况(张洁,2012)。在心理卫生治疗领域,多项多找研究证实合并使用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对心理障碍能起到更显著的疗效。杨放如等人的各项研究结果表明,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合用药物的治疗方法对强迫症的疗效好于单用药物的治疗方法(杨放如,朱双罗,罗文凤,2005),以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为主的心理社会综合干预能显著减少网络成瘾少年的上网时间,并有利于改善其情绪和心理功能(杨放如,郝伟,2005),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结合家庭治疗能显著改善品行障碍儿童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有助于改善其强迫、敌对及恐惧等症状(杨放如,朱双罗,罗文凤,2005);余柳霞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药物合并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不论是对社交恐惧症,还是对抑郁症都有更好的疗效(余柳霞,刘坤,赵俊雄,2006;余柳霞, 蒋庆飞,2007)。

可见,焦点解决短期治疗作为一种短期、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在我国具有推广运用的价值。另外,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摈弃病理学探究不良所在的做法,以合作的姿态与来访者共同发掘自身资源和能力,这种积极取向的做法也是其他心理治疗模式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 De Shazer, S. Berg, I. K. Doing therapy: A post-structural revision. Journal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1992(18).

[2] Laird, J. Family-centred practice in postmodern era. Families in society.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uman Services,1995(3).

[3] Berg, I. K., Ga Hagher, D. 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 In: T. C. Todd & M. D. Selekamn (Eds). Family therapy approaches. Needhan Heigh, MA: Align & Bacon,1991.

[4] 戴艳,高翔,郑日昌.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ET)的理论述评.心理科学,2004(6).

[5] 陈建波.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对初中生人际交往辅导的实验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 邓莉芳.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对高中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 张洁.焦点解决团体对高中生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

[8] 杨放如,朱双罗,罗文凤.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合用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4).

[9] 杨放如,郝伟.52例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社会综合干预的疗效观察.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3).

[10] 杨放如,朱双罗,罗文凤.儿童品行障碍心理与家庭治疗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4).

[11] 余柳霞,刘坤,赵俊雄.抗抑郁药合并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对社交恐惧症的疗效.    上海精神医学,2006(6).

[12] 余柳霞,蒋庆飞.赛乐特合并奇拉西酮配合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抑郁症的研    究.浙江省精神病学术年会,2007.

猜你喜欢

适用性有效性
4种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
CLDAS土壤湿度产品适用性评估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结构化数据适用性研究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结构化数据适用性研究
某门头桁架YJK和Midas整体分析及简化设计法的适用性探讨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