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模式的分析与对策①

2015-07-02郭金荣

科技资讯 2015年8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教学模式

郭金荣

摘 要:田径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自己锻炼身体的习惯,慢慢形成终身体育观。而田径课教学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原因是田径运动可以全面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果我们使用田径课程中的教育竞技、健身功能,那它的作用就不会被别的项目取代。所以该文会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做一定的验证与分析。

关键词:体育院校 田径课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141-02

田径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可以提高发展各类运动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对其他的项目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是其他的体育项目所不能代替的,所以田径运动可以有效的提高青少年的全面身体健康和发展,也是学校开展课程中比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在体育领域中占重要的地位,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学习可以促进身心器官的发展,呼吸系统会变得顺畅,动作变得轻松,还可以考验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以吉林体院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田径项目内容了解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参加田径课的现状,分析田径活动内容的影响因素,探析其内在规律与特点并提出发展对策,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加田径运动,为加强学生的体育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从吉林体育学院学生抽取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成男女两组,其中男生110人(55%),女生90(45%)。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有关田径教学模式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通过Internet互联网收集获得体育院校田径内容方面有关资料,为本论文的参考、分析和撰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研究内容,设计好调查问卷,对在校学生发放2次问卷,两次发放问卷间隔为10天,接受问卷的学生不变,并进行可信度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返回188份,返回率94.3%,有效问卷188份,有效率100%。

1.2.3 数理统计法

用Microsoft Excel对收回来的问卷进行分析。

2 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模式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院校的学生在田径项目的选择上有短跑、跳高、投掷、跳远等。我们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对同学们在田径项目上的选择做了调查。

在对三个年级的调查中发现,目前体育院校田径模式比较老旧。大家都知道,符合实际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习兴趣和养成体育习惯的首要条件。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当前大学田径课仍以短跑、跳高、投掷、跳远等技术性教学为主,教学过程过于强调竞技运动教学和技能的整体性要求,而忽略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和身心发展,过于强调运动能力的提高。

通过表2可以看出,学生课外锻炼不足的因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运动场地器材不足”“田径内容枯燥,没有兴趣”“田径有些技术动作难度大不适合自己”,大二年级主要因为“运动场地器材不足”,大三年级主要因为“学业紧,压力大”、横观表格则发现,“运动场地器材不足”、“担心在学习技术时受伤”、“田径有些技术动作难度大不适合自己”和“学业紧,压力大”是学生共同影响因素,但“学业紧,压力大”主要集中在大三学生群体中,对其他年级影响不是很大。学校方面应在扩充场地器材上加大投入,并作好各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协调,有利于学生在田径课中内容的多元化,同时也限制了部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出现了运动场地拥挤的局面,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由于学校体育设施不够,体育器材少,使他们感到没有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逐渐失去了参加的兴趣,特别是女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主要的精力都投放到了文化课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锻炼。

问卷调查显示,35.7%的老师认为按走、跑、跳、投分类较好,而学生恰恰相反,认为按走、跑、跳、投分类不好;50.6%的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按运动项目分类与按走、跑、跳、投分类可以相互借鉴,只有13.7%的老师认为按运动项目进行分类较好,而学生和老师的看法一致。数据显示,教师们比较反感田径课程按运动项目分类,赞成按走步、跑步、跳高、投掷分类。或着对两类进行调整,这样就为我们以后的田径课提供了比较合理的参考。

学生问卷调查显示,51.6%的学生认为应充分借鉴。按运动项目分类的优点,赞成按运动项目分类的占18.0%。按走步、跑步、跳高、投掷分类的学生占12.4%,还有18.0%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

调查的结果表明师生们对现在过于竞技化的教学内容感到比较无聊,希望可以将田径课变得更加有意思。

由表4可以知道,认为田径体育锻炼内容很重要的占大多数,其中,男生占到人数的30.5%,女生占20.7%,认为比较重要的和不太重要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近半左右,但是女生多于男生,认为不重要的占一少部分,可以看出体育锻炼中,男生比较积极参加,女生体质较弱,田径体育锻炼内容以男生为主?其中男生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田径体育锻炼内容不太重要?由于传统思想影响,很多学生“重学业,轻体育”,认为发展智力,学习文化课知识比练习体育重要得多?影响女生参加田径体育锻炼的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由于活动时,很多人在看,怕做不好别人笑话,怕苦、怕累、而没有付之于行动。对于这一部分女大学生若对她们加强宣传教育,正确引导,积极组织她们必将会积极地投入到课田径锻炼的行列当中;在锻炼过程中,应该对运动场地器材进行合理分配,尽量为女生提供方便,专门划出一部分适合女生锻炼的场地器材供女生使用,以吸引她们自觉加入田径项目的行列。

分析所得调查结果,田径课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已不再受学生的喜爱,造成68%的学生对田径课兴趣缺失。这种状况的出现,一方面存在学生对田径内容对青少年体质影响认知不够深刻,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个性使然。

3 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模式的困境

3.1 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模式的困境

当前,田径课不受重视。但随着新的教育思想的深入,学校体育课中出现很大发展,作为传统的田径课,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就显得枯燥和乏味。

3.2 学生不喜欢上田径课的原因

同学们不喜欢上田径课方面的内容的原因很多,最关键的就是下面的两个方面:首先是对田径项目的认识少,学生对于田径项目课程的认识不足,对于技术性较强、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学生认为难度比较大,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不好掌握,所以降低了学习田径课程的兴趣。其次学生对是教师的教学目标、评价体系导致厌学的情绪,在教学评分上,教师把学生的运动大小和练习多少当做给分标准,根本不看学生本身的体质的不同。

4 体育院校田径教学模式的分析和对策

4.1 加大对体育课的改善,加大健康意识,培养锻炼能力

学校应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转变教学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在田径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转换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田径项目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身到田径运动中来,要改变以前以竞技体育为重点的教学理念,要有意识地将教学重点转向传授健身知识、健身技能、健身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上,使课程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教学吻合,此外,要增加女性体育教师的数量,保证男女教师比例均衡,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

4.2 对田径项目的资金投入增加、重视场地、器材的修理和合理的搭配

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随着学校规模的发展,学生数量增多,运动场也应不断的增加,建立起优秀的教学环境。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并挖掘潜力,合理安排学生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学校要搞好体育场馆、器材的规划建设,使体育场馆设施的硬件条件跟得上学校的总体发展,以保障学生田径课的开展。学校必须每年逐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逐步改善场地、器材的现有条件,保证学校能有计划、有重点增置体育设备,维修场地,为体育院校课田径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以适应学生选择不同田径项目的需要,运动场地器材设施应根据学生喜欢的田径项目人数的比例设置,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参加他们喜爱的项目。

4.3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田径项目的正确引导

田径运动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为其它体育运动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很多体育项目都把它作为发展全面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为了较客观的衡量学生在其它运动项目中身体素质状况,检验身体发育,一般都选用田径项目制定测验标准,并作为常规性测验指标。其次,田径运动的各项都要求学生在有限度的条件下表现出超越自身的能力,要有克服困难和挑战目标的勇气。田径运动是个人项目,更多依靠自己独立完成,这对于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中的应变能力,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个性发展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任立峰.论如何改善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36(5):30-32.

[2] 王志峰.在田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教研,2011(6):40-41.

[3] 黄儒鸿.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于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人文纵横,2010,8(9):100-102.

[4] 何爱,孙建军,高欣.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菏泽学院学报,2011,33(5):135-138.

[5] 刘时强.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教学模式
体育院校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