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愿要变成意志
2015-07-02王小平
王小平
每年的3月,随着春的节拍,全国的“两会”都会如期而至。代表委员以百姓之心为心,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切入点,反映真情况,直陈真问题、提出真见解,进而将人民的意愿凝聚为国家的意志,推动问题解决。
人民群众为什么关注两会,因为两会能给他们一种“获得感”,使人民的意愿变成国家的意志。
“正风反腐高压会保持多久”、“什么时候才能跟雾霾说拜拜”、“工资待遇能不能提高”、“看病难、看病贵什么时候能真正解决”……这是两会前夕媒体调查中,群众比较关注的话题。无论是忧党忧国的“大期望”,还是让自己健康幸福快乐起来的“小愿望”,无论是言辞激烈的“吐槽”,还是发自内心的“点赞”,传递的都是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更是一个个闪耀着星星之火的“中国梦”。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这份深情表白与承诺,何尝不是所有代表委员参加两会共商国事的履职标准和努力方向。建言献策,推动改革必然会触动利益,会动“奶酪”,但是为了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受惠,消除相对“剥夺感”,代表委员们要义无反顾,让两会的进程与人民群众的渴求产生最大的共鸣。
寻求最大公约数,增进最大共识度,代表委员责无旁贷、重任在肩。“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的提出,为今年全国“两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验着代表委员们的履职能力和担当精神,更让人民群众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把人民的期望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把人民的意愿变成国家的意志。”在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的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稳中求进,蹄疾步稳地推进了简政放权、公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生育政策改革等,啃下了不少硬骨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蛮拼”的各级领导、离不开实干的党员干部,也离不开“给力”的代表委员。但最重要的是将人们的意愿凝聚成了国家的意志,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收获了希望与信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01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化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前程锦绣,任务艰巨。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愿景越光明、使命越艰巨、责任越重大,就越需要汇聚智慧和力量。给人民群众更多的实惠,无疑将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汇聚起磅礴的正能量。将人民的意愿变成国家的意志,无疑会把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