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3+1”人才培养模式
2015-07-02张幸刚
张幸刚
摘 要:当前,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着力解决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不够协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转型期,而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必定会让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一定的改变。怎样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是目前急需解決的问题。该文主要阐述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3+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必要性,为今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3+1”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231-01
1 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提到人才培养定位的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转型,应用技能型人才逐渐成为了我国应用型高等院校普遍的培养目标。应用技能型人才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的人才。
其次,现阶段教育存在两个本质的问题:一个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另一个就是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我国的教育学专家将模式的概念逐渐的引入到教育的领域当中,逐渐的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模式来说,模式是可以被建立和检验的。模式与理论是有关系的,可以在理论中派生出来,但是如果单从概念上来说的话,模式又和理论有所不同。现阶段模式已经逐渐被引入到了教育领域当中,像教育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办学模式等概念也相继出现,从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来看,模式是具有稳定性、探索性等特点的,因为模式是源于实践的,因此也要运用与实践,模式需要在真正的实践当中逐渐地得到完善和发展。
2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大学是培养各类人才的摇篮,教育工作者们始终在寻找一种能够将理论和实践相连接的桥梁。“3+1”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实现了教育学者们的梦想,同时“3+1”人才培养模式也为学校带来了新的思维,更为以后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改革。
在“3+1”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学生在大四年级到企业去接受培训和学习,学习与三年理论学习阶段相关的实践技能。在这之前的三年时间当中,学生已经受到了相对完整的理论教育,此时的大学生已经逐步实现了对知识的掌握,在大四的时候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一些调整就可以了。高等院校与相合作的企业会制定出详细的大学生实训计划,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反映出现阶段企业的管理、生产等的发展状况,而且还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相应需求,能够及时地提醒院校调整传统的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社会环境。
“3+1”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的出现使教学与企业的生产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使得人才教育培养更加的有针对性,能够更贴近企业的文化和企业的生产,是一种将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转向服务社会的教育模式。
3 “3+1”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3.1 理论效果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是学生,因此学生就成为了这一模式下最大的受益者。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后只能依靠自己来完成适应社会的过程,而在“3+1”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最后的一年学习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企业或者是实习的工作单位度过的,在企业和其他工作单位的不断磨练下,使得学生逐渐了解了社会的生存法则,进而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最后,当学生在毕业之后再进入社会的时候,学生的心里就已经有了底,知道该怎样去适应社会,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要比在虚拟的课堂中得到的东西更多。
3.2 实际效果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模块化课程体系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强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创新的内容是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配套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探索通过引进先进课程体系,实施一定的课程置换,通过委托企业指导专业实训等途径进一步突出对学生的项目实践教学和职业素养训练,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设计课程教学模块,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利用专门学期(学年)进行企业实习,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为高校在人才培养制度的探索上积累一定的经验。
实行校企合作制度,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按照“3+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第四学年进入应用能力综合实训(实习、实训)阶段,并且在此期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是学生在校期间集中接受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训练或顶岗培训,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环节。学生可以直接到合作企业完成综合实训,并且由合作企业推荐到就业企业实习。这些都为学生提升职业岗位技术能力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获益的不仅仅是学生,对于学校、企业和社会来说也能够满足各自的需求。
4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发展
“3+1”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利用的是学校的知识理论平台以及企业具体的生产实际需要,结合学校中教师的经验和企业中技师的实践技能,为学生带来一个全新的思维,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3+1”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的教学质量不降低,还要求该模式下的教学成果更高一些,这一情况就要求学校和企业一定要进行充分沟通,要从理念、组织以及具体的教学方式上来完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先进的培养教育理念转变成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与企业建立一个长期的信任关系,人才培养其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培养工程,要做到对学生负责,为社会服务,所以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而这个组织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的组织,只有这样,“3+1”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真正地成为一个成功的模式。这一模式的成功也能为以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春景,袁俐萍.“3+1”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4(19):103-104.
[2] 龚放.试论大学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7(11):15-21.
[3] 燕国才.论适应力[J].上海教育科研,2006(1):46—48.
[4] 张兰华,冯敏,郑鹏,等.基于就业导向的“3+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创新[J].教育研究前沿:中英文版,2013,3(3):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