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培养模式下医学生诚信教育路径研究
2015-07-02张琴陶肖云刘桂芬
张琴 陶肖云 刘桂芬
摘 要:为增强医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应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建构面、线、点交织的立体化医学生诚信教育。加强面上教育,提升医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开展线上教育,完善医学生诚信评价监督体系和激励机制;实施点上关注,鼓励医学生进行诚信的自我修养与实践。
关键词:“5+3”培养模式;医学生;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6-0106-03
“5+3”培养模式,即5年医学院校临床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2011年12月初教育部和卫生部明确提出探索建立的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全新模式,以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培养一大批高层次、高水平、应用型的卓越医学人才,能胜任各医学职业岗位。教育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培养模式已经在改革,新形势给医学生诚信教育带来了新课题。为探索增强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解决“5+3”培养模式下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经调查研究和实践检测,本课题组提出了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建构面、线、点交织的立体化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构想。
一、“5+3”人才培养模式下推行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5+3”培养模式以8年为一个完整周期,旨在通过5年医学院校教育和3年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分段式培养,实现学生职业胜任能力迅速提升,重在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素养、临床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真正精于医术,诚于人品[1]。但是,有学生甚至教师误认为5年本科教育就是要学习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医学人文教育可以等到3年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时,学生自行在实践中学习和感悟。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人的诚信品格并不会与生俱来。如果医学生一味埋头于医学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技能的训练,只会看“病”,不会看“人”,不会跟“人”说话,又怎能自发领会医学人文精神?如果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利为本,毫无诚信,又怎能理解大医当“精诚”?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个别群体的诚信缺失破坏了市场经济,污染了社会环境,医学界也受到了影响,如甘肃金塔县医院检验科捏造检验数据事件、湖南黄金大米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丧失诚信的典型案例让我们认识到,医学生的诚信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2]。医学生是未来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医务工作者,要改善医疗诚信状况最有效、最根本也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医学生属于大学生群体,但其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领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有着很大的特殊性,他们日后要面对的是急需医生帮助的患者。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毫无医德的医生简直就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追本溯源,只有在校是一名诚实守信的医学生,走进医院才能成长为一位“仁心仁术”的好医生。因此,对医学生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医学生的诚信品格显得尤为必要,而且从时间上看,诚信教育必须贯穿整个“5+3”全过程,包括在校学习期、见习期、实习期和规培期,8年不断线教育,从入学的第一天就开始,直到毕业后走进医院进入3年规培期还要继续开展。从空间上看,要覆盖校内和校外,整合校内外资源,不能只注重高校教育,忽视全社会联动。
二、加强面上教育:提升医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医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医学生的特点,通过编写相关教材、开设诚信教育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营造和煦温暖的诚信氛围等多种形式开展诚信教育,全面提升医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一)加强组织领导队伍建设
“面”、“线”、“点”交织的立体化诚信教育得以顺利运转,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队伍保障。首先,组织领导是前提。医学院校要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加强领导,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健全和完善诚信教育的工作机制,形成校内和校外、教育与实践、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诚信教育工作体系,保证医学生诚信教育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切实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3]。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制定校级诚信教育方案,明确诚信教育的目标、内容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完善保障目标落实的相关制度。
其次,队伍建设是保障。医学院校要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立体化的三级诚信教育网络。一级为院校教师,由社科部、学工处、团委、财务处等部门的专兼职教师组成,负责全校全程诚信教育的规划实施、教师业务培训和学生骨干的培训、诚信教育网站建设和医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研究等工作。二级为医疗单位如医院、疾控中心等的医务工作者,由医生、护士、技师及医务科等行政科室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主要负责医学生在临床学习时的诚信教育工作,特别是见习期、实习期和规培期的教育、指导、监督和评价工作。三级是银行、社区、家庭等社会群体,由银行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或党支部、家长等人员组成,负责在学生中开展征信知识宣传,及时向学校反馈学生的征信档案等,同时积极配合一级二级开展相关工作,包括诚信教育课程、讲座、诚信教育实践活动、校园宣传等,充分发挥各社会群体的专业优势和社会资源。
要重视教师诚信的垂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师是诚信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水平、经验和能力[4]。大师才能出高徒。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诚信教育的渗透。同时,医学不同于单纯的人文学科,临床医学教学特别是3年规培期,不仅注重课堂上的理论讲授,还要求学生到病床边亲自动手,具有感性、形象等特征。医学生都很佩服和信赖临床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如果临床带教教师的理念有偏差,一句话就可以推倒之前所有教师带来的正面影响。因此,要注意提高医学专业教师特别是规培医院带教教师的医学人文素养,使其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在传授医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同时,通过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治学态度、敬业精神启发、引导和感染学生[5];通过言传身教及现实中活生生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强烈地认识到诚信对医生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提高医学生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开设诚信教育课程,加强医学生的诚信认知
编写面向医学生的诚信教材,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相关选修课,以专题讲座形式授课。可安排社科部、学工处、团委、财务处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人员授课,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在教学中除介绍有关诚信的基础理论、当代中国社会的诚信建设、诚信制度建设和个体诚信德行修养等知识外,要适应医学生生活、学习、发展的需要,特别加入社会实践领域中的诚信,包括政治诚信、经济诚信、人际诚信、学术诚信等内容。还要注意普及征信知识,帮助医学生明确诚信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懂得运用一定的理财知识管理自己的生活费和奖助学金,明确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借贷还贷,在诚信认知的基础上培养诚信道德品质。
(三)营造诚信环境,熏陶诚信品格
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社会诚信环境方面,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6]。目前,全社会正在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快征信立法和制度建设。家庭诚信环境方面,“曾子杀猪”是则家喻户晓的故事,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家长一旦有所承诺,就一定要守信兑现的道理。家长应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
学校诚信环境方面,诚信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环境、制度等方面,在教学工作、日常生活和招生就业等各个方面加强诚信意识的渗透,实现诚信教育的全程化、全员化。要遵循认知规律,改变过去认为诚信是天生的或者认为诚信在实践中自然会产生的错误思想;改变以往认为诚信教育只是教师的一种责任,医学生毕业了就不用管他是否诚信的错误观点。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可以创设各种条件,让诚信走进宿舍、踏进社区、遍布医院、走上课堂、编进教材、跟进实验、进入临床。利用学校广播、校报、校刊、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等媒介经常宣传征信知识、合理的理财方法,可增强学生信用意识。在宿舍、教室、实验室、医院科室等地悬挂张贴大医名家的肖像名言、学生制作的诚信医德宣传板报,提醒学生时刻牢记诚信的责任;组织医学生去社区开展义诊实践服务,可让他们真切地感悟到医患关系实为一种信托关系;定期到敬老院、中小学等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活动,传播宣传健康知识、关爱照顾老人,可让学生明确责任与担当。让医学生们时时处处都在接受和熏陶“春风化雨式”的诚信教育。
发挥校园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诚信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探索地方性历史文化资源、专业文化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融入诚信教育。例如,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到学校和规培单位开展征信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医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题举办现场征信咨询、典型案例教育、征信知识讲座、诚信专题讨论、诚信主题班会,并通过一些融入诚信教育内容的竞赛、娱乐、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涵及社会意义与价值,了解一定的征信知识和理财方法,树立信用意识,进而培养良好的诚信道德素质。还可以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医德,深入开展医学生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对传统医德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做到“大医精诚”。
三、开展线上教育:完善医学生诚信评价监督体系和激励机制
为促进医学生将诚信认知转化为诚信行为,应将医学生诚信表现纳入考核,开展诚信评价和监督,建立诚信档案和激励机制。评价和监督的方式,由全校三级诚信教育的组成人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医学生在校的诚信表现,组织考评,再交由专门负责诚信评价的部门进行数据处理,后期反馈。具体措施有:诚信理论考试评价,依据诚信教育课程内容,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日常诚信评价,由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诚信事件加减分等构成,正向诚信事件加分,负向诚信事件减分。实现学生自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要在评价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自身诚信的认识,督促大学生找出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改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诚信监督的舆论氛围,督促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品德。还要注意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调动大学生提升自身诚信度的积极性[7]。
创建诚信档案。在客观全面评价的基础上,为每名同学建立诚信档案,这方面的具体工作包括诚信信息征集、录入诚信档案基本内容、诚信档案的管理与使用。信息的内容可包括政治诚信、经济诚信、学习诚信、就业诚信、人际交往诚信、网络诚信等,比如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资助等的资料是否真实,平时作业和毕业论文是否抄袭,考试是否作弊,荣誉称号、获奖证书是否伪造等记录。学校和规培单位根据每个医学生诚信行为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和考核,并加盖公章确认,将成绩和相关记录存入学生档案。诚信档案将对医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创业、借贷等活动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建立医学生诚信档案,可以督促医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和规培期间改正不良诚信行为,养成良好的诚信道德品质[8]。
完善激励机制。在建立诚信档案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管理运用好诚信档案,将医学生诚信的状况与学生的操行评定、评奖评优、选拔学生干部、保送升学、推荐就业、学生入党等挂钩,传播诚信的正能量,让诚信的学生得到嘉奖,使失信的学生受到相应的限制或惩罚,强化医学生诚信行为,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舆论风气[9]。
四、实施点上关注:鼓励医学生进行诚信的自我修养与实践
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根据实施主体来区分,可以分为自律和他律。无论他律机制多么健全,总有其限度。他律的约束最终必须转化为自律才能发挥有效作用,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根本和关键就在于把诚信转化为医学生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10]。医学生诚信自我修养是指其按社会诚信规范要
求,进行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提高自己的诚信素养和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提高自我诚信认知水平;提升自我人生价值追求;养成自我教育管理意识,学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塑造自我健康心理品格;在实践活动中以诚信作为自己行为的准绳,将诚信理念贯穿于活动中,做到理念和行为相统一;不断强化诚信认识并对自身存在的不诚信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教育和修正。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一样,医学教育注重专业实践且安排时间长、要求严格、服务对象特殊,因此,应注意医学教育和医学职业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和环境鼓励医学生进行诚信的自我修养与实践。例如在每年新生入学时举行庄严的医学生宣誓,毕业生离校、进入规培医院开始实训时举行毕业生宣誓,让医学生感悟 “大医精诚”;在人体解剖课上,教师示范学生如何庄严地对待尸体,让学生自我感悟对大体老师的感恩之情;在规培实训中培养学生严谨精细的钻研态度,使学生自我领悟诚信的重要性;在实验及科研中严禁捏造数据、保证实验数据的真实性,促使学生自我修正不诚信的思想和行为等;在服务大众的义诊活动和规培实训中,让学生通过与基层人民群众进行沟通与交流,领悟诚信对处理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经过“5+3”8年不断线的学习、磨炼和陶冶,诚信才能走进医学生的心灵,促使他们由他律走向自律。
参考文献:
[1]亓来华,王成.“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五年制教
学改革的思路[J].医学与社会,2013,(12).
[2]祝娇娇,卢建华.从近期频发的医疗卫生事件看医学生
的诚信教育[J].医学与社会,2009,(7).
[3]刘桂芬.民族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
[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
[4][5]游咏,田英.五年制临床医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中医
学人文教育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
[6]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
京:人民出版社,2012.
[7][8][9]李业杰,薛丽萍.90后大学生诚信意识及评价体
系建设研究——以温州大学城大学生为例[J].中共济
南市委党校学报,2014,(1).
[10]唐凯麟.大学诚信度读本[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7.
更 正
2015第5期93—95页《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生命科学教育实践探究》一文中作者应改为张莹、侯玲玲;基金项目应改为《细胞生物学》课程建设,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专项资金资助(批准号134202522);国家公派访问学者项目,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会资助(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CSC)(留金发[2012]3022号),特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