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三角洲延长组下组合长8油层组勘探有利区预测

2015-07-02何文忠刘绍光陈立军冷丹凤段玉良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5年1期
关键词:试油烃源鄂尔多斯

何文忠,刘绍光,陈立军,冷丹凤,段玉良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延安 716000)

延安三角洲延长组下组合长8油层组勘探有利区预测

何文忠,刘绍光,陈立军,冷丹凤,段玉良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延安 716000)

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储油层系,而长8油层组为下组合最重要的含油层位;作为延安三角洲长8油层组油气来源的长7烃源岩在研究区空间展布广,特别是在研究区西南部,厚度一般大于25 m,而且其有机质丰度高,具备很好生烃潜质;长8储集条件优越,水下分流河道大面积分布,而且厚度较大,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建立了研究区有利区评价标准,将研究区划分为3类有利区,其中,I类有利区位于烃源岩厚值区,位于水下分流河道主体部位,物性好。在建立有利区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各沉积单元进行了有利区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集条件;评价标准;勘探有利区

1 区域地质背景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的西部,依据其构造演化史和现今的构造形态,可划分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西缘冲断带、天环坳陷带、伊陕斜坡带、晋西挠褶带6个一级构造单元。延安三角洲在区域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中部伊陕斜坡带东南部,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平缓,呈向西倾斜的平缓单斜,倾角一般小于1.0°,坡降一般小于6 m/km;伊陕斜坡内无二级构造,三级构造以鼻状褶曲为主。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厚1 000~1 300 m,根据勘探生产的需要,结合沉积旋回、电性、含油性情况,延长组细分为10个油层组(长1~长10),本次研究目的层位是长8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1-5],中生界三叠系延长组长1~长10油层组是盆地内重要的含油层系,具有横向上分布面积广、纵向上发育多套含油组合的特点,习惯上把长7~长10 油层组称为下部组合。近几年,在鄂尔多斯盆地的陕北斜坡和天环坳陷等构造带上,延长油田在下组合特别是长8油层组,已经获得工业油流[6-10],但由于下组合出油井分布零星,连片性差,因此勘探成功率低。本文通过对延长组下组合长8油层组油藏烃源岩及储集条件分析,建立有利区划分标准,对长8油层组各小层有利区进行预测。

2 烃源岩条件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发育3套重要烃源岩,分别分布在长9、长7和长4+5段。根据油源对比[11-12],长8油层组油气来源主要是长7烃源岩。

2.1 长7烃源岩空间展布

长7烃源岩主要发育在长7油层组中下部,为黑色泥岩、页岩、碳质泥岩、凝灰质泥岩,部分地区发育油页岩。其电性特征表现为高声波时差、高伽马值、高电阻率、自然电位偏负。依据测井曲线特征,绘制了长7油层组泥岩厚度等值线图(图1),从分布来看,厚度一般为5~40 m,比较厚的区域25~40 m,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南部。

2.2 长7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评价岩石中有机质丰度的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较多,常用的有有机碳、氯仿沥青“A”、总烃和生烃潜量等。样品测试资料表明(表1),长7油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大部分均己达到了成熟早期的生油阶段,具备很好生烃潜质。

3 储集条件

长8储集层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岩性以细砂岩、中砂岩为主。

3.1 长8砂岩宏观分布特征

以长81砂层组为例,长812砂体累积厚度较大,沉积相带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主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分流间湾及湖相泥3种微相,可见6条主河道,河道主体砂体厚度一般6.3~19.1 m,分流间湾及湖湘泥砂体厚度小于2.0 m。长811继承了长812砂体发育的态势,砂体厚度较大,可见6条主河道,只是位置有所迁移,河道主体砂体厚度一般6.1~17.9 m,分流间湾及湖湘泥砂体厚度小于2.0 m(图2、图3)。

图1 长7烃源岩厚度等值线平面分布

表1 延安三角洲长7段有机地球化学参数

层位长7有机碳/%2.45~5.28氯仿沥青A/%0.1~1.0生烃潜量S1+S2/(mg·g-1)2.51~7.10饱和烃/%14.2~65.5芳烃/%19.57~21.80沥青“A”转化率/%3.60~41.59(平均12.86)最高温度/℃450~470Ro/%0.85~1.18(平均1.07)OEP0.99~1.09(平均1.02)

3.2 长8储集层微观特征

根据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次为岩屑长石砂岩,砂岩磨圆度较差,颗粒多为次棱角状,分选一般,结构成熟度较低;岩石的支撑类型为颗粒支撑;碎屑颗粒之间为线接触或凹凸接触,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占70%以上,其次为剩余粒间孔,约占25%左右;粒内溶孔一般小于5%。

4 勘探有利区预测

4.1 有利区评价标准

依据距离烃源岩位置、沉积相带部位及试油成果,建立了研究区有利区评价标准。将研究区划分为3类有利区(表2):Ⅰ类有利区主要位于烃源岩厚值区,水下分流河道主体部位,试油成功率高,发现了具有较高工业油气流井;Ⅱ类有利区主要位于烃源岩厚值区边部,录井有油气显示;Ⅲ类有利区位于烃源岩边部,测井解释为油水同层。

图2 长811沉积微相及有利区分布

图3 长812沉积微相及有利区分布

4.2 长8油层组有利区预测

长8油层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属于上生下储成藏模式。长7烃源岩发育好,长8砂岩储层紧邻长7生油岩,而且试油成果显示该层具有很好的油气显示,并且钻遇多口工业油流井。依据有利区预测标准,长8油层组各沉积单元有利区预测如下(以长81砂层组为例)。

表2 有利区评价标准

长811油层预测I类有利区3个(红圈),Ⅱ类有利区6个(绿圈),Ⅲ类有利区3个(紫圈)(图2)。Ⅰ类有利区位于工区西南部下寺湾一带,油层厚度大,物性好,距烃源岩最近,试油成果好,最高日产油11.7 t;Ⅱ类有利区主要位于工区南部英旺地区及下寺湾北东方向上,Ⅱ类有利区有效厚度较大,平均物性较好,试油成果较好,最高日产油3.7 t;Ⅲ类有利区主要位于工区东南部,油层厚度一般大于3 m,渗透率大于0.1×10-3μm2,该区域没有进行试油,测井解释为油水同层。

长812油层预测I类有利区2个,Ⅱ类有利区4个,Ⅲ类有利区5个(图3)。Ⅰ类有利区位于工区南部下寺湾一带,位于烃源岩厚值区,油层厚度大,物性好,试油成功率高,最高日产油4.0 t;Ⅱ类有利区主要位于下寺湾东部及英旺地区,该类区域油层厚度较大,物性较好,试油效果较好,最高日产油2.5 t;Ⅲ类油层主要位于工区东南部,距离烃源岩较远,该区域油层厚度较小且缺少试油,测井解释为油水同层。

5 结论

(1)研究区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特别是西南部烃源岩厚度一般大于25 m,且有机质丰度高,大部分己达到了成熟早期的生油阶段,具备很好生烃潜质。

(2)建立了有利区评价标准,将研究区划分为3类有利区, I类有利区位于烃源岩厚值区,位于水下分流河道主体部位,物性好,且录井有较高级别的油气显示,试油有较高工业油气流。

(3)对长811和长812沉积单元进行了有利区预测,其中长811预测Ⅰ类有利区3个,Ⅱ类有利区6个,Ⅲ类有利区3个;长812预测Ⅰ类有利区2个,Ⅱ类有利区4个,Ⅲ类有利区5个。

[1] 武富礼,李文厚,李玉宏,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J].古地理学报,2004,6(3):307-315.

[2] 朱宗良,李克永,李文厚,等.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富油因素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10,29(3):75-78.

[3] 国吉安,庞军刚,王桂成,等.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湖盆演化及石油聚集规律[J].世界地质,2010,29(2):277-283.

[4] 高振东.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气富集规律[J].陕西地质,2007,25(1):38-44.

[5] 王建民,王佳媛.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上的低幅度构造与油气富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40(1):49-57.

[6] 李克永,李文厚,陈全红,等.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10油层组富油因素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2):89-93.

[7] 宋和平,张炜.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地区三叠系下组合地层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J].西北地质,2011,44(4):122-130.

[8]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13,32(4):127-131.

[9] 李士祥,楚美娟,黄锦绣,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砂体结构特征及成因机理[J].石油学报,2013,34(3):435-443.

[10] 楚美娟,李士祥,刘显阳,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石油成藏机理及成藏模式[J].沉积学报,2013,31(4):683-691.

[11] 白玉彬,罗静兰,刘新菊,等.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J].沉积学报,2013,31(2):374-381.

[12] 李相博,刘显阳,周世新,等.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油气来源及成藏模式[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39(2):172-180.

编辑:李金华

1673-8217(2015)01-0049-03

2014-08-20

何文忠,工程师,1984年生,2010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从事油田勘探开发科研工作。

T112

A

猜你喜欢

试油烃源鄂尔多斯
地理盲
桩基托换在鄂尔多斯大道桥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东濮凹陷西南部晚古生代—早新生代烃源研究
井下作业试油工艺技术探讨
锐意改革 打造健康鄂尔多斯
试油测试技术与发展方向
鄂尔多斯地区的西夏窖藏
探索高温高压深井试油技术的优化与应用
高压油气井试油工艺分析
中国近海湖相优质烃源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