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油田春17区白垩系油层识别浅析
2015-07-02马奎祥王克杰李伟才百宗虎张金通
马奎祥,王克杰,李伟才,侯 振,百宗虎,张金通
(1.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46;2.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春光油田春17区白垩系油层识别浅析
马奎祥1,王克杰1,李伟才2,侯 振1,百宗虎1,张金通1
(1.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46;2.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春光油田春17区白垩系主要为特、超稠油油藏,油层具有埋藏深、厚度薄、岩性复杂、识别难度大的特征。根据春光油田以往的电性识别标准难以有效地刻画油层的厚度,主要原因是该区储集层中钙质砂岩极为发育,胶结致密,电阻率较油层高(最高达6 Ω·m),仅仅利用电阻率大小识别油层与地下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根据钻井取心以及岩样分析结果,利用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结合试采情况,建立了油层识别图版,利用该图版能够较好地判断油层、干层和水层。
春光油田17区;白垩系;钙质砂岩;油层识别
准噶尔西缘白垩系、侏罗系已发现大量稠油储量[1],整体具有油层厚度大、埋藏浅、易于识别的特点。而河南油田2011年8月部署的春17井首次在春光探区东北部白垩系钻遇薄层稠油油藏,该稠油油藏与准噶尔发现的稠油具有较大的区别,具体表现为油层厚度薄、埋藏深、储层岩性复杂、油层有效厚度识别难度大。通过试采发现油层有效厚度与实际产能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依据电测解释结果划分的油层厚度偏大,经实际岩心观察发现,存在高阻钙质砂岩影响有效厚度的现象,亟待寻找一种识别准噶尔西缘薄层稠油的新方法。本文通过对春光油田春17区白垩系油层开展四性关系研究,建立了含油性与物性、电性与物性和含油性与电性的对应关系,可以有效地识别纯油层,为该区薄层稠油储量计算和产能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1 油藏基本地质特征
春光油田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境内,区域构造上属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春17区构造简单,总体上地层为一近东西走向、倾角3°的单斜构造;含油层位主要为白垩系KⅣ油组,其中,KⅣ2-3小层是春17区的主要含油层位,油层埋深850~1 200 m,单层油层厚度1.0~7.0 m;岩性以细砂岩、含砾细砂岩和粉砂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储层孔隙度平均31.1%,渗透率平均0.92μm2;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黏度3 4542.95~87 967 mP·s,原油性质属特-超稠油。
2 油层识别标准及“四性”关系研究
一般情况下,就某一油藏而言,通过对目的层位钻井取心和试油、试采资料建立油、气、水、干层的识别标准,也就是根据其电性、岩性、物性、含油性建立图版,实现对储层流体的识别[2]。
2.1 含油下限确定
根据春17区白垩系5口井钻井取心结果,一方面发现白垩系主力含油层位KⅣ2-3小层含油性差异大,见油浸、油斑、油迹、荧光级别显示,含油级别随物性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电测解释的油层厚度与钻井取心的油气显示井段基本相一致,既有含油、油浸级别显示,又有油斑、油迹和荧光级别显示,但有效厚度明显偏大,主要原因是油层井段内高阻的钙质砂岩特别发育,尽管单层厚度较薄,一般为0.20~1.0 m,但发育频繁,多在3~5段,平面分布不稳定[3]。
目前,春17区的6口井尽管获得了较好的吞吐开发效果,但纵向上含油级别的差异,导致其对产量的贡献并非一致,有些显示级别低的井段不但不出油或出少量油,而且造成蒸汽热焓的损失,影响热采效果。因此,在目前的工艺技术条件下,这些层开采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不能确定为油层。
根据国内特、超稠油蒸汽吞吐研究结果,绝大多数热采区块含油性下限确定为油浸级别显示,春17区白垩系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黏度在34 542.95~87 967 mP·s,原油性质属特-超稠油,其油藏埋深、油层厚度、储层物性和原油性质等地质特征与河南油田东部稠油油田相似,具有“浅、薄、稠”的分布特点[4],含油性下限宜确定为油浸级别显示。
2.2 岩性下限确定
春17区储层岩性主要为砂砾岩、含砾细砂岩、细砂岩和粉砂岩,通过对132块岩心样品的精细观察,砂砾岩仅见油斑级别显示,仅90%以上的粉砂岩样品见油斑及以下级别显示,而细砂岩和含砾细砂岩见油浸及以上级别显示的样品占其样品数的51%和70%。因此该区含油岩性确定为细砂岩和含砾细砂岩(表1)。
表1 岩性与含油级别显示统计结果 %
2.3 物性下限确定
春17区储层孔隙度平均31.1%,渗透率平均0.92 μm2。根据116块岩心样品的含油级别以及孔隙度、渗透率室内分析结果,储层物性好坏与含油级别高低有较好的一致性,随着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含油级别由荧光、油迹、油斑逐渐提高到油浸和含油显示,其中85%以上的油浸和含油级别显示样品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在23%和0.1 μm2以上。因此,孔隙度和渗透率下限分别为23%和0.1 μm2(图1)。
图1 春17区物性与含油性关系图版
2.4 电性标准
一般情况下,油、气层电阻率较水层、干层高。春光油田储层中钙质砂岩极为发育,这种岩性胶结致密、物性差,孔隙度在10%左右,电阻率一般在2 Ω·m以上,最高达6 Ω·m,仅见油斑以下级别显示,均为干层,因此仅仅利用电阻率大小识别油层和干层具有一定的难度。研究发现钙质砂岩由于胶结致密、声波时差小,鉴于钙质砂岩这种电性特点[5-7],利用声波时差和电阻率能够很好地判断油层、干层和水层。
根据5口井岩心精细描述和观察结果,结合其电阻率R和声波时差△t等测井资料,建立了油浸及以上级别显示的△t≥ 340 μs/m、R≥2 Ω·m,水层△t≥340 μs/m、R<2 Ω·m,干层△t< 340 μs/m,以此作为油层、水层和干层的识别的电性标准(图2)。
综上所述,春17区油层识别标准是:油浸及以上级别显示,岩性为细砂岩和含砾细砂岩,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在23%和0.1 μm2以上,△t≥ 340 μs/m,R≥2 Ω·m。
图2 春17区油、水、干层△t -R识别图版
2.5 成果应用
根据油层“四性”关系,对春17区已完钻井重新进行了油、水、干层识别后,单井钻遇油层平均厚度由原来的5.8 m减少到3.1 m,主要原因是勘探初期无取心井,错误地将部分井高阻钙质砂岩视为油层;单井试采产油量与其油层厚度、物性、岩性等地质特点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研究认为KⅣ2-3油层单层平均厚度3.6 m,平面上连片分布,含油面积12.82 km2,储量826×104t。其中厚度<3.0 m、3~5 m和厚度≥5.0 m的储量依次为182×104t、306×104t和338×104t,分别占KⅣ2-3储量的22.0%、37.0%和41.0%,为该区产能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3 结论
根据钻井取心以及岩样分析结果,利用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建立油层识别图版,能够剔除高阻钙质砂岩的影响,较好地识别了油层、干层和水层。
[1] 侯帅军,宋荣美,蒋淑婷,等.准噶尔盆地西缘春风油田超稠油油藏高效滚动勘探开发[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34(2):238-240.
[2] 高栋臣 仝敏波 苏国卫,等.劳山地区长6油层四性关系及有效厚度下限确定[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3):43-45.
[3] 韩如冰,刘强,江同文,等.钙质隔夹层特征、成因及分布[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41(4):428-437.
[4] 刘书晓,陈执勤,秒兴,等.井楼古城油田超薄层稠油注采参数优化设计[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21(3):70-74.
[5] 张建荣.复杂砂岩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28(6):91-93.
[6] 任路,王绍春,张孟影.南堡凹陷庙30断块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及潜力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27(6):55-57.
[7] 马培申,李红茹.一种识别安棚低渗透油藏有效储层的新方法[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6,20(5):27-28.
编辑:刘洪树
1673-8217(2015)06-0098-03
2015-05-08
马奎祥,1984年生,2009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现主要从事油藏精细描述工作。
TE3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