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2015-07-02梁卫卫党海龙杜林徽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5年6期
关键词:富县区长成岩

梁卫卫,党海龙,杜林徽,王 莉

(1.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2.陕西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富县采油厂)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

梁卫卫1,党海龙1,杜林徽2,王 莉2

(1.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2.陕西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富县采油厂)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下组合目前已经成为石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富县地区油藏类型主要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基于研究区长8油层组露头、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压汞等资料,同时结合测井资料等,对研究区长8油层组的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8油层组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储集孔隙结构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次之,孔喉结构特征以微孔喉类型为主,储集层物性较差,属于特低孔、超低渗致密储层;储层物性特征主要受沉积及成岩作用双重因素控制。

鄂尔多斯盆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控制因素

1 概况

富县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二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南部,该构造内部结构简单,为一西倾单斜,倾角一般小于1°,局部地区发育鼻状隆起构造[1-3],区内发育多个鼻状隆起,无断层发育,主要含油层系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根据前人多年研究成果,研究区长8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为主要的油气储集砂体[4-5];同时,典型的岩性油藏特征也决定研究区内部构造相对较为单一,沉积体系较为规整,长8油层组下部发育K0标志层(李家畔油页岩),上部发育K1标志层(张家滩油页岩)[6-7],长81底部发育的前三角洲泥岩是长81与长82的亚组划分标志层,同时也是长82油藏的地区性盖层,研究区主力开发层为长821小层。

2 储层特征

2.1 储层岩石学特征

根据研究区10口探井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等资料进行统计,得出延长组长8油层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见图1。其中砂岩碎屑颗粒颜色主要为灰色、灰绿色及灰褐色,成分主要为长石(含量为32.0%~62.0%,平均54.57%)、石英(含量为14.0%~24.0%,平均18.14%)、岩屑(含量为4.0%~7.0%,平均5.43%),见表1所示。

根据粒度分析结果,碎屑颗粒中细砂占64.5%,粉砂占33.9%,泥质占1.6%,可得出富县地区长8油层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其次为粉-细砂岩,颗粒平均粒度为0.05~0.12 mm,粒度中值为0.05~0.15 mm,颗粒多呈棱-次圆状,分选及磨圆度中等,反映该区中等强度的水动力沉积条件,碎屑颗粒间以点-线状接触为主,少量点状接触和线状接触,胶结类型主要以孔隙式胶结为主,压嵌式胶结次之。填隙物包含胶结物及杂基,研究区长8储层填隙物含量7%~22%,平均15.88%,其中杂基成分包括绿泥石膜杂基、泥质杂基,胶结物包括方解石、石英加大和长石加大等,其中方解石是造成砂岩孔隙度降低的主要胶结物,次为自生黏土矿物。

图1 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砂岩分类

表1 研究区长8储层砂岩矿物成分统计

2.2 储层物性特征

储层物性特征直观反映储集层的性能,根据研究区探井取心化验资料,长8油层组长82主力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4.5%~15.05%,平均有效孔隙度为9.76%;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9~8.8)×10-3μm2,平均有效渗透率为0.35×10-3μm2,根据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划分标准[8-9],研究区储层为特低孔、超低渗透储层。研究区长8油层组样品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但相关性较差,表现为随着孔隙度增大,渗透率增加不明显,表明研究区渗透率不仅受孔隙度影响,还受微观孔隙结构影响(图2)。

图2 研究区长82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

2.3 孔隙类型及结构特征

(1)孔隙类型。根据岩石薄片及扫描电镜等分析结果,研究区长8油层组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长石溶孔,粒间孔平均面孔率5.0%,占总面孔率的59.52%,孔径40~100 μm;长石溶孔平均面孔率为2.0%,占总面孔率的23.81%,孔径10~20 μm;填充残余孔隙与缝状孔隙相对较少,分别占总面孔率的11.9%及4.76%。

(2)孔隙结构。根据富县地区压汞及邻区资料,长8油层组排驱压力0.3~5.0MPa,平均1.77MPa,中值压力3.59~30MPa,平均12.03MPa,汞饱和度38%~99.1%,平均81.7%,退汞率20.09%~44.25%,平均30.62%,孔喉半径0.04~0.31 μm,平均喉道0.11μm;喉道分选系数在0.94~4.55,平均为2.35,分选差,歪度平均为0.8,近对称细歪度,峰值均值在2.67左右,呈尖峰状。

根据以上数据得出:长8油层组储层排驱压力大,中值压力大,中值半径相当,分选差,退汞效率低,表明研究区孔隙度小,以微孔喉类型为主。

2.4 储层敏感性特征

根据室内实验研究结果,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敏感性为弱水敏、弱酸敏、弱碱敏、弱速敏、中等偏强盐敏;根据润湿性实验,研究区储层岩石主要为弱亲水-中性亲水,表明研究区长8油层组有利于注水开发,这对于提高长8油层组采收率及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3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3.1 沉积作用影响因素

沉积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区长8油层组属于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两类亚相,长82油层亚组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微相,且该微相在整个研究区发育稳定;长81油层亚组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及前三角洲泥微相。不同沉积微相下砂体物性变化较大,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物性最好,河口坝及分流间湾次之,前三角洲泥最差。同时,同一沉积微相下不同部位储层物性也存在一定差异,水动力较强的河道砂体及河口坝主体部位物性较好,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边缘物性较差(表2)。

表2 长8油层组不同沉积微相下储层物性参数

3.2 成岩作用影响因素

富县地区储层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胶结及溶蚀作用三大类[10-11],其中压实及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到破坏作用,而溶蚀作用起到建设性作用。

(1)压实作用。长8储层中长石(54.57%)、岩屑(5.43%)等软颗粒含量较高,在长期的埋藏过程中由于较强的上覆压力造成颗粒塑性弯曲变形,颗粒接触方式也由原始的点接触向线接触、面接触转变,这造成储层大量原生孔隙损失,孔渗变差。

(2)胶结作用。胶结因素对储层物性具有两面性[12]。在成岩早期,胶结作用使得颗粒碎屑之间形成有效的支撑,进而避免了上覆压力的强烈压实作用造成原生孔隙大量被充填;但在成岩作用晚期,大量胶结物附着在颗粒之间,造成孔隙体积减小。研究区长8储层胶结方式包括黏土矿物胶结、碳酸盐岩矿物胶结及硅质胶结三类。

(3)溶蚀作用。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到建设性作用。在成岩作用晚期,储层矿物中的有机质释放CO2进入到孔隙流体中形成酸性物质,其可以有效溶蚀碳酸盐岩胶结物,使得储层孔隙增大,进而改善储层物性;研究区储层填隙物中方解石含量较高,成岩晚期可以形成大量溶蚀孔隙。

4 结论

(1)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岩性主要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颗粒分选及磨圆度中等,多呈棱-次圆状,颗粒之间以点-线状接触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式胶结为主;储层平均有效孔隙度为9.76%;平均有效渗透率为0.35×10-3μm2,为特低孔、超低渗透致密储层。

(2)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排驱压力大,中值压力大,中值半径相当,分选差,退汞效率低,以微孔喉类型为主。

(3)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物性受沉积及成岩作用双重因素影响,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层物性最好,河口坝及分流间湾物性变差;压实及胶结作用造成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使得储层物性变好。

[1] 肖晓光,李群.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J].中国地质,2014,41(1):188-189.

[2] 葛鹏莉.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储层评价[D].四川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0.

[3] 孟祥振,刘绍光,何文忠,等. 延安三角洲延长组下组合长8储层控制因素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29(1):41-44.

[4] 温波. 直罗油田大东沟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D].陕西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3.

[5] 李化杰,吴少波,温波.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大东沟区长8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26):45-48.

[6] 陈小梅.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长8储层特征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2):114-115.

[7] 伍五泉,陈风陵.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地区延长组沉积特征及石油勘探方向[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22(4):10-13.

[8] 淡卫东,程启贵,牛小兵,等. 鄂尔多斯盆地重点含油区块长4+5-长8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综合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33(8):1-3.

[9] 张亮,杨江,张鹏,等. 鄂尔多斯盆地旬邑地区长8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29(2):49-52.

[10] 郭德运,郭艳琴,李文厚,等. 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果特征[J].沉积学报,2010,28(2):264-273.

[11] 郭艳琴,邱雅洁,李白强,等.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成岩相及其对储层类别的控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3,33(6):692-693.

[12] 万友利,丁晓琪,葛鹏莉,等.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油层组高效储层形成机理[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32(5):181-185.

编辑:吴官生

1673-8217(2015)06-0057-03

2015-06-24

梁卫卫,硕士,1987年生,2013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现从事油气田开发地质及油藏工程等工作。

TE112.23

A

猜你喜欢

富县区长成岩
综合物探方法在陕西富县地区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整个村子都“哭”了——追记富县直罗镇新寨子村第一书记孙小京
“一说”在延伸,“一说”在扩展——富县“两说一联”版本升级
能源领域中成岩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区长“不开心”
最后的拆迁
准中1区三工河组低渗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演化
张家垛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
廊固凹陷沙四段储层成岩作用与成岩阶段划分
能喝酒的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