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①
2015-07-02刘明亮
刘明亮
(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外二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1)
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①
刘明亮
(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外二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1)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椎体成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病变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畸形角(cobb角)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治疗7d后,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病变椎体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球囊后凸成形术能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疼痛,纠正后凸畸形,促进椎体高度恢复,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疗效。
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
脊椎、髋部骨折是常见的骨质疏松骨折,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逐渐降低,骨强度减低而脆性增加,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就容易产生骨折[1]。椎体成形术通过椎弓穿刺入路或者直接想椎体注入骨水泥、骨组织、生物材料的方法来增加椎体强度、填充骨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有助于恢复椎体的稳定性,增加椎体的高度,从而缓解患者腰背酸痛症状[2]。然而传统的开放性手术风险较大,尤其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难以承受开放性手术所带来的创伤。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PKP)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椎体成形术具有创伤小、骨水泥渗透率低等优点[3]。本次研究重点关注了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09~2014-01来我院就诊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病例,所有患者均经全身核素扫描确诊为椎体压缩性骨质且呈活动性病变,且大于60岁。排除成骨性转移瘤病例,共计纳入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39例;年龄(71.69±8.13)岁;病程(9.67±2.60)个月。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72.69±8.45)岁;病程(9.39±2.58)个月。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式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在穿刺成功后,在透视知道下建立通道并置入可膨胀的球囊,在球囊内注入液体扩张球囊至球囊压力不再下降后抽出球囊,在侧位C型臂X线机密切监视状态下通过工作通道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 待骨水泥基本硬化后取出工作通道,缝合切口。
1.2.2 观察指标
术前及术后第7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疼痛指数进行评分,并测量病变椎体高度及脊柱后凸畸形角(cobb角),比较组间差异。
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疗效评定标准参考文献制定,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改善,病变椎体恢复正常功能;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变的椎体功能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变的椎体功能均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包为SPSS17.0,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间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n=60]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间VAS评分、病变椎体高度和cobb角比较
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间VAS评分、病变椎体高度和cobb角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d后,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病变椎体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间VAS评分、病变椎体高度和cobb角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质死亡率极高,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通过激素等保守治疗能有效降低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法摆脱由此引起的疼痛甚至继续遭受骨质的困扰[4]。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发生后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有卧床休息,复位锻炼,服用减少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及一些骨代谢类的药物,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起效缓慢通常疗效也较差。当脊髓、神经受到压迫后,必须考虑采用开放手术方式减除压迫,并根据骨选择内固定材料进行填充。对于仅包含轻微的脊髓或神经根症状、剧烈疼痛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可采取脊柱微创手术提高椎体的稳定性、减轻疼痛、恢复部分正常生理机能[5]。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最初椎体血管瘤引发的颈部疼痛,后来逐渐被用于脊柱转移瘤、椎体血管瘤、椎体溶骨性破坏及骨质疏松性椎体骨质所引发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术前应对椎体压缩程度、cobb角、椎弓根大小等重要信息行X线、CT检查,制定合适的穿刺角度和手术方案,可保证手术的疗效的安全性[6]。我们研究发现以传统开放式椎体成形术为对照,采用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另外VAS评分、cobb角显著减少,病变椎体高度显著增高。VAS评分越低代表疼痛程度越轻,cobb角减小代表脊柱弯曲改善,而椎体高度增高则意味着被压缩的脊柱恢复。因此我们认为相比于传统开放式手术,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所引起的临床症状效果令人满意,PKP技术也已日渐成熟,此方法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1]王秋根,陆晴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1):678-682
[2]杨惠林等主译. 椎体成形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1-2
[3]王卫江.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在脊柱微创外科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2
[4]白成瑞,唐海.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7,13(10):754-757
[5]赵明杰,张小海,李志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6(12):3512-3514
[6]谢清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2):176-177
刘明亮(1982~)男,四川攀枝花人,本科,医师。
R681.5
B
1008-0104(2015)01-0143-02
2014-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