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洛西林舒巴坦联合硝咪唑类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效①

2015-07-02尚书洁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颌面部间隙显著性

尚书洁

(陵县中医院口腔科,山东 陵县 253500)

美洛西林舒巴坦联合硝咪唑类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效①

尚书洁

(陵县中医院口腔科,山东 陵县 253500)

目的:探讨美洛西林舒巴坦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美洛西林舒巴坦联合硝咪唑类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青霉素类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美洛西林舒巴坦联合硝咪唑类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疗效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与多发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周围潜在组织间隙发生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好发于各个年龄阶段,以成年患者居多,临床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严重者伴有全身高热、寒战、脱水、白细胞计数升高、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致病菌常常是需氧或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具有发病急、来势凶猛、病情变化快,症状严重等特点[1]。主要是由牙源性、腺源性、损伤性、医源性感染继发所致,如果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患者大多可7d内治愈,不伴有任何并发症的发生,若不及时治疗,炎症可向周围数个间隙扩散,导致周围呈现弥散性蜂窝织炎或脓肿;病情严重者甚至可沿血管、神经扩散,诱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纵隔炎、败血症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安全,因此,给患者带来了心理压力。现对本院自2012-03~2014-03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近期收治的68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根据其病史、发病原因、发病部位、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准确判断,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脓腔穿刺、脓液细菌培养等,及影像学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CT及磁共振成像确定病情。药敏试验均找到敏感抗生素。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5~66岁,平均45.5岁,感染部位:翼颌间隙感染4例,颌下间隙感染5例,眶下间隙感染5例,咬肌间隙感染6例,颊间隙感染4例,颏下间隙感染3例,咽旁间隙感染4例,舌下间隙感染2例,多间隙感染1例。感染病因:牙源性6例、损伤性10例、腺源性14例、医源性4例。对病例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溶血性链球菌1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厌氧菌5例、绿脓杆菌4例,肺炎克雷白杆菌3例、大肠杆菌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8~68岁,平均48岁,感染部位:翼颌间隙感染2例,颌下间隙感染4例,眶下间隙感染4例,咬肌间隙感染7例,颊间隙感染5例,颏下间隙感染4例,咽旁间隙感染3例,舌下间隙感染3例,多间隙感染2例。感染病因:牙源性5例、损伤性7例、腺源性10例、医源性12例。对病例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溶血性链球菌1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厌氧菌3例、绿脓杆菌2例,肺炎克雷白杆菌2例、大肠杆菌1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部位、病因等基本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炎症早期对病情不严重者,可采用局部理疗、高压氧治疗,或外敷中草药等方法进行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感染,促进炎症的吸收,使炎症局限或消散;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避免局部脓肿的形成。本文入选患者均采用敏感广谱抗菌药,美洛西林舒巴坦3.0g每日两次,进行静脉点滴,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每日1次静脉壶入,缓解炎症反应,促进康复。观察组再次基础上加以硝咪唑类对症治疗,以维持电解质平衡,改善机体状况,提高机体抵抗能力。需要注意,对于牙源性感染患者,应及时给予开髓引流,当病灶已化脓并形成脓肿,引流不畅时,应及时行切开引流术,有效减少重要神经受损。对因冠周炎、龋齿引起的感染者,炎症消退后,应及时拔除患牙,避免今后再次感染。

1.3 疗效判定指标

①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没有局部红肿、疼痛感,咀嚼、进食功能满意;②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稍有局部红肿、疼痛感,咀嚼、进食功能基本满意;③ 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没改善,仍有红肿、疼痛感,咀嚼、进食功能未恢复,甚至更加严重。治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治愈率对比

观察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全部痊愈,治愈率高达100%,对照组34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10例痊愈,18例好转,治愈率达8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愈率对比(n=34)

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并发症对比

经半年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无1例并发症的情况发生,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未拔除患牙导致复发,给予患牙拔出后,未再复发,有4例出现边缘性骨髓炎,给予对症处理后治愈。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科的常见病种,感染可以是化脓性的也可以是腐败坏死性的,由于口腔颌面部的解剖位置相对复杂,结构特殊,临床以继发性感染为主,颜面及颌骨周围相互连通,感染途径包括:牙源性、医源性、损伤性、血源性等,内含疏松的结缔组织,导致感染容易通过通道进行蔓延,牙源性感染和腺源性感染是临床多见途径。感染位置分为表浅、深在,上达颅底,下通纵隔。可局限于一个间隙内,也可扩散至其他间隙,若感染性化脓的脓液被限制在固定的间隙内,导致间隙间相互扩散,形成多间隙感染,因而,临床可有多种表现形式[2],口腔部多间隙与牙齿及颌骨关系密切,本文感染患者多以老年人和青年人居多。一般化性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当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高热、寒颤、脱水、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儿童免疫系统不健全,淋巴结屏障机能未完全形成,尤其以婴幼儿患者显著,致使淋巴结感染后易穿破被膜向周围扩散,同时,伴有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若不及时正确治疗,后果极其严重。腺源性感染主要是患者发生扁桃体炎、唾液腺炎等扩散诱发,表现较缓,早期为浆液性炎症,腐败坏死性感染的局部红、热体征不如化脓性感染显著,但可伴有局部广泛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皮下气肿,之后进入化脓阶段,称为腺性蜂窝织炎。对伴有全身中毒症状的患者,以化脓性感染为显著,患者短时间内可出现全身衰竭症状,高热、昏迷,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口腔、下颌骨下方、舌及舌骨之间疏松结缔组织及淋巴结十分致密,是感染发生和扩散的潜在间隙,当局部发生蜂窝组织炎时,容易诱发口腔多间隙感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里面包含大量的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绿脓杆菌等,当炎症波及口底间隙时,双侧颌下广泛肿胀,口内可见口底肿胀,导致吞咽困难,随病情演变,肿胀向舌根部蔓延,可压迫咽部导致呼吸困难。因此,对于口底蜂窝织炎患者应进行切开引流,伴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必要情况下行气管切开,避免危及生命,如果感染发生在浅层的间隙,局部症状体征十分显著,炎症化脓局限可触及波动感。但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应用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对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当机体发生深层间隙感染,颌骨周围与口底的肌和筋膜致密,局部症状体征可有所减轻,但此时医生可触及波动感,并伴有局部凹陷性水肿的压缩痛点。因此,在治疗上采用综合治疗为主,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抑制感染的蔓延,及细菌滋生,我院间隙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因此,治疗的首选抗生素为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联合甲硝唑等。为有效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应定期进行药敏监测。根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达到8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半年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无1例并发症的情况发生,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未拔除患牙导致复发,有4例出现边缘性骨髓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综上所述,积极使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的同时,积极采取综合措施,给予全身支持疗法,必要时给予吸氧,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增强患者抵抗力,能取到显著收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陈仙芝,丁小勇.颌面部间隙感染275例临床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0(2):90

[2]郑凌艳,张伟杰,杨驰,等.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2,10(6):473-475

尚书洁(1977~)女,山东陵县人,本科,主治医师。

R780.2

B

1008-0104(2015)01-0100-02

2014-04-23)

猜你喜欢

颌面部间隙显著性
间隙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紧流形上的SchrÖdinger算子的谱间隙估计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浅谈保护间隙的利弊与应用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