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①
2015-07-02高英英孙倍倍张金凤李玉锦韩丽丽
高英英,马 雷,孙倍倍,张金凤,李玉锦,韩丽丽,晏 虹
(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医学专业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①
高英英,马 雷,孙倍倍,张金凤,李玉锦,韩丽丽,晏 虹
(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目的:探讨医学专业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积极寻找有效的干预方案,确保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方法:采用《大学生亚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和《大学亚健康症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佳木斯大学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医学专业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高于非医学专业,女生高于男生,毕业班高于非毕业班。其中就业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等九项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医学专业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应该引起社会、家庭、学校更多的重视,积极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
医学专业;大学生;亚健康
亚健康是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首先提出的,是指人体存在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又称为“第三状态”,“次健康”,“灰色状态”等。表现为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活力下降,有持续或反复的疲劳感,各种适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1]。在中老年人群众发病率较高[2],但近年其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比例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也逐渐成为亚健康的高危人群,其已成为近年来学生休学和退学的首要原因。医学专业大学生除了作为国家的栋梁,还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要责任,所以了解医其亚健康的状况,探求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寻找有效的干预方案,为日后医学专业学生的教育更有针对性,确保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的方法,抽取佳木斯大学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共抽取1657人,对其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共发放试卷1657份,全部收回,回收率100%,其中有效试卷1579份,有效率为95.35%。其中医疗、口腔、检验、康复等医学专业841人;师范、机械、理工、艺术等非医学专业738人;男生817人,女生762人;城镇学生961人,农村学生618人;毕业班学生806人,非毕业班学生773人。
1.2 方法
1.2.1 调查表:参考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SQA),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自编《大学生亚健康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做了大量的研究,Cronbach α系数0.942,分半信度系数0.915,重测相关系数0.896,证明其可信、有效。该问卷包括三个维度,躯体状态30项,心理状态20项,社会适应性10项,共60个条目。自编《大学亚健康症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包括:睡眠、饮食、压力、锻炼、社会影响、生活习惯等20个项目。
1.2.2 调查方法:排除经明确诊断患有一般性疾病的学生(如慢性鼻炎、慢性胃炎、颈椎病等学生中常见疾病)由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统一指导,在辅导员回避的情况下,被测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自行匿名填写。问卷一般情况部分要求学生填写性别、专业、生源地、年级等情况以便于分类统计。
1.2.3 评定标准:每个条目有5个评定等级:完全没有、偶有、有、经常有、几乎总有,分别计0分、0分、1分、3分、9分,用来反映亚健康症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根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制定的亚健康判断标准[3],将出现2个及2个以上“几乎总有”的阳性条目或得分≥20分,设定为亚健康界定值。得分越高代表亚健康越严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亚健康检出情况
在有效的1579份调查结果中,检出具有亚健康症状的大学生683人,其中女生比率高于男生,医学类比率高于非医学类,非毕业班比率高于毕业班,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生源地在城镇的比率略高于农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大学生亚健康情况比较n(%)
2.2 大学生亚健康症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大学生是否具有亚健康症状为因变量(是=1,否=0),以大学亚健康症状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中就业压力、学习负担、单亲家庭、缺乏锻炼等20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就业压力大、学习负担重、考研压力大、独生子女等13个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亚健康症状影响因素对亚健康症状的综合影响,将上述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的13个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就业压力大、学习负担重、考研压力大等9个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大学生亚健康症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人体由健康状态发展到疾病状态常常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亚健康状态这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特殊、短暂阶段,如不加以重视和及时调整会很容易引发相关疾病。目前在美国,持续和症状突出的亚健康状态已经被作为一种疾病来对待,称为慢性疲劳综合征[4]。但该疾病的诊断标准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佳木斯大学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43.3%。目前,国内相关文献报道,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大都在37%~87%之间[5~7]。而且不同群体大学生所表现出亚健康的身心状态方面也又有所差异。各报道产生结果不同可能与各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评价标准、检测人群、研究时间等不同有关。但不同的报道均反映出大学生,特别是医学专业大学生较普通人群发病率高。这可能与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相对成熟较晚,学习负担繁重、竞争激烈再加上医学类学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使命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使他们压力增大,进而影响人体神经体液功能及内分泌调节,甚至影响身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8,9]。 在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亚健康差异进行分析中发现,在性别方面,女生亚健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生。这可能与男生的运动量更大[10],而且男生对负面事件的承受能力普遍比女生增强。而女生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敏感的心理特质和较弱的社会地位,使得女生的就业压力比男生更大,如果女生想要取得和男生一样的成绩,所付出的努力也要比男生大很多,这就导致女生更容易紧张、有挫折感,更容易成为亚健康人群[11]。在专业方面,医学类专业学生亚健康发生率较非医学类高,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医学专业所传授的知识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解剖学、生理学、内外妇儿等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大,且内容枯燥,致使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在加上其单一的就业方向和饱和的就业状态增大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并且目前频繁出现的袭医事件和紧张的医患关系更是加重了医生的心理负担。在年级方面,毕业班学生的亚健康状态高于非毕业班学生。这主要与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到理想的地区和单位去工作,但残酷的事实使得学生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都需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就生源地方面,来自城镇的学生和来自农村的学生亚健康发生率差异不大,主要是和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差距的缩小以及进入大学后做为同样的群体其所受到的学习和环境的影响都基本相同有关。
针对调查研究中所发现就业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生活习惯不规律等这些影响医学专业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采取适当的干预的对策预防亚健康状态像疾病状态发展。这就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在精神、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关注。(1)增加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了解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形式、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加强防范意识。(2)开设心理学课程,增设心理咨询途径,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学会心理调节、提高抗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3)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体育锻炼是防治亚健康状态非常有效的途径,能促进人体机能的全面健康。(4)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引导学生避免网络滥用等现象的发生。只有彻底切断这些诱因,才能降低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比率。
[1]Niloofar Afari, Dedra Buchwald.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 review[J].Am J Psychiatry,2003,160:221-236
[2]于智敏.走出亚健康[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13
[3]胡文忠,朱宏勋,李文泉,等.北京市部分人群亚健康状态中医基本证候调查分析[J].北京中医,2007,26( 6): 330-333
[4]王志瑾. 21世纪关注的热点[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 24(9): 756-757
[5]李勇杰,苟定邦,严欣,等. 我国七所重点高校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36(1):334-337
[6]王琼波,石晓,魏永义.大学生健康状况及常见疾病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26): 120-121
[7]田佳星,罗淞元,林凯璇,等. 大学生亚健康与压力症状相关性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16): 1951-1953
[8]任建华,敖祖辉,赵德龙,等.大众健身操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干预研究[J].黑龙江医学科学,2010,33(4):94-95
[9]薛勇,薛宇,颜玉,等.佳木斯大学在校大学生膳食和营养及健康状况调查[J].黑龙江医学科学,2013,36(4):88-89
[10]赵德龙,陈强,王伟群,等.排球运动对大学生人体身心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科学,2013,36(1):73-74
[11]邝燕兰,邱倩仪,陈微微,等.2009年广州市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0,16(8):681-684
佳木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2xj018。
高英英(1980~)女,黑龙江鸡西人,硕士,讲师。
马雷(198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主管技师。E-mail:maleijms@163.com。
R194.3
A
1008-0104(2015)01-0083-03
201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