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两种基本样式
2015-07-02俞正强
俞正强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如何做好概念教学,一直是小学一线教师的重要课题。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认为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基本样式一:将学生的“明白”改造为教师的“明白”。
概念,有内涵,有外延,不是简单地认读一个词。词,只是概念的名相。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内容。对一个概念的名相与内容均理解了,我们称之为“明白”。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是以一无所知的白纸状态进入课堂的,他们是揣着一个属于他们的“明白”进入我们的数学课堂的。
举例来说,教师有个关于“端点”的“明白”。相应地,学生也有一个关于“线头”的“明白”。
学生“明白”中关于线头的内涵与外延和教师“明白”中关于端点的内涵与外延,应该大致相同。
所以,对这一类概念的学习,教师的任务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明白”在哪里,然后知道学生的“明白”与自己的“明白”间的差别,再进行设计:如何帮助小学生完成这个差别之间的改造。
基本样式二:将教师的“明白”变成学生的“明白”。
有一些概念,学生是以一无所知的白纸状态进入课堂的,比如,质数、合数。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并未因为生活需要而经历过质数、合数,是纯粹的数字规定。
对于这种学习样式,因为学生完全没有相应的“明白”做准备,因此,教师在进行这类概念教学时,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地用多种感官来感受教师“明白”的各个内涵、要点。比如,让学生用眼观察、用鼻闻、用嘴尝、用耳听、用手摸等。感官参与越多,参与样式越奇特,学生的记忆就越深刻。所以,这种学习样式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个词比较流行,叫全纳教学或全息教学,究其根本,就是让更多的感知参与其中。
在小学数学概念学习中,更多的概念学习属于第一种样式,属于第二种样式的概念学习比较少。
对面积的认识,可以用两种基本样式来组织教学,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
面积是一个重要概念,我们将这一概念用“改造”学习的样式来组织,是这样的。
如何改造呢?
环节1:同学们,对于“面”,你能找出一个你所熟识的“面”吗?
环节2:这些“面”之间有什么差别?
环节3:“面”是如此之多,你能将你所看到的那个“面”画在纸上吗?
环节4:“面”是论大小、长短,还是论轻重呢?
这四个环节的基本流程是:
我们也可以用第二种基本样式来组织教学:
环节1:什么是面积?你知道吗?
环节2:物体的表面在哪里?我们摸摸看。
环节3:封闭图形呢?你能画几个?
环节4:什么是面积,你明白吗?用笔将这个图形的面积涂出来,可以吗?
这4个环节的基本流程是:
不同的选择,差别不在知识中。
任何一个概念,都可以用第二种基本样式组织教学,但绝不是任何一个概念都可以用第一种基本样式来组织教学。
以“面积”为例,按正确来理解,在这一节课中,学生有大量的关于“面”的明白 ,因此是改造学习。但如果我们无视其关于“面”的明白而组织纯粹的接受学习,可以吗?显然,学生也能掌握关于面积的相关知识,或者掌握得更好。
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对分类概念学习有意义吗?显然,对概念学习的分类,其意义不在于知识的掌握,而在于知识的理解。
下面我们来比较以下两个流程:
基本样式一:改造学习 基本样式二:接受学习
环节 学生念想 环节 学生念想
找面
分面
画面
论面
面积 哦,原来我们一直在面中。
面有平,有凸,真的吗?
面从体上来,而画下来得到一个封闭图形。
面的属性为大小,地面很大,肯定不会说地面很长。
面的大小叫面积。 面积
摸面
看图形
涂面积 哦,我们要学面积。
摸桌子的面,摸书本的面。
封闭图形也有大小。
涂出来的是面积,画出来的是周长。
这两个流程的最后结果是一样的,都是关于面积的“明白”。但它们的起点是不一样的,一个起点是关于面积的“明白”,一个起点是关于面积的“不明白”。
显然,面积这一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样式的选择决定学生关于学习的不同体会,尽管与知识目标关系不大。
因此,我们要对概念做一分类,以合适的方式组织教学,是十分有意义的。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