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二元结构背景下城市居民与农民工收入差异探究
2015-07-02程业炳张德化沈庆荣
程业炳,张德化,沈庆荣
(1.安徽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2.凤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凤阳 233100)
城市二元结构背景下城市居民与农民工收入差异探究
程业炳1,张德化1,沈庆荣2
(1.安徽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2.凤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 凤阳 233100)
我国城市经济的大发展,需要大量的外来劳动力来支撑,随着我国对农业投入的增加和技术含量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人力资本素质的逐步提升,由传统农业本身排挤出的劳动力将会越来越多。由于推力和拉力的作用,大批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逐步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农民工群体,由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身份的不同,导致他们在就业、收入、社会福利、子女教育等方面存在差异,于是在城市形成了新的经济结构形态即“城市二元结构”。“城市二元结构”的形成,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 动摇了城市化的进程,扩大了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差异。笔者建议通过加快户籍改革、统一城乡就业政策、逐步统一社会保障、为低收入农民工群体提供廉租房、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等措施来缩小城市居民与农民工收入的差异。
城市居民;农民工;收入差异
1 城市二元结构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1.1 城市二元结构的概念
自70年代末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发展,“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在某些领域和环节逐步蔓延到城市,形成了“城市二元结构”。城市二元结构是指在城市中由于身份差异、以及制度因素和社会因素人为造成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分化日益严重的两个阶层,即城市居民(户籍人口)和农民工(非户籍人口)[1]。
1.2 城市二元结构的表现形式
1.2.1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大 长期以来,农民工在城市中就业所得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偏低。农民工一般仅有工资收入,而且很不稳定,也无法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福利。城市居民则不仅拥有正常工资收入,还拥有各种福利待遇。撇开福利待遇不谈,单就工资收入来讲,农民工工资与城市居民工资仍然有相当明显的差距。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公报,2012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897元,而农民工月平均工资是2290元。
1.2.2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自身素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我们国家一直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农村教育资源显然无法与城市教育资源相提并论,一直存在农村居民的教育机会不平等、低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差,这样不仅影响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专业技术和其他劳动技能培训,还导致这个相对贫穷的农民工群体的整体素质不高。
1.2.3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就业政策上存在差异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蔓延,现如今城市中涌现出大量的下岗失业的人群,城市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城镇为了保证这部分居民正常的就业与生活,一般对农民工实行差别的就业制度与政策。比如有些企业明确规定不招用农民工或者非本地户口居民,很多工作就在无形中把农民工“拒之门外”。
1.2.4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社会保障权利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在城市社会生活中,城市居民拥有社会各种各样的权利,包括政治民主生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医疗保障的权利和参加社会保障等等。因此,农民工同城市居民相比,除了具有很高的就业门槛,农民工相应的社会权利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仍然难以落实。
1.2.5 农民工很难享用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种社会公共资源与服务 大多数农民工虽然在城市中生活,但却很难享用到城市的资源与服务。他们基本居住在城郊结合部的平房、危房中, 这样的地区不仅违章建筑繁多,而且环境极其恶劣,卫生设施不齐全、火灾隐患和社会治安问题均较为严重。尤其是在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等方面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很难与城镇居民的子女相当[2]。
2 城市居民与农民工收入差异的现状
2.1 农民工没有社会保险金
绝大多数研究者往往把雇主支付的一次性薪金作为劳动报酬,而忽略雇主为雇员缴纳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实际上,这些被忽视的部分也属于劳动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长报酬率低
由于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在工作小时数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所以收入的差异的研究中小时工资要优于月工资。
表1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每周工作时间比较
资料来源:中新网。
从表1中可以看出,尽管与2008年相比,农民工的工资有较大的提升,但其劳动仍然强度极高。在劳动时间上,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从2008年到2012年由56.6到56.2,没有多大的改善。城市居民的周平均工作时间2012年为47.4小时, 2008年为47.9小时,也基本没有变化。平均收入低于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但农民工平均工作的时间却多出城市居民9小时。在2008年和2012年分别为81%和77%的农民工人的实际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周,大约三分之一的农民工工作每周超过60小时。又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2011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2011农民工平均工作时间是9.8个月,平均25.4天/月,工作8.8小时/天。工作超过5天/周的占83.5%,工作超过8小时/天的占42.4%,超过32.2%的农民工工作10小时/天,与去年相比,虽然有所改善,然而时间高于44小时/周的农民工依然有84.5%。
2.3 农民工工资大大低于城市居民工资。
本文根据农民工监测报告以及统计局监测报告,初步整合形成了2007~2012年农民工工资与城市居民工资比较表(表2)。
表2 2007~2012年城市居民工资与农民工工资比较
数据来源:《2009年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2007~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7年到2012年期间,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平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工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但农民工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显著慢于城市居民增长速度2007~2012年城市居民月平均工资从2078元增加到3897元,增长了86.73% ,平均年增速为14.45%。农民工的工资每月从1060元增加到2290元,增加了116%,年平均增长率仅为19.3%。虽然增长率高于城市居民,但绝对收入却在拉大,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居民与农民工收入之差由2007年的1018元增加到2012年的1607元。
3 城市二元结构的背景下城市居民与农民工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
3.1 同工不同酬
同工不同酬是指:工作时间一样,工作内容一样,工作绩效一样,而不同的劳动者所得到的薪酬却不一样。这里具体是说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做同样的工作,同样的工作量,但是农民工得到的薪水报酬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得到的报酬。2011年,根据中国《人民日报》报道全国两会期间网友向彭雪峰提问:我是一个农民工,我工作中遇到与城市不同酬问题,你说我该怎么办?彭雪峰回答关于劳动报酬,同工同酬的概念,从法律的内容上看,可能涉及三个方面,首先是宪法层面的规定,里面确切指出同工同酬的法律规定。其次是劳动法层面的规定,劳动法里说了按劳分配是工资分配的基本原则。最后是劳动合同法的层面,这有更进一步的详细规定。
3.2 区别对待的就业政策
二元分割的城市户籍管理制度从1958年开始实行,自从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农民被允许进城务工,但为了控制城乡人口的迁徙,我国实施通过粮食供给制度、副食品供应制度、住房制度及家庭教育、就业、养老保险、城乡分割的具体措施,农民工进城以后由于没有城市户籍而无法拥有和城市居民在婚嫁、幼托、教育、住房、就业、社保等方面平等的权利。[3]
现在不少政府和用人单位为了优先解决城市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城市居民就业的政策,致使很多收入相对高的行业与农民工无缘,从而使农民工不得不从事如建筑、环卫等低收入行业。
3.3 二元的社会保障政策
农民工虽然在城市工作,但依然享用不到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比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虽然要自己缴纳一部分,但大部分是由政府和用人单位缴纳的,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保障是一种隐性收入或者说是隐性福利。这基本上城市居民才能享受的到。退一步说,就算农民工的土地可以作为失业保险,而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的社会保险对农民工而言却是望尘莫及的。
3.4 二元的住房补贴制度
3.4.1 住房公积金政策 即企事业单位从员工的工资里扣除一定比例作为住房公积金,国家按照扣除相同的数目给予补贴,等单位职工需要购房或者对住房进行装修的时候即可使用。但仅仅是我国公职人员以及国有企业和部分私企职员可以享受这个福利补贴,农民工无法享受。
3.4.2 经济适用房优惠政策
城市职工可以享受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是指:由政府组织一些房地产开发商集体建造的,并以低价出售的商品住房。这其实又是政府补贴的一种手段,它拥有社会保障的性质,虽然没有直接补贴给城市职工但补贴给开发商,使职工可以低价购买住房。
3.4.3 城市居民的其他优惠政策
不同单位按照行业或企业内部的政策规定给予员工的一定的优惠,比如根据职务等级、岗位部门、在职工龄不同享有一定的优惠。而农民工是完全享受不到这些优惠政策的。
3.5 农民工子女的高额“借读费”
短短几年,随着我国农民工越来越多的进入城市发展,农民工子女也在城市中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而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一再陷入僵局。很多随迁地的中小学为了加收高额的“借读费”,明确申明拒绝接受非本地户口的生源。这致使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陷入尴尬境地。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有关报告,跟随父母去城里的农民工子女,有50%不能及时入学,近10%失学辍学。[4]
农村富余的一些劳动力随着市场的需求迁徙到了城市里,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缺少的贡献。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但由于“身份”的问题,在城市中工作的农民的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一直是比较头疼的老问题,他们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4 城市二元结构背景下减少城市居民与农民工收入差异的对策
4.1 消除二元收入政策
要消除二元收入政策,必须要消除二元经济政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政策。主要是加快户籍改革,逐步取消户籍制度。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户籍制度虽然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人们也因为身份的问题享受完全不同的待遇。户籍制度就是二元经济政策的制度根本。所以,要消除城市二元结构,就要进行户籍制度的改革,仅仅以身份证作为通行证,使农民工向城市迁徙不受阻碍,并可以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优惠政策。[5]
4.2 实现城乡一体的就业政策
4.2.1 实现就业机会的均等 政府和用人单位在制定用工条件时不可对农民工有限制,不可制定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政策。如有些企业为了限制农民工就业,明确提出了拒绝雇佣非本地户口的职员。这致使很多农民工只能从事一些低收入的工作,这种情况的就业机会明显不平等。
4.2.2 严格实施同工同酬 第一,修改劳动合同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推动实施劳动合同法,坚持就业应当签订劳动合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签署劳动合同的效率,规范农民工的劳动合同内容,充分发挥劳动合同的安全角色在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方面。坚持同工同酬,严格规定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从事危害人身安全的工作时需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第二,建立保障农民工工资得以正常支付的机制。评价企业信用水平时,要以企业支付工资的及时性做主要依据,向社会公布那些因为拖欠薪水导致信用下降的公司。建立完善的欠薪保障基金,对于拖欠薪水的公司,要求公司缴纳较高的保证金,并存入专门的账户。同时,农民工自身也需要提升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加大力度组织开展并监督劳动合同的实施情况,以及同工不同酬情况的专项调查,及时地发现并处罚违法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行为,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4.3 社会保障政策要逐步统一
4.3.1 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范围 可以考虑使用农民工家乡的土地来换取社会保障,据调查显示,愿意以土地换取城市社会保障的农民工占总体比例的一半还要多。愿意交换土地的这部分农民工大多数为年轻人,文化层次较高。可以先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实施以土地换取社会保障的试点工作,试点成功,再逐步推广,最终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4.3.2 企业为农民工缴纳一定的社会保障金 不管是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企业都必须按照社会保障条例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障金,考虑到农民工的流动性,应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制度。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是长效的,必须以适应农民工流动为前提,偶尔的社会保障不能从根本上缓解或解决农民工的收入问题。针对农民工的流动性,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依照这种现实情况建立符合个体情况的个人账户制度,实现社保与农民工流动同步的机制。
4.3.3 借鉴一些城市在社保政策方面的成功经验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政府规定若用人单位能够全额缴费,上海市的农民工就能享受三项社保,分别是:工伤保险、医疗保险以及老年补贴。农民工一旦发生工伤意外或者生病需要住院治疗,就可以获得相应的保险。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费满一年的,农民工就能领到一份老年补贴的凭证。女性50周岁后,男性60周岁后可凭老年补贴凭证到原户籍地的商业保险约定机构兑现。这种方式也很好的解决了农民工的社保问题,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成功的社保政策的经验,各个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4.4 为低收入农民工群体提供廉租房
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农民工住房情况,雇主或单位提供的宿舍占32.4%,5.9%的农民工在生产经营场所居住,10.2%的农民工在工地或工棚居住,独立租房的占14.3%,其中与其他人一起合租的占19.3%,有13.2%的外出农民工在城镇工作但回家住宿,只有0.7%的外出农民工在务工地自购房。由此可见,要实现农民工家庭“居者有其屋”的居住需求是很难的。政府为农民工在内的低收入群体提供廉租房,将不仅有利于化解其住房压力,也有利于农民工融入城市。[6]
4.5 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高额“借读费”问题
由政府全额拨款的非盈利性公办学校,因为没有额外的资金来承受流动儿童的就学的成本,所以不想接收流动的儿童,很大一部分中小学校拒绝接收非本地户籍的生源,用各种各样借口加收高额的借读费,这导致许多外来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公办学校。笔者认为流入地政府应该为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提供补贴,并严格监督学校收费情况,防止乱收费行为发生。
[1]侯力.从“城乡二元结构”到“城市二元结构”及其影响[J].人口学刊,2007(5):37-38.
[2]曾国安.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分析[M].经济评论,2003.
[3]李实,赵人伟.收入差距还会持续扩大吗[J].中国改革,2006(7):44-46.[4]程开明,李金昌.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7):24-26.
[5]祁福全.在北京的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实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0(1):46-47.
[6]王世杰,刘义圣.城市二元结构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2(5):67-68.
( 责任编辑:窦鹏)
Effect of Urban Dual Structure on Income Dispar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Urban Residents and Migrant Workers
CHENG Ye-bing1,ZHANG De-hua1,SHEN Qing-rong2
(1. School of Management,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e University, Fengyang 233100,China; 2.Fengya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Fengyang 233100,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in our country needs a lot of migrant labors to support,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agricultural inputs and improve mant of the technology content,which gradually improves quality of human capital from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itself out of the labor force .Because of the push and pull effect, a large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of agricult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gradually formed a huge group of migrant worker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of migrant workers and urban residents identity, which leads them in employment, income, social welfare, children education,etc, and forms a new pattern of economic structure in the city “urban dual structure”,the formation of “urban dual structure”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city management, shakes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expands the rural migrant workers and urban residents′ income difference.The author recommends that we should accelerate reform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unified urban and rural employment policy, gradually to low-income migrant workers social security, housing, solve migrant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other measures to narrow the differences of urban residents and migrant workers income.
Urban residents;Migrant workers;Income disparity
2014-11-13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项目(SK2014ZD023);安徽科技学院校级重点课题(SRC2013340);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YJC710062)。
程业炳(1972-),男,安徽省肥东县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理论经济学研究。
F047
A
1673-8772(2015)02-00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