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王夫之对“正统论”的评价

2015-07-02文玲唐红卫

教师·中 2015年6期
关键词:正统王夫之皇权

文玲 唐红卫

摘 要:

邹衍、陈寿、司马光、朱熹等人均谈及“正统论”,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否认“正统论”。王夫之认为天下只有一治一乱之变,没有什么正统与不正统。“天下非一姓之私”,看问题要从“大公”的立场上去看。虽然王夫之否认有“正统”,但他认为有“正”和“统”的区分。“正”就是传嫡传长,前代君主的遗嘱。“统”就是统一,统一了就是“合”,是“治”;不统一就是“离”,是“乱”。统有合离、治乱;正则在于各人言行。以下是作者对王夫之评价的分析。

关键词:正统;皇权;王夫之

王夫之(1619—1692)通过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对历史作评论的方式撰写了《读通鉴论》。“正统论”是《资治通鉴》评论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论述了对“正统论”的看法。他说:取代“正统之说,不知其所自昉也”。但并不是他不知道正统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他说:“正统之论,始于五德”(正统是由邹衍提出来的),但王夫之反对“正统论”。他认为“正统”理论混杂。对正统作出各种不同解释的人,都掺杂了各种不同的私心杂念,勉强地制造出一个“正统论”,不能自圆其说。

一、“正统论”的由来

最早提出正统论的人是邹衍,此人原为儒家,生在战国后期。他见法家、纵横家的学说都能在诸侯中找到“买主”,而儒家却不受各国诸侯的重视。于是改弦更张,用“五德之说”,制造了一个“正统论”。所谓“五德”即金、木、水、火、土五行。各朝各代都有一个崇尚的主色调,白青黑红黄,各自对应五行。五行是相生相克的,邹衍取其相克的一面。他认为夏朝崇尚青色,为木德;而商朝崇尚白色,为金德;金能克木,所以商取代夏。周朝崇尚红色,为火德,火克金,所以周取代商。他用这一套“理论”去说服秦国,让秦国崇尚黑色,黑为水,水克火,秦就可以取代周了。这套“理论”后来扩展到字形上去:清初范文程对皇太极建议国号改为清,清字三点水,水克火,就能取代明朝。皇太极采纳了这一建议,后来果然取代明朝,统一天下。

这种说法当然毫无根据,不合逻辑。民国初采用五色旗,又是谁克谁呢?就是创始人邹衍,也是拼凑出他的“理论”的。他说夏为木德就不对。大家知道,大禹经常拿在手中的礼器叫玄圭,是一块金字塔形的黑色石头。那么说,夏为水德了。夏水商金,那是谁克谁呢?邹衍是利用古代的“青”字含义不清,可以指绿、指蓝、指黑,说夏为木德。而周朝的礼服是上黑下黄(取天玄地黄之意),所以说周为火德也不对。邹衍“削足适履”,所以王夫之说:“邹衍之邪说,以惑天下,而诬古帝王以证之。”

《新五行说》创建者为刘向、刘歆。王莽想篡汉,又想取得最尊贵的颜色——黄色。但按照邹衍之说,汉朝应该是黄色(秦朝为水德,土克水)。于是刘歆以五行相生之说代替相克之说,把帝王制度上推到伏羲,说伏羲为“百王之首”,为木德。继承他的神农为火德,木能生火。又说木、火之间必有一闰,共工就是这一闰。神农之后,黄帝土德,少昊金德,颛顼水德,帝喾木德,尧火德,舜土德,夏禹金德,商水德,周木德,秦为闰,汉火德,所以王莽的新朝为土德。可是这种说法也是无法自圆其说的:既然木火之间必有一闰,那么帝喾与尧之间又闰了谁?把太阴历中的闰月,也扯进朝代更替中,只能是更荒谬。

陈寿编《三国志》时,认为魏是正统,蜀、吴为闰。到习凿齿又说蜀汉姓刘,是继承汉朝血统的,所以蜀汉为正,而魏、吴为闰。

北宋时欧阳修提出了正统的标准:①取得了天下,而且手段正道;②取得天下,虽然手段不正道,但统一了天下;③天下已经乱了,正统已经断了,谁能够统一天下,就是正统。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把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禹、汤、周武)、秦、汉、魏、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隋、唐,五代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等朝代定为正统。但南宋时朱熹否定了吴、魏、晋,认为其为“闰”,而蜀汉为正统。为了对抗《资治通鉴》,朱熹编写了《通鉴纲目》。但无论是邹衍、刘歆,还是陈寿、习凿齿、欧阳修、司马光、朱熹,都各自有其政治目的。

邹衍是为了儒家学说得到各诸侯国的重视。刘歆为了王莽篡位找“合法”根据。陈寿是西晋时人。他的皇帝是受魏“禅让”而当的皇帝。必须承认魏为正统,西晋才是正统。习凿齿是东晋时人。他的皇帝除了在血统上与西晋相同,还姓司马之外,只是一个偏安江左的割据政权,而不是统一全国的政府了。他必须强调血统,不然就对东晋的合法性不利。所以他说蜀汉为正,魏为闰。欧阳修、司马光是北宋人。他们的皇帝是“受周禅”得天下的,就必须承认魏、晋为正统。而朱熹是南宋人,南宋偏安江左,情况与东晋相似。而且在宋高宗以后,皇位又回到了赵匡胤子孙之手,说血统论能够使南宋更“合法”。

二、王夫之的“正统论”思想

王夫之认为:无论是邹衍、刘歆,还是陈寿、习凿齿、欧阳修、司马光、朱熹和后来的方孝孺,他们的“正统论”都有解释不通的地方。而欧阳修、司马光、朱熹还都是船山先生(王夫之字船山)所尊重的儒学前辈。对他们的批评不能太直白、太明显,而要委婉、隐晦些。他说:“为臣子者,必私其君父,则宗社已亡,必不忍异姓异族以为君。”实际上就已经是在批评他们,一些是在偏私北宋之君,一些是在偏私南宋之君了。在西周时,还有杞国,其国君姓姒,是大禹的后代;还有宋国,其国君姓子,是商汤的后代。如果血统论成立,那么有杞国在,商就不是正朔;有宋国在,周就不是正朔。所以王夫之说:“杞不足以延夏,宋不足以延商。”连众所承认的夏、商、周,在“天命已改”之下,都不能以血统定正闰,那又为什么要凭血统,让姓刘的汉朝延续至今才是“合法”呢?

船山先生是儒家。他要继承“春秋大义”。孔子作《春秋》,早就定下了“夷狄盗贼”为不正。船山先生给“盗”“贼(或逆)”下的定义是:与前朝皇帝确定了君臣关系,而后来夺取皇位的,是为盗。虽未与前朝皇帝确定君臣关系,但为前朝治下之民,而夺取皇位的,是为贼。“夷狄”不用解释,是外族侵入中华。要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两千年来,秦、魏、晋,南北朝的宋、齐、梁、陈,隋、唐、后周、宋开国皇帝都是“盗”,汉、后梁、明的开国皇帝都是“贼”,北魏、北齐、北周、后唐、后晋、后汉、元、清都是“夷狄”。辽、金、夏是船山先生所不承认的,更不用说,哪里有一个“正”的?

说到统,船山先生也否定了有互相传承的统。汉,到了献帝就断了。魏、晋的“禅”实际上是胁迫。隋又继承了谁?说是继承南陈吧,隋文帝攻克南陈之前已经称帝。说是继承北周吧,北周是鲜卑王朝,依《春秋》不可为正统。宋之前的五代,又哪里还有什么传承?

所以船山先生不谈正统。他把历朝历代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夏商周到战国。这个阶段一合一离,合时天下有共主,离时是诸侯国各据一方。但即使是合时,这个共主也只是一个盟主,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上并不统一,施政、税收上是各自独立的。第二个阶段是由秦到宋,其特点是合时国家统一,分时地方割据。汉灭亡后,分裂为魏、蜀、吴;晋衰亡后,分裂为五胡十六国。隋统一了南北朝,唐衰亡后分裂为五代十国。再到宋朝统一。第三阶段是宋亡以后,到船山先生所处的时代(明末清初)。这个阶段的特点,船山先生说,是“当其治也,则中国有共主;当其乱也,中国并无一隅分据之主”。这就不好理解了。北宋时,“燕云十六州”未收复,西夏占银、夏,连北宋也只能算是割据。到了南宋,就更加是割据了。到了元末,陈友谅据赣鄂称大楚,张士诚据苏皖称大周;就连朱元璋在未攻克北京之前,也称吴王。这些不都是割据吗?怎么能说无割据呢?原来王夫之有一个不能言之痛。

王夫之26岁时,明朝亡了。清兵入关,建立了一个新政权。王夫之在1646—1648年,参加了南明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之后,王船山从1651年起,隐居乡村,著书立说,讲学授徒。而清朝从1655年开始了文字狱。王船山并不怕死。他关心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以传承道统为己任。国家亡了,但道统不能亡。他既是身负传承道统之任就不能使自己陷入文字狱中,使道统中断。他否定清朝,但“在和尚面前不能骂秃驴”,所以在提到隋继承宇文氏,不能说是“承之夷狄则大防已乱”,只能含糊地说“承之宇文氏,则天下之大防已乱”。而且,他的著作在十九世纪后期付印时,连“大防”和“乱”字也要被删去。他要避开这些敏感字眼,就不得不说成含含糊糊的“当其乱也,中国并无一隅分据之主”。既是乱,又无割据,这就是隐指元、清,他所不承认的“夷狄”政权了。

当正邪选择时没有“正”,全部是盗贼夷狄时,王船山怎么办?他说:“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异类问之。”也就是说,宁要盗贼,不要夷狄!船山先生在逝世之前,要求后人在他的墓碑上,“不可增损一字”,以示至死不接受清朝的决心。

王船山否定“正统论”是对的。“正统论”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混乱。但全盘否定“夷狄盗逆”也会给历史带来混乱。而且王船山在否定“正统论”中,还没能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论,把不正确的东西完全清除、理顺。他批判了血统论,认为不能说姓刘的传承万代才是“正”。可是他在对《三国》人物的称谓上,还是明显偏于刘氏:他称刘备为“先主”“昭烈”,称刘禅为“后主”。这些都是帝号。可是对曹操、曹丕,他是直呼其名,从来也没称过“武帝”“文帝”;对孙权也是直呼其名,而不称“大帝”。这难道不是血统论残余没清除干净吗?

对各朝皇帝,王船山不但从“正、不正”评判,也从“事、功”上评判。刘裕是个“盗”,但因为他进行过北伐,灭了南燕慕容超、后秦姚泓;震慑了北魏拓跋嗣、西夏赫连勃勃,使他们不敢南窥。因为刘裕有功业,王船山还是称他为“武帝”。对隋炀帝,虽然不是“盗”,但涉嫌篡弑,消耗国力,浪费钱财,草菅人命,罔顾道德,残害人民,虽然合法,也从来不称其帝号,而是直呼其名。对唐太宗,因其功业太大,即使对他的弑兄杀弟很不满,连“不是人”的话都骂了出来,但还是称他为唐太宗。对宋太祖,因其对士大夫礼敬有加,不但称其帝号,而且用上了一般人很少叫的美誉之称“宋艺祖”。

王船山本人说反对“正统论”,却也没有完全摆脱“正统论”的阴影。他还要承认“正”,还要承认“统”。因为儒家还要讲《天命论》,讲天命就还离不开“正”与“统”。

猜你喜欢

正统王夫之皇权
西夏佛教图像中的皇权意识
王夫之《说文广义》考订《说文》析论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县以下代表皇权的人员?——胡恒《皇权不下县?》读后
费孝通绅权与皇权的关系研究
试论庄子对王夫之自然观的深刻影响
试析渤海世族家族与金朝皇权统治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