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对烟草的态度
2015-07-02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性,各国政府以往对烟草行业所采取的姑息态度也在逐渐收紧。这其中,尤以美国为甚。
美洲
美国:美国是戒烟运动的发源地。1964年,美国公共卫生局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份有关吸烟与健康问题的报告,认为吸烟与肺癌有直接关系。正是从那时开始,美国烟草业开始处于不利的境地。随后,联邦政府又于1966年通过了香烟标识与广告法,要求烟草公司必须在香烟包装上明确载明吸烟有害的标识;1967年,联邦贸易委员会发布了第一份关于尼古丁的报告;1969年,美国政府通过了第一部“烟草法”;1971年,美国政府明确禁止在电视及电台上做香烟广告;1973年,美国航空局要求在商业飞机上设立非吸烟区同年,亚利桑那州成为第一个限制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州。
1997年9月,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公开场合赞扬当年6月20日通过的一项协议,该协议规定政府将在25年内向烟草公司索取高达3685亿美元的巨款,用于治疗同吸烟有关的疾病,以换取限制对烟草公司提起诉讼。同时克林顿在“国情咨文”再次重申:迫使烟商向政府作出赔偿是不可妥协的。其实,在1997年8月25日,美国佛罗里达州政府通过协商,已获得烟草公司一笔113亿美元的赔款,第一笔10亿美元的赔款已在1998年8月付清。在此之前,密西西比州也获得了由烟商承诺的33.6亿美元的赔款。1998年,美国各烟草公司更是与50个州达成了在未来25年内赔偿2460亿美元的和解协议,作为对患病吸烟者的补偿。显然,此时的美国烟草业在国内已面临上下夹攻、四面楚歌的境地。
蔚为壮观的烟草诉讼史,给后继者留下了更多的期待。随着各种相关立法和法律的陆续出台,也给美国的烟草商施加了巨大压力,为了减少国内禁烟官司的纠缠和舆论界的谴责,烟草商们不得不有所收敛和更加注重宣传自己的形象。比如美国的四大烟草公司就于1997年10月承诺出资3.5亿美元,创办一个研究间接吸烟问题的基金会。此外,烟草业大亨们还准备作出其他让步,如今后在商店里不出现任何香烟的招贴、海报及其他宣传物品;把烟盒上的警告标识做得更大、更显眼,并标明所有添加剂成分等。
2014年1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发表的一份癌症干预和监测模拟网络研究人员的研究报告称,现在只有20%的美国成年人吸烟,而在1964年这一比例为50%。报告还称,50年的控烟努力已为800万美国戒烟者每人延长了约20年的寿命。
加拿大:从1989年1月起,取消所有香烟广告宣传品,并规定除理发室、快餐馆外,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巴西:凡在出租车、公共汽车、图书馆、医院、会议室、电影院和电梯内吸烟者,处以最高达3000雷亚尔的罚款。
亚洲
新加坡:正努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烟国。从1986年12月1日起,将不吸烟作为国民守则。国家规定:吸烟者报考学校将不予录取,汽车司机吊销执照。
日本:除了到处张贴禁烟标语,设立“禁烟区”外,还设置许多与禁烟有关的比赛、奖金。全力开展中小学校不准吸烟的运动。
沙特阿拉伯:政府成立反烟委员会,规定凡是香烟尼古丁含量超过一定量的不准进口。
巴基斯坦:不准在医院病房、诊所、教育机构、影剧院、公共图书馆中吸烟,公交车、船、飞机上也禁止吸烟。
欧洲
英国:1965年,英国首先在电视上做禁烟广告。到目前为止,戒烟宣传有了明显效果,男子吸烟比例从70%降到30%。
法国:公共场所开辟“禁烟室”,规定室内必须安装密封的防烟设备,对违反规定要罚款40~80法郎,并在电视台和电台播放有关禁烟的节目。
意大利:颁布《严禁吸烟法》,规定所有公共场所除吸烟室外,均不得吸烟,并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止吸烟,向孩子出售香烟的人要处以罚款。
葡萄牙:议会通过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法令,建立了预防烟草中毒委员会。
匈牙利:吸烟者必须交纳“吸烟税”,征集的税金全部用于消防。
大洋洲
澳大利亚:2013年12月开始实施卷烟平装法。结果发现,平装卷烟消费者更容易提高对烟草的认识,对其质量和满意度都降低,更有可能考虑戒烟。
新西兰:政府计划在2025年全面推行无烟政策。包括烟草税提高40%;每包卷烟售价高达20新西兰元;限制零售业者将香烟摆上货架等。另外,惠灵顿市内的黄金地段如康特尼街道、威利斯街和兰本码头将成为无烟街道。
世界卫生组织
为实现到2025年将烟草消费减少30%这一全球目标,各国政府还须加大与烟草业斗争的力度,遏制烟草制品的消费,还人们一个健康、清洁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