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View仿真在通信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5-07-01吴莉刘丽
吴莉 刘丽
摘要: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强、抽象概念较多,难以理解。本文基于SystemView系统仿真平台,通过仿真实例,介绍了仿真技术在通信原理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引入SystemView仿真环节,可以很好地反映通信系统的动态工作过程,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通信系统,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
关键词:SystemView,通信系统,仿真
1 引言
传统的通信原理教学理论性强,涉及的抽象概念较多,主要研究对象是通信系统。包含了模拟调制系统、脉冲编码调制系统、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频带传输系统。学生在学习时仅从框图中难以理解各个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目前通信系统仿真在相关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通过建立系统模型,设置仿真参数,动态分析通信系统,了解其工作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
SystemView仿真软件是美国ELANIX公司设计和开发的动态系统分析平台,主要用于电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能满足数字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复杂通信系统的设计要求。具有开放友好的用户界面,丰富的库资源、动态分析和后台处理等特点,尤其在通信系统分析和设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SystemView软件进行通信系统仿真步骤如下:
(1)设计通信系统原理框图。
(2)建立仿真模型:在信号源图符库、算子图符库、函数图符库、信号接收器图符库中选取需要的功能模块,搭建通信系统。
(3)设置仿真系统参数:包括运行系统参数设置和功能模块运行参数。
(4)运行仿真系统:根据系统设计要求调试各个模块的参数,观察分析结果。
2 仿真实例
下面以FSK调制解调系统为例介绍仿真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系统框图设计,仿真模型构建,仿真结果分析。
2.1 FSK调制解调系统的设计
FSK是用两个不同频率的载波来传输数字信号的“0”和“1”。其抗噪声与抗衰减性能较好,所以在中低速数据传输(传输速率在1200bit/s以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FSK调制方法有直接调频法、键控法。FSK信号的解调方法有相干解调、非相干解调、鉴频法、差分检波法及过零检测法。
其中键控法是由两个独立的载波发生器的输出受控于输入的PN码,按照“1”或者“0”分别选择一个载波作为输出,利用两个模拟乘法器和加法器即可得到FSK信号。过零检测法是利用数字调频波的过零点数随不同的载频而异,故检测出过零点数,即可得到不同的频率。
本例调制部分采用键控法来实现,如图1所示;解调部分采用过零检测法如图2所示。
2.2 仿真系统构建
基于SystemView平台建立FSK系统仿真模型,如图3所示。
图中图符Token0是频率为10Hz的PN序列,Token1是频率为50Hz的载波,幅度为1V。Token9是频率为10 Hz的载波,幅度为1V。图符Token7是反相器,图符Token3,8是乘法器,图符Token10是加法器。Token17是观察示波器,用来观测FSK信号。
Token35是高斯噪声源,用来模拟传输信道中的噪声。
在仿真模型中Token15,19,21,23,25实现过零检测。其中Token15是限幅器,Token19是微分器,Token21是全波整流器,Token23是脉冲发生器,Token25是Butterworth低通滤波器,其截止频率为10Hz。Token31是缓冲器,对通过低通滤波器的信号进行抽样判决,最后在Token30处观察解调后的PN序列。
2.3 仿真结果及分析
本系统定时设置为:抽样点数=1024,抽样频率=1000Hz。运行后结果如图4,5,6所示。
从图4看到“1”对应50Hz的载波,“0”对应10Hz的载波,符合FSK调制规则。从图5观察到解调后的波形与原始信号相同,只是在时间上有点延时,这与实际电路吻合。从而证明过零检测法可以很好地还原出原始信号。图6是 FSK信号的频谱,从图上看出两个尖峰处分别对应频率为10 Hz 和50Hz的载波。
3 结束语
在通信原理教学中引入SystemView仿真技术, 利用其可视化结果,有助于学生理解通信系统的原理及工作过程。学生在仿真设计过程中,从建立模型,调试参数,到最后的结果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卫兵,孙桦,张捷.SystemView动态分析及通信系统仿真设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青松,程岱松,武建华.数字通信系统的SystemView仿真与分析[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
[3]樊昌信.通信原理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孙屹.SystemView 通信仿真开发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5]张力军,钱学荣,张宗橙等.通信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江力.数字通信原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吴莉,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