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社交的变迁
2015-07-01徐亮
徐亮
网络社交是运用网络媒介进行的社交活动,可以分为“互联网社交”和“即时通讯”两种形式。
网络社交的远古时代
互联网社交的起点是电子邮件,其本质上就是计算机之间的联网。早期的E-mail解决了远程的邮件传输问题,时至今日,它也是互联网上使用人群最多、最普及的应用。
BBS和新闻组
BBS和新闻组的出现,将社交的低成本化从单纯的点对点交流,推进到了点对面交流。从网络社交的演进历史来看,它一直在降低人们社交的时间和物质成本,或者说是降低管理和传递信息的成本。BBS和新闻组把“群发”和“转发”常态化,理论上实现了向所有人发布信息并讨论话题的功能。
1979年,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美国杜克大学研究生汤姆·特拉斯科特(Tom Truscott)和吉姆·艾利斯(Jim Ellis)合力开发了一个网上程序“Usenet”。这个程序可以让志趣相投的网友通过在新闻组发贴的形式互相沟通。和BBS类似,Usenet的主题也分门别类,包括计算机、科学、人文学科和社会等,用户可以在Usenet中回复别人的帖子。目前,Google Groups中已经收录了1981年以来在Usenet上发布的8亿多个帖子。
即时通讯工具
它的出现,提高了即时效果(传输速度)和同时交流能力(并行处理),可以看成是电子邮件的升级版。即时通讯工具多种多样,IRC、ICQ、MSN、Skype、Google Talk、QQ等层出不穷,但命运各异。
IRC是最早的在线聊天工具。它由芬兰人雅科·欧伊卡仁(Jarkko Oikarinen)于1988年开发,但其迅速蹿红却是在1991年。当时,由于伊拉克的入侵,科威特的广播和电视信号大面积中断。于是,网友利用IRC向外界发布最新的消息,有时甚至超过了主流新闻媒体的速度。
ICQ是英文“I Seek You”(我找你)的缩写。它是第一个互联网即时聊天软件,由以色列公司Mirabilis开发。使用ICQ的用户,均可通过一个唯一的用户号码(UIN)来识别。1998年,美国在线(AOL)购买下ICQ,之后推出更多功能的99a、99B、2000等版本,但最终还是在竞争中式微。
即便如此,ICQ也是功不可没的,而且是首个被腾讯公司模仿学习的产品。由此中国出现了第一个上亿用户的中文社交软件OICQ(OpenICQ的简称)。 2001年OICQ更名为QQ,至今依然拥趸者众。
网络社交的黄金时代
随着网络社交形式的不断演进,个人在网络上的形象更加趋于完整,社交网络服务应运而生了。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简称社交网络(SNS),大致经历了这样5个发展过程:
纵观社交网络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它是循着人们将线下生活更完整的信息流,逐渐转移到线上进行低成本管理的轨迹而来的,这让虚拟社交越来越与现实世界的社交出现交叉。
2003年9月,MySpace(聚友)成立,并逐渐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它为全球用户提供了集交友、个人信息分享、即时通讯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互动平台。
Facebook(脸书)是一个社会化的社交网站,于2004年2月4日上线。用户可以加入以城市、工作单位、学校为单位的组织并与组织内的其他人联系和互动。用户也可以增加好友并向他们发送信息,增加个人资料并通知好友更新。
2007年,Facebook又推出应用编程接口(API),允许第三方开发的应用在Facebook网站上运行,这标志着一个真正的社交网络平台的诞生。
2008年,与Facebook模式相似的校内网(后更名为“人人网”)和开心网诞生,标志着我国也进入了社交网络时代。
Twitter(推特)创立于2006年6月,是一个提供社交网络服务及微博服务的网站。起初,Twitter只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2006年底 Twitter升级后,用户无需输入自己的手机号,就可以利用即时信息服务通过Twitter网站接收、发送信息。它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短信形式发给手机和个性化网站群,而不仅仅只是发送给个人。
Twitter是博客发展的第二阶段。相对于博客,用户认为140个字并发送到网络上更为便捷,因此Twitter实现了信息的流程化,更适合传播信息,且便于手机阅读。
和ICQ一样,Twitter的理念再次传入中国。2007年,中国大陆地区一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饭否”出现,活跃了几年后,销声匿迹。“饭否”虽然短命,但微博却经新浪和腾讯发扬光大,至今犹存。
网络社交的移动时代
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越发重要,而技术的不断发展,又让人们的社交越来越便利。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我们除了拥有传统语音媒介之外,更多了文字、短信等社交媒介,移动社交开始变得活跃起来。
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强,QQ软件等产品开始进入移动终端。人们通过固有聊天工具实现了文字、语音、图片的即时传递与分享,让移动社交站上了一个新的平台。
但是移动社交软件甫一出现,就伴随着血雨腥风。我们可以通过米聊、微信、陌陌三者之间的竞争窥见一斑。
2010年12月,第一版米聊问世。出品方小米科技的创始人雷军说:“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他们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据内部消息,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岂料想,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的微信iOS1.0版本就急急上线了。在这场战役中,雷军本希望以偷袭的手法动摇腾讯的地位,然而有高度警觉性的马化腾迅速意识到危机,以极快的速度山寨了对手的米聊,推出微信。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米聊一直是微信最大的对手。微信、米聊功能雷同,都支持文字信息、图片分享、语音聊天以及表情符号等。但它们又各有优势:米聊比微信早发布推出,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微信有腾讯公司做强大的背景支持,信息资源也更广阔,如QQ用户账号通用,这也是微信能持续发展到现在所不能缺少的因素。此外,微信跟米聊的比较优势还有很多,作为都是主打语音聊天的软件,音质肯定非常重要,而微信的音质和信号连接都比米聊好。因此,微信用户很快过亿,而米聊的用户数最终停止在1000多万。
2011年8月,主打陌生人社交的陌陌上线,比微信晚了7个月,此时的微信已呈独霸江湖之势,其出生时的生存环境可比米聊恶劣多了。一年后,陌陌虽跟米聊一样,只发展到1000多万用户的规模,但与米聊不同的是,它在与微信的战争中却毫不逊色。“我认为微信和陌陌完全不一样。微信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通信工具,是QQ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延伸,但是陌陌并不想做成那样。”陌陌的创始人唐岩说。
差异化的竞争、社会化的草根运营推广、关注型的用户体验、精准的位置定位,让陌陌的注册用户数于2014年2月突破了1亿,月活跃用户数达4000万,会员数近100万。可以说,这过亿的用户,硬是它在微信的阴影下挖掘出来的。
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被大大降低。他们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越大。据内部消息,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
——雷军
我认为微信和陌陌完全不一样。微信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通信工具,是QQ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延伸,但是陌陌并不想做成那样。
——唐岩
网络社交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Web2.0时代让社交关系从线下走到线上,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不应该因此就只存于线上,存于虚拟世界,而让每一个人都变成宅男宅女。说到底,网络社交只是利用互联网为线下社交搭建的一个线上平台,绝不是社交的全部,也不是用来取代线下现实社交的。因此我认为,下一代的社交模式一定是能够打通线上线下关系的。
未来的移动社交应该是无处不在的,在任何场景下你都可以和对你有兴趣的人一起互动交流;应该能让人与人之间即时建立某种联系,随时互动交流感兴趣的内容;应该是轻社交、重参与的,为满足人们真正的社交需求服务的社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