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前莫言作品在日韩的译介及影响
2015-07-01杜庆龙
杜庆龙
摘 要:本文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在日本、韩国所获文学奖项为线索,通过对其所获奖项以及相关译本的考察,梳理其作品在日、韩的基本译介现状,探讨其作品在韩日的影响及其动因并指出莫言在获诺奖前其作品就在日韩受到青睐,并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成为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奏。
关键词:莫言;奖项;译介;影响
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15)3-0031-06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个时间无疑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历史上的重要标记,同时这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当代文化给予的最高评价。其实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莫言已经斩获许多有名的国际文学奖项;据笔者统计,其中国际获奖包括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意大利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韩国万海大奖等多个奖项,这从侧面说明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拥有广泛的读者,国际上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同时,莫言研究随着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研究热点,但对于莫言的海外研究比较缺乏,已有的海外研究文章多是莫言作品在欧美的研究,亚洲的研究则相对不足,与莫言研究不太相称。就日本韩国而言,日本莫言海外相关研究文章屈指可数,有《文艺报》上的《莫言作品在日本》①和新发表的《莫言在日本的译介》②,莫言的韩国海外研究仅有一篇《扎根异土的异邦人——莫言作品在韩国》③发表在《作家》上,他们仅仅作了初步的介绍和归类工作,深入分析不多,将二者联系的研究更是没有。可以说,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针对莫言作品在东亚研究的不足,将日韩联系起来,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在日韩所获得的奖项为线索,拟对莫言作品在日韩的基本概况进行一次总体梳理,并通过其作品在日韩的译介情况尝试从不同层面评价其影响,探究其背后的动因,以期在“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背景下,提供一点思考。
一、莫言日韩所获奖项
莫言作为作家其创作力十分旺盛,迄今已经发表了长篇小说12部,短篇小说60多篇、中篇小说30多部④,成为了海外文学界阅读、研究和翻译的重要来源。随着莫言文学作品在国外翻译和出版的日益增多,在日本和韩国,其作品也越来越受到文学界和大众的关注和欢迎,莫言先后在2006年7月获得日本第十七届福冈亚洲文化大奖,在2011年7月获得韩国文坛最高奖万海文学奖。这两个奖项本身也成为莫言文学作品在日韩得到认可的明证。但学界对亚洲的这二个文学奖项介绍不多,比较陌生,本文稍做介绍⑤。
“福冈亚洲文化奖”是1990年日本福冈市为保护和发展亚洲文化而设立的奖项,其目的是通过表彰为亚洲独特多样文化的保存与创造取得杰出成绩的个人或团体,促进亚洲人民的相互学习和广泛交流。该奖项分为大奖、艺术文化奖和学术研究奖三项。其中份量最重的是大奖,其评审要求获得者必须在文化艺术领域面向全世界展现亚洲文化的价值,在亚洲独特多样文化的保存和创造作出极大贡献,并以其国际性、普遍性、群众性、独创性来向全世界揭示亚洲的文化意义。2006年莫言获得第十七届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后也成为继巴金之后第二位获奖的中国作家。
作为韩国最有影响的荣誉奖之一,“万海奖”是1997年万海精神促进会为纪念万海的思想和伟大精神设立,其获奖者均在传播高尚思想和造就人类发展方面做出突出成绩或贡献。它主要奖项设置包括和平奖、社会奉献奖和文学奖。而万海文学奖一直被认为是韩国文学的最高奖项,该奖项特别关注对亚洲文学和社会价值传播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学作品,其获得者是文学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人士。比如其文学奖得主有科威特女诗人苏阿德、北韩文豪洪锡中、被誉为韩国小说界现实主义美学顶峰的作家黄皙暎等。这两个奖项在韩国和日本有比较高的知名度,每年颁发一次,并举行相应的文化纪念活动,对于推广亚洲文化或亚洲文学交流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莫言作品的译介
获得日韩文学大奖,本身说明了莫言作品在日韩的影响。本部分拟对莫言的作品译介情况进行梳理和探讨。首先,针对日本情况,其作品译介基本情况如下:莫言最早的日文翻译作品是1989年和1990年分别出版的《红高粱》和《红高粱家族》,译文收录于《现代中国文学选集》中,由德间书店出版,译者为日本中央大学文学部教授井口晃。莫言的中篇小说《牛》和《筑路》2011年由日中友好话剧人社事务局长菱沼彬晁翻译,并由岩波书店出版⑥。莫言自传中篇小说《变》于2013年由长堀祐造翻译并由明石书店出版。
日本东京大学文学系藤井省三教授也翻译了莫言的几部作品,比如1991年由宝岛社出版的《来自中国农村——莫言短篇集》就是他最早的翻译作品;次年,JICC出版局出版了他翻译的另外一部小说集《怀抱鲜花的女人》。1996年岩波书店出版了他翻译的莫言的长篇小说《酒国》,其最新翻译的《透明的红萝卜——莫言精美短篇集》由朝日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莫言作品翻译最多的也为大家熟知的是日本中国文学翻译家、佛教大学的吉田富夫教授,他第一部翻译作品是莫言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丰乳肥臀》,该作品由平凡社于1999年出版发行;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他2002年翻译《师傅越来越幽默———莫言自选中短篇集》同样由平凡社出版,2003年翻译的《檀香刑》由中央公论新社出版。2004年又翻译了《白狗秋千架——莫言自选短篇集》,由日本放送出版协会出版。2006年中央公论新社出版他翻译的《四十一炮》,2008年将莫言的《生死疲劳》译为《耘生梦现》由中央公论新社出版。2011年他翻译了《蛙》,2013年翻译的《天堂蒜薹之歌》由中央公论新社出版。如上所述,莫言作品的日译比较全面,包括长篇小说9部、中篇3部和短篇小说集5部,体现莫言的文学成就的大部分长篇小说都已经翻译为日语,并介绍给了日本众多读者,受到很好的评价。值得一提的是《蛙》在中国出版后仅仅18个月后就有了日译本,不能不说日本学界翻译和出版非常迅速,几乎和中国出版界保持了同步。
在韩国,莫言作品的翻译作品也不在少数。到2012年已经翻译主要作品如下:1993年《透明的胡萝卜》由kyǒng-dǒkYi翻译,出版社■。⑦作为知名翻译家和小说作家的朴明爱(■)女士也是莫言作品的主要翻译和介绍者。她翻译莫言的一系列作品,2003年翻译《檀香型》由韩国中央M&B出版社出版,同年《酒国》的韩文译本由韩国书世界出版社(■)出版。2004年《丰乳肥臀》翻译并由韩国的间屋出版社(■)出版。《红高粱家族》2007年由韩国的文学与知性社(■)出版,该社于次年又出版了《四十一炮》韩译本。
其他翻译作品还有,2007年韩语版的《天堂蒜薹之歌》由Hong-bin Im翻译,由间屋出版社(■)出版。同年,《生死疲劳》由金再旭(■)翻译并由■出版社出版。同年,韩国济州情报大学的前校长、著名翻译家沈揆昊教授(■)翻译的《莫言中短篇作品精选集》和《蛙》由韩国民音社(■)出版。虽然翻译比日本相比晚了一些,不过从2007年以后作品翻译呈迅速增长的势头,到2012年,莫言大部分主要长篇作品基本被翻译,短篇和中篇也有涉及。
从日韩译介过程中可以看出,日本不仅比韩国早译介莫言作品,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译介其作品的国家;韩国稍晚,但07年后迎头追赶,与日本不相上下。在具体选择作品上虽有些差异,但总体而言,日本和韩国译介情况相似之处更多,首先,他们翻译作品都比较多,类型比较全面,都包括短篇、中篇和长篇,而且都以长篇小说为主要译介对象。其次,翻译家比较固定,翻译长篇占到80%左右,远高于欧美世界,而且莫言作品仍在译介的过程中,莫言长篇作品在韩日全部翻译指日可待。再次,从其单行本出版情况看,除新近出版的翻译作品外,其他主要日韩译本均有再版情况,其中尤以《红高粱》为最。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莫言作品在日韩的受欢迎程度。
三、莫言作品的影响评价
针对莫言作品译本的影响及评价,本部分拟从专业奖项层面、主要文学家、翻译家层面、专家教授层面、媒体、出版社层面等加以探讨。
首先,就其影响来看,毋庸置疑,日韩颁给莫言的文学奖项本身就是极好的证明。具体而言,委员会评审后所写的获奖介绍词也比较客观地对莫言作品的影响力进行了中肯的评价。
日本福冈文化大奖在其介绍词中说道,“莫言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莫言先生的作品引导亚洲走向未来,他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⑧同样,韩国万海文学奖对莫言也作了如下的解说,“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具有代表性的国际知名小说家。韩国人熟悉其作品,几乎他所有的主要作品已经被翻译成韩语。他作为全球最有潜力的华人作家,为世界范围内引入亚洲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⑨这两个奖项在评价的话语中不约而同的指出了莫言在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地位,更进一步认可了其作品在亚洲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
其次,在文学家层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是在亚洲特别是东亚文学界较早发现莫言的文学价值并极力推荐的作家之一。他20世纪末评价莫言时,就认为莫言是中国极其优质的作家,21世纪的文学就是属于像莫言这样的中国作家。中国如果有作家能得诺贝尔文学奖,那就是莫言。⑩可以说给予了莫言极高的评价;而随着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也验证了大江的说法,生动的体现了大江先生极具国际水准的文学鉴赏水平和其敏锐的洞察力。
再次,从莫言作品的翻译家们来看,其评价也不可忽视。由于他们亲身参与了莫言作品的翻译,他们更具有发言权,他们的评价也更具有说服力。在日本,藤井省三一开始就对莫言的文学作品从文学价值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认为莫言是中国有代表性的作家,在超越中国传统文学方面功不可没。他首次对莫言作品评价中提出“中国农村的魔幻现实主义”{11}一说,与后来的诺贝文学奖评价基本相似。莫言文学作品的主要翻译者吉田富夫也认为,莫言的作品刻画出了农民的灵魂。他不是站在农民的立场替农民说话,而是他自己作为一个农民在说话,{12}这深刻指明了莫言作为老百姓写作的立场。他还说,莫言的作品追求的是人的内心的东西{12}。韩国有名的小说家和翻译家朴明爱如此评价莫言,“莫言是尊重小说本灵的作家,他正直地履行着小说家的本职,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表现出深刻、正义、具有良心的世界观,具有纠正当今扭曲的价值观的力量”。{13}她从社会精神道德层面深刻洞悉了莫言小说的社会思想价值。
在专家教授来看,日本汉学家谷川毅表示,莫言几乎可以说是在日本代表着中国当代文学形象的最主要人物之一。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普通百姓,莫言都是他们最熟悉的中国作家之一。{14}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井波律子教授说:“(莫言作品)最精彩的就是将埋在中国近代史底层的黑暗部分,用鲜艳浓烈的噩梦般的手法奇妙地显影出来。”{15}他认为《生死疲劳》巧妙地描述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变迁。韩国汉阳大学文化创意系教授安昶炫对记者表示,随着近年来中韩两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越来越受到韩国读者的青睐。在这样背景下,莫言的作品进入到韩国读者的视野并逐渐受到其欢迎。韩国文学评论家、首尔大学中文系教授全炯俊说,莫言的作品使得韩国的中国文学读者数量增加,口味也更加多样化。{16}不言而喻,专家教授感到了莫言作品在日韩所受到的欢迎。
就媒体层面而言,由于大江健三郎90年代的评价让莫言成为了日本媒体的焦点,从1992年起日本的《读卖新闻》、《文学界》、《昂》等多家报刊也曾做过专访和推介{17},围绕莫言的个人经历、文学创作和作品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报道和介绍。21世纪初期,随着其《丰乳肥臀》、《檀香刑》、《酒国》等一系列作品的翻译,在日本一度引起了一阵“莫言旋风”。特别是在2003年莫言访问日本时,引起了日本公众广泛关注。日本放送协会(NHK)曾邀请大江健三郎远赴莫言故乡高密采访莫言,并专门制作了关于“莫言文学”特辑的电视节目,收到了很好的反响。随着媒体的关注和介绍,当时的莫言在日本读者众多,很受欢迎。
就韩国而言,韩联社认为中国作家莫言是一名具有代表性的“知韩派”人士。{18}他于2005年参加首尔国际文学论坛并首次访问韩国,在此次文学论坛上,莫言被韩国媒体誉为“不仅在中国拥有广大的读者,在海外也是中国最有才气和趣味的作家之一”{18}。《国际先驱导报》谈到,在韩国出版市场最受关注的余华、苏童和莫言,他们是作品被译介到海外最多的中国作家。{19}
出版社层方面,莫言翻译作品的出版社均为日韩比较出名或重要的出版社。日本有影响的大出版社岩波书店显示,莫言的作品在日本一直卖得不错。前日本驻华公使井出敬二也认为,在日本书店,很少有机会看到中国作家的作品,但莫言是个例外。{20}韩国民音社的著作权部理事南有宣说,中国出版商和作家的联系并不容易,但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寻找中国作家撰写的经典纯文学小说。民音社相继出版了中国作协精选的《中国现代小说选》和莫言的《蛙》。《蛙》出版后好评如潮,销售一空,打算再版。南有宣表示,民音社未来计划出版更多莫言和韩少功的小说和作品,并就其作品出版和汉学翻译家们已经达成了合作意向。{21}
总之,从专业文学家同行到专家教授再到媒体出版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莫言作品在日韩文学界的美誉度和在大众中的影响力。
四、原因探讨
如上所述,莫言作品的影响力可见一斑,那为什么莫言在日韩受到了如此广泛的关注并得到大众的欢迎呢?分析其背后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电影改编的助力
电影《红高粱》的原作者是日韩读者认知莫言的重要标签之一。1988年2月23日,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同名影片在第三十八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次年又再获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青年评委最佳影片奖。正是因为影片在国际影坛的多番获奖,使得外国观众对被改编的文学原著产生了浓厚兴趣。《红高粱》的原作者也随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莫言本人也承认电影对于其作品的推动作用。他承认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张艺谋、陈凯歌的电影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22}可以说,是电影把莫言带进了日韩,电影的成功改编引发的巨大影响迅速地推动了文学作品的翻译,也使得莫言越来越受到了日韩文学界的关注,为莫言作品的海外传播奠定了基础。
第二,翻译家的功劳
在其改编的电影推动文学作品的翻译的过程中,莫言作品受日韩读者大众欢迎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翻译质量。而莫言作品翻译质量很高的原因在于他的翻译者的固定。从单行本的译者角度看,莫言作品主要日语译者吉田富夫和藤井省三,韩语翻译则主要是朴明爱、沈揆昊等。他们都是母语为译入语的翻译家,同时又是学者或教授。他们了解两国的语言文化差异,又兼有良好的母语写作水平,这都成为翻译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有利于保持作品翻译的风格的连续性。另外,翻译作品的成功也和翻译家付出的努力分不开。在翻译过程中,他们的翻译态度严谨,翻译策略得当,都使得莫言作品很快得到读者的认同,其翻译也得到了莫言的肯定。比如,吉田富夫在翻译中特别注意读者的理解和接受,他在《丰乳肥臀》翻译中,每一章节后都添加了副标题,并加注释说明每一章节以便于读者理解小说的历史背景。翻译的《檀香刑》用了日本和歌的五七调使得日本读者更方便理解作品的音乐性。正如莫言在不同场合下表示的那样,其作品的成功,翻译家功不可没。{23}在出版过程中,他们也付出了自己的努力。韩国主要翻译者朴明爱为翻译作品的出版积极奔走各出版社,花了7年时间才将早已译好的《红高粱》顺利出版。《酒国》翻译1年多出版。沈揆昊翻译《蛙》用了近2年的时间。
第三,访问交流和媒体出版的推动
正如前面所讨论的,媒体采访和出版社的推广活动也有力推动了莫言作品被读者接受和流传。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莫言对于日韩的参观访问,在日韩进行与公众面对面的演讲与交流无疑也促进了大众对他及其作品的进一步了解。据笔者统计,在获得日韩文学奖前,莫言同日本韩国的交流已有多次。日本交流比较早,韩国相对晚一些。在日本,早在1999年,在日中关系学会组织的日本访问,莫言参观访问京都大学和日本驹泽大学并作了演讲。以后于2003年9月、2004年12月和2006年{24}三次再次访问日本并做了关于其作品和创作主题的演讲,促进了和日本大众的交流。
对于韩国,最早始于2005年5月,莫言应邀赴韩国参加第二届首尔国际文学会议,并在“东亚文学大会”上作讲演。后于2007年10月、2008年4月和2008年10月先后访问韩国并就其作品的理解和专家及普通读者做了交流。{24}这些莫言本人与日韩民众的面对面的交流无疑对其作品在韩日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四,莫言作品的自身特性
莫言作品受到异国大众的欢迎并获得国际奖项并非偶然,其根本原因在于莫言作品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其一,莫言小说中具有的独特的中国经验和他为老百姓写作的创作立场使其小说显得与众不同。莫言在其作品中对中国现实的介入和对中国历史的个人化思考,都激发了读者了解、探寻现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强烈欲望。许多读者关注中国文学作品是渴望了解真实的中国,希望看到更多可以反映真实中国的作品,而不是单纯的歌颂和赞美。而在莫言的小说中,无论是《酒国》、《丰乳肥臀》、《蛙》还是其他作品,都在展示着真实的中国变迁的历程。这也一定程度上满足读者了解中国社会的愿望。其二,莫言独特的语言魅力和叙事手法等。文学的主体就是语言。莫言小说创作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莫言与传统的作家有很大不同,他从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和规范,对语言不加节制甚至有意冒犯。陈晓明教授曾说,莫言的叙述充满着任意挥洒的快感,语句不只是为了讲故事表达思想,而是给予语词追求自身的快乐自由。{25}莫言在小说语言及叙事上都喜欢创新,大胆突破思维定式,追求与众不同,运用其超常的文学想象力并以先锋化的叙事,使他最大限度地打破成规达到了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自由不羁的境界,这种魅力使得其作品持续的吸引着国外读者。
第五,亚洲文化的共性
除了作品本身的艺术品质、作家表现出来的艺术创新精神、作品中丰富的内容等因素外,从亚洲来看,中日韩的文化交流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因素。随着中日韩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学阅读交流在大众中也变得越来越普遍。虽然中国古典文学在日韩仍受读者推崇,但总体趋势正呈现式微的状态,越来越多的读者更喜欢阅读一些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当代文学作品,而此时莫言的作品正好符合大众的阅读倾向。而对于莫言作品在日韩译介及影响如此之大,笔者认为,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亚洲文化的共性。日韩和中国均属东亚,文化上都同属于汉字文化圈,文化和历史上都有着悠久的渊源。与西方相比,三国间的共性较多,他们都有着深厚的农业文明基础,共同耕作着亚洲这块土地,都经历了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蜕变的发展历程。这些因素使得日韩读者很自然地理解莫言反映中国农村现实与变化的作品主题,对中国农民阶层与命运的抗争和追求生存权利的渴望也很容易产生共鸣。这大概是莫言的作品受到日韩读者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的主要原因。
五、结语
莫言作为一位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中国当代作家,其文学作品的海外译介与传播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海外学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评价方式和认知程度。从莫言在日韩的流播到日韩获奖的情况来看,其大致经历的路径如下:首先是电影带动作品的外译,经由固定译者的高水平翻译,然后到媒体或出版的推动,作家访问交流的加深再到外译作品影响的扩大,最后获奖水到渠成,当然这些首先要基于作家作品质量过硬的前提之下。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过程也大致经历了如此的路径;可以说莫言在日韩的获奖证明了其作品在东亚的影响力,也许成为了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奏。这对其他作家作品在亚洲乃至世界的传播和接受提供了十分有意义的启示。
① 卢茂君:《莫言作品在日本》,载2012年11月14日《文艺报》。
② 朱芬:《莫言在日本的译介》,《中国比较文学》2014年第4期。
③{13} 朴明爱:《扎根异土的异邦人——莫言作品在韩国》,《作家》2013年第7期。
④ 叶开:《莫言的文学共和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97-300页。
⑤ 此2个奖项主要参考网站http://fukuoka-prize.org/和http://manhae.com/
⑥ 宁明:《海外莫言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46-147页。
⑦ 郑娜:《莫言小说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⑧ 李桂玲:《莫言文学年谱(下)》,《东吴学术》2014年第3期。
⑨ 参见网址http://manhae.com/http://manhae.com/sub6.html
⑩ 参见网址http://www.arcadepub.com/Book/index.cfm?GCOI=55970100309310&fa=reviews/1005-1-8.
{11} 莫言、藤井省三:《压抑下的魔幻现实特集:中国当代文学的旗手连续访谈》,《昂》1996年第5期。
{12} 舒晋瑜:《十问吉田富夫》,载2006年8月30日《中华读书报》。
{14} 高晓春:《莫言:高密东北乡走出国门》,载2010年第1期《全国新书目》。
{15} 宁明:《莫言海外研究述评》,《东岳论丛》2012年第6期。
{16}{19} 彭茜:《余华、莫言、苏童—中国当代文学的韩国版图》,《国际先驱导报》2014年6月26日。
{17}{20} 晏阳红:《莫言在日本的全方位评价研究》,《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18} 姜智芹:《他者的眼光:莫言及其作品在国外》,《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21} 彭茜:《中国当代文学书香飘韩国》,参见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6/19/c_1111228258.htm
{22} 刘江凯:《本土性、民族性的世界写作——莫言的海外传播与接受》,《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第4期。
{23} 沈晨:莫言指出翻译的重要性,参见中国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c/2012-12-08/012525759229.shtml.
{24} 张秀奇:《走向辉煌:莫言记录》,山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6-58页。
{25} 陈晓明:《在地性与越界——莫言小说创作的特质和意义》,《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第1期。
(责任编辑:庄园)
The Influence of His Works and Its Translation in Japan and
South Korea before Mo Yan Wo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Du Qinglong
Abstract: By tracing the awards he had won in Japan and South Korea before Mo Yan won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combs through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volving the translation of and introduction to his works in the two countries by examining the awards he had won and the relevant translated texts and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his work in the two countries while pointing out that, even prior to his winning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Mo Yans works had been favourably received in the two countries, providing a prelude to his winning of the Nobel Prize.
Keywords: Mo Yan, awards,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influ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