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
2015-07-01陈俊宏张善勤
陈俊宏 张善勤
摘要:近年来,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体制管理中的问题也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显现出来。文章针对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展开论述,介绍了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然后论述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伴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教育不均衡、教育不公平、教育方式落后、教育体制不完善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思路,促进教育主管部门改革沿着更加公平、均衡的方向发展。
一、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的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的总称。学校是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学校必须通过管理制度来规范和协调各个组织的活动。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总指挥下,我国现行教育由地方负责,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国家教育部是我国制定法规、政策、方针、规划等的主要负责部门,省级教育部门负责地方基础教育的各项工作。我国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分为四个层次:中央级、省级、市级、县级,形成教育管理的纵向系统。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构成教育管理的横向系统,形成完整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系。我国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在官僚制基础之上的,官僚制的管理模式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管理学中,官僚制泛指授权——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组织形态。基础教育管理建立在官僚制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因为基础教育建立时,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前期,而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官僚制不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但是我国还没有完全达到后工业社会的水平,所以不能够彻底摒弃官僚制的管理形式。
二、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是沿用的传统自上到下的垂直管理模式,这种扁平型的管理模式层次多、人员多,增加了管理的费用支出,而且容易导致信息链滞后和失真。这种管理体制下,容易导致学校办学活力不足,这也成为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中存在的核心问题,也是弊端产生的重要因素。基础教育高度集权与管理新体制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体制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官僚制度管理机构臃肿,实行条块分割的“单位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专业机构的扩大,行政机关包揽了业务部门和学校的权限,管理效果不好。官僚制的供给模式导致沟通难,管理效率低。官僚制度下个人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沦为官僚制度组织下的工作机器,容易失去个性。
2、基础教育缺乏竞争机制
官僚制度下的基础教育管理,政府包揽所有的教育事务,结果导致教育办学缺乏活力,缺乏竞争力,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为公共服务机构垄断,缺乏有效的竞争,不能够用市场进行优胜劣汰,不能够有效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基础教育内部同级之间不存在所谓的竞争机制,无论公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怎样,都能够获得相应的经费、师资、生源保障,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不会影响报酬的发放。学校之间的竞争不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是争取学校效益的最大化,这些都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
3、基础教育结构布局不均衡
首先是各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农村教育资源远远落后于城市。地方财政实力不均衡是导致我国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关键因素,城市教育总是比农村好,农村劣势的教育重担压在基层政府身上,义务教育推进的不均衡性更加明显。其次,东西部教育发展不平衡,东西部教育经费投入的差距较大,教育机会不够均等,地区之间的经费差距很大。
4、基础教育管理的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基础教育缺乏确切的评价机制,传统的评价模式落后,缺乏一套全面的、科学的、完善的评价体系,同时也缺乏教育行政部门的质量监督。缺乏一套素质教育管理的评价制度,无论是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还是教材编写,都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同时我国还缺乏一套科学的考试评价制度,学生依然无法从繁重的作业中摆脱出来,压力很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不断创新基础教育改革新思路
1、政府应不断优化权力结构和管理层级
首先,不断优化基础教育管理组织结构,使之趋向于扁平化发展,这样有利于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也有利于行政负责人的宏观管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下属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权利重心的下移,对外界形式变化迅速做出反映。其次,不断优化各级教育部门的职权,避免教育职能膨胀,要打破高度集权的教育现状,适应新的层级管理需要。再次,应该不断加强学校办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改善管理体制,促进教育公平
改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均衡现状,推进城乡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加大对西部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积极推进决策权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政府应该不断加大教育投资,鼓励行业、企业兴办教育,推进教育多元化发展。各地区应该注意“因地制宜”,依据地区发展实际,制定不同的教育政策,最大限度促进教育公平。
3、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导致教育效率低下,严重浪费了教育教学资源。所以应该引入竞争机制,如允许学生择校,发展民办教育等,依据学生生源的多少来确定上级拨款的多少,这样能够促进学校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专心办学,提高办学质量。同时应该逐步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从发展需求出发,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龙安邦,范蔚. 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现状及特点[J]. 现代教育管理. 2013(01)
[2] 贾玉超. 功利教育及其敌人——从杜威、努斯鲍姆到古特曼[J]. 教育学报. 2012(06)
[3] 邢红军. 三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J]. 教育科学研究. 201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