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2015-07-01王江宁

企业导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抑郁焦虑

王江宁

摘 要: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为测量工具,将50例患有焦虑抑郁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25)和对照组(n=25)。干预组进行规范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常规观察。3个月后,采用SAS、SDS测量两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3个月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关键词:心理干预;脑卒中;焦虑;抑郁

脑卒中是发病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病,以中老年人发病最为多见。患者在发病后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表现为焦躁、易怒和悲观绝望等,严重阻碍了患者的功能康复,同时也增加了疾病复发的风险。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对疾病的预后有很大帮助[1],本研究主要探讨心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对西安市某社区脑卒中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

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选择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5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人。其中男性32人,女性18人;平均年龄(58±4.53)岁。入选标准为: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诊断有脑卒中的患者,SAS得分≥50分,SDS得分≥53分,无语言沟通障碍。排除标准:意识障碍和精神病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焦虑抑郁评分方面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干预方法。 对照组常规观察。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

不良情绪的产生主要是不正确的认知引起的。以亲和的态度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干预对象的心理状况和生活习惯,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积极主动的去关心患者的生活,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释脑卒中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使其能够正确的看待自身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帮助患者缓解内心的压力。鼓励患者多参加社区娱乐活动及健康教育讲座,纠正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建立有效的心理应对方式。

(三)评价指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干预后进行测量。

(四)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组间得分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经统计分析,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间比较显示,干预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義(P<0.05)见表1。

三、讨论

心理干预是影响患者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不良的心理状态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影响脑卒中的康复效果,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积极实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干预是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患者在现有的自身条件下树立良好的态度,从而引起情绪改变,使其积极面对长期的康复锻炼。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针对性的进行认知干预、社会支持和提供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疾病,尽快摆脱焦虑、抑郁带来的不良影响。

本研究在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筛查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显示,三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均有所改善,但是干预组的改善情况较为明显,与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对患者给予关心、鼓励和安慰的心理干预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对治疗和康复都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主编.神经病学[M].第6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1.

[2] 解亚宁,戴晓阳. 实用心理测验[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285-286.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抑郁焦虑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