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编辑眼中的“新编辑成长”

2015-07-01王金霞

出版参考 2015年10期
关键词:书稿选题策划

王金霞

新编辑的成长关系着出版单位的未来。笔者以为,新编辑在成长过程中需注意四个关键方面,即学习、关注、练习和积累。

拥有各种专业背景的高学历人才不断进入出版行业,成为新时代的编辑。这些新编辑为出版单位带来了活力,但如何能够快速成长,也成为其个人发展和单位共同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编辑工作,就新编辑在工作之初三年内的成长,总结出四个关键的方面——学习、关注、练习、积累,并就此展开深入分析,希望能给新编辑们一些启示。

一、学习——持续学习、夯实基础、自我提高

新编辑队伍中的大部分成员都是高校毕业生,且大多为非编辑出版专业出身。他们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但当其从学校进入编辑岗位后,接触的将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从事的工作也不再是专业知识的学习或研究。这需要新编辑们从零开始,系统地学习编辑出版方面的知识,同时为了日后更好地策划相关专业领域的图书及其他产品,必须在已有专业知识基础上不断深入并适度拓展。

1.系统学习编辑出版知识

新编辑到岗后,一般都是先进行岗前培训、轮岗实习,然后从加工编辑做起。此时,应抓住岗前培训系统学习图书出版的相关法律法规、编辑加工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借助轮岗实习的机会,了解图书出版的流程、各环节的工作内容和作用。如可借助在校对岗位实习的机会,了解校对的过程、校对方法、校对的作用等;借助在发行部门实习的机会,了解本社图书的发行渠道、市场信息等。自己开始加工书稿后,要不断与老编辑交流,学习其编辑加工经验,少走弯路,不断学习加工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对书稿的把控能力、夯实编辑加工功底。当承担过几本书稿的编辑加工与出版后,要学会同时管理多本书稿的能力,做到管理有序、质量可靠。此外,结合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业发展趋势的现状,新编辑现在就应该主动地学习一些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技术及知识,以适应单位对“复合型出版人才”的发展需要。

2.延伸、拓展专业知识

新编辑绝大多数都具有本科学历,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其进入出版领域后,对专业领域的学习不但不能放弃,还应向深处延伸,要学习行业新技术、了解行业发展新方向,这样才能提高与作者对话的能力和对书稿内容的把控能力。此外,作为科技编辑,随着相关细分行业的发展,经常会转向非自己专业但又与其相关联领域图书的出版,这就要求新编辑要围绕自己的专业背景,向其他方向拓展。

二、关注——关注行业与市场、捕捉有效信息

一个优秀的策划编辑,必须具备敏锐捕捉信息、有效筛选信息的能力。新编辑在工作之初就应该养成密切关注各种信息的好习惯。作为科技类图书的编辑,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的信息。

1.出版行业信息

新编辑要对出版行业有一个大体的认识,了解国家对出版行业的宏观指引方向和出版行业的发展动态。如,目前数字出版发展迅猛并成为未来出版的发展方向,国家大力鼓励数字出版,各出版单位纷纷开启数字出版转型之路,编辑了解了这些信息,在做图书选题策划时就可以提前考虑是否可以向数字产品方向转化。此外,与出版行业密切相关的一个行业就是教育,专注教育图书出版的编辑也应该关注国家对相关人员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2.专业领域动态

新编辑若对自己出版领域的行业信息把握不足,很容易偏离出版方向或无法有效保证图书内容质量,因此新编辑要主动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向。新编辑可以通过互联网、各类传媒、行业协(学)会等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最新政策。还可以通过各类学术会议、科研院所、高校及行业内的报刊、杂志等了解专业领域内的科技发展信息、最新研究成果及行业研究热点等。

3.图书市场状况

新编辑关注图书市场信息,可以了解某方向图书的种类、内容特点、版式开本和销售情况,了解市场竞争状态、读者对象的细分及需求、销售渠道中存在的问题,这些信息能使新编辑快速建立图书的市场意识。当自己策划图书时就会充分考虑市场情况,借鉴其他优秀选题策划经验,修正自己策划思路中的不足,制订差异化的图书竞争策略,明确图书的定位和优势。新编辑平时可通过关注出版单位内外的各种报告(如开卷报告)、书目、数据(内部销售数据、报刊杂志披露的数据)等来了解图书市场;也可以通过定期走访综合书店、专业书店,参加各类图书展会来获得第一手的图书信息和读者反馈。

三、练习——勤于练习、不断提升

编辑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项工作,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在不断实践中多加练习,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新编辑在成长过程中,可依次从加工书稿、审读、策划三个方面勤加练习。

1.加工书稿

加工书稿是新编辑最先开始的编辑工作。新编辑面对稿件,往往无从下手。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多请教前辈,这样能少走弯路;可多翻阅他人加工过的原稿,快速掌握书稿加工的重点;对相关的专业术语、表述,要勤查多问,尤其是自己掌握的知识范围外的术语和表述,要随时做好笔记,定期归纳整理;当自己加工的稿件复审、终审完,要梳理一下哪些是自己该发现而没发现的问题,哪些是自己从未关注的问题,这样前后对比,能快速进步。

2.审读

审读是对书稿的整体质量进行判断、鉴定和评价,由此做出取舍决定,并对有修改基础的稿件提出修改建议。新编辑工作之初都是加工其他编辑审读后确定可以出版的书稿,侧重具体内容和细节的把握。而审读侧重对书稿整体质量的把握,这对打好加工基础的新编辑来说,是从稿件的微观把控向宏观把控的转变。新编辑应在逐字逐句认真审读稿件的基础上,从书稿的政治倾向、学术价值、科学性、书稿结构、文字水平等各个方面进行把关,然后针对上述问题撰写审读报告,给出取舍意见或者修改建议。审读练习初期,新编辑都要撰写书面报告,然后请老编辑进行把关,通过对比,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反思改进,经过反复练习,就能找到审读的诀窍。

3.策划

在成长期内,新编辑不必急于策划一个优秀的选题,而是应该不断学习,逐渐参与到策划中去。新编辑初期可以多参加部门内部的选题讨论会,听听前辈们是如何开展选题策划的,有意识地去关注选题策划方案需要哪些内容,需要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然后自己主动申请参与到一个选题策划中去,承担一部分内容的整理和分析。当自己对某一出版方向有初步想法时,便可尝试去策划一个选题,并开展相关的工作,最终形成书面的策划方案,然后请同事提出完善建议,最后提交部门主任在部门内部开展论证。

四、积累——积累人脉和内容资源

新编辑在成长过程中,要善于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发现和积累一切资源。对于一名编辑来说,人脉资源和内容资源是必备的武器,新编辑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人脉资源,尤其是作者资源的积累,同时应注意内容资源的积累,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积累人脉资源

新编辑刚入职场,可以说人脉资源仅限于自己的同学、老师、亲戚和朋友,工作后,一定要继续维护好自己的这些圈子,并以此拓展圈子的范围,丰富自己的人脉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者资源,新编辑要通过各种渠道关注自己出版领域的行业动态,主动结识业内朋友,从中发现作者、培养作者,建立自己的作者队伍。还可通过业内的期刊、报纸、论坛等发现作者,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等活动结识作者,并与其保持长效的联系。当手头具有一定的作者资源时,要对作者资源加以整合和拓展,建立作者资源库,定期更新。

2.积累内容资源

现在的编辑,处理的书稿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仅满足于做个“杂家”是不够的,编辑应在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后,确定自己的主要出版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不断积累内容资源,努力做个“专家型编辑”,这样才能与作者进行深入的交流,提出能够被作者认同的修改意见,还能有利于维护作者队伍。此外,深厚的内容资源积累,能够使自己在编辑和作者两个角色之间自由转换,当实在缺少合适的作者资源时,自己可以承担一部分编写任务。

五、结语

编辑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编辑刚进入编辑岗位,可以不必急于求成,也不必着急明确自己的出版方向,应在工作过程中循序渐进,逐渐成长。本文总结的新编辑成长的四个关键词中,尤以“学习”最为重要,因为学习是贯穿编辑成长甚至个人成长全过程的,只有经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新编辑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得到快速的成长。

(作者单位系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书稿选题策划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本期策划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