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科普图书编撰形式初探

2015-07-01姚利芬

出版参考 2015年11期
关键词:选题科普形式

姚利芬

热词:日本 科普图书 编撰形式

什么是科普图书?这是一个带专业性的问题,在概念方面,常能见到广义科普、狭义科普、大科普、小科普、传统科普、泛科普等说法。从表面上看,似乎轮廓十分清晰,但具体到某一本书是不是科普图书,却往往难以断定,目前我们所说的科普图书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英语有popular science books(科普图书)的说法,通俗性较强。此外,更多见的是science books(科学图书),这个称谓下包括哪些科学书籍,科学专著算不算,未见明确的界说。在这个名称下通常见不到实用技术类的读物。日本科普图书尚没有特定的分类,笔者参观筑波大学未发现为科普图书所设定的专门类别。至于何谓科普图书?筑波大学从事科学传播多年的渡边政隆教授将其定义为“为青少年及需要科普的成人所编写的科学读物”。

日本科普图书:重视质量,强调科学性

日本科普图书出版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形式多样。重视质量,一丝不苟,强调科学性。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彩色印刷的普及,更使科普出版物丰富多彩。除一般图书外还有各种类型的科普文库丛书、译丛、图说、图鉴、百科、大系、少儿读物、声像出版物等。日本讲谈社有一句豪言壮语,“让每个人的口袋里有一本科普书”。同时日本也涌现出不少科普作家、翻译家和画家,如当代著名日本科普作家木村繁、天文科普作家山本一清、天文科普译作家小尾信弥、天文科普作家和天体摄影家藤井旭、科普美术家岩崎贺都彰等。日本出版的科普书,门类全,品种多,数量大,对重要的书不断重版。

日本还培养了一批高产优质,颇有水平,文章又很能感染人的科普作家,例如专写物理题材的都筑卓司,他的杰作不少,著名的有《趣味物理学》《四维世界》《麦克斯韦之妖精》《测不准原理》《时间机器》《空间真是弯曲的吗》《场是什么》《从大爆炸到银河铁道》《十岁孩子的相对论》等,文字优雅,情节动人,能吸引各个阶层的读者,在某些地方超过了阿西莫夫的同类作品。汤川秀树和朝永振一郎均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声大,威望高,但都非常喜欢写科普书。例如汤川的《看不见的物质》《物理讲义》《最近的物质观》朝永的《镜中物理学》《物理是什么》。

图1 筑波市立图书馆青少年科普图书展区一瞥

日本科普图书形式:丰富广泛,编写严谨精细

图书的形式特征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描述,如图书是否原创、图书的体例、图书的文字风格、图书的装帧形式等。本次调查主要收集图书的编著状态、是否丛书、是文学形式还是非文学形式以及是否为彩印等方面的信息,选取的200种样书来源为日本书店和图书馆抽样调查及日本亚马逊网站销售的科普读物,日语称之为“科学本”。主要为近两年出版的科普图书出版物,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生物等学科门类,本次调查的科普出版物形式为科普图书,期刊杂志不在此次调查范围之内。

1.科普图书的编著状态

图书的编著状态主要有原创、翻译、编译、汇编等。本次调查的200种日本科普图书中原创科普图书占71%,位居第一;其次是汇编的科普图书,占21%;通过翻译或者版权引进的国外科普图书占8%。

2.科普图书的丛书形式

在科普图书的出版上运用丛书形式较为普遍。200种科普图书中有54%以丛书的形式出现,有46%以非丛书的形式出现。

3.科普图书的文体形式

科普图书的文体形式,是分析科普图书特征的重要视角。文体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概念,本次调查仅从文学表达形式和非文学表达形式两方面对科普图书作出区分。

来自200种科普图书的信息表明,非文学表达形式是科普图书的主要文体,文学文体和非文学文体的比率分别为72%和28%,科普图书的非文学表达形式几近文学表达形式的3倍。

4.科普图书的印制形式

图书印制形式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本次调查主要是关注科普图书的色彩,分为“黑白”“套色”“有彩页”和“全彩”四种情况。

来自200种科普图书的信息表明,全彩印制的科普图书最多,占总数的58%。黑白的占22%和14.2%。套色的占17%,有彩页的占总数的3%。青少年科普读物绝大部分为全彩精装铜版印制,笔者还看到专门为方便图书馆收藏的硬壳书皮版本,封底印有“图书馆收藏专用”的字样。

总体来看,日本经济实力较强,公民的科学素质较高,已经具备了学习型国家的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科普图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图鉴类科普图书丰富庞大。日语“鑑”字的含义为“模范、榜样、借鉴”,“図鑑”即以图例来进行说明示范,这种编撰方式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日本作为漫画王国的优势自不待言,除此,摄影业的发达也是图鉴类图书发达的成因,日本有各种摄影组织2000多个,包括全国专业摄影组织和业余摄影组织,其中,自然科学写真协会计有会员400名,这为图鉴类图书的图片资源提供了丰富而专业的素材库。

第二,科普图书中的原创比例较高。在日本,作者个体并非科普图书创作群体的主流,日本有很多编辑公司(Editing Company),这些规模或大或小的公司网罗了经验丰富的科学编辑、设计者,成为科普图书创作的主要力量。身为个体的创作者,包括科研人员、医生、记者、教师、甚至家庭主妇,可以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创见授权给编辑公司来进行编撰加工。此外,各科学组织机构以及媒体也是创作科普图书的力量。

第三,选题广泛,趋于精细化。日本科普图书选题极为丰富,可谓无所不涉,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再到实用技术等领域,在注重广泛的同时,日本科普图书选题还向纵深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一个母题可以延伸出N个子选题,从不同的维度对同一个母题展开延续性书写,如此辐射型选题的结果是使对母题的科普论说全面、明晰而透彻。下图是笔者在筑波大学书店拍到的以“野鸟”为母题的相关科普图书,计有近20余种,分别从名称、图说、观察、摄影等角度来展开各自的“科普”书写,其精细化可见一斑。不过,因其选题之深广,也出现了选题雷同,内容重复的现象。

图2 筑波大学书店野鸟类题材图书一瞥

第四,编写规范严谨,讲究科学性。日本科普读物的目录分类专业、系统、精细。例如秋本俊二撰写的科普读物《不可忽视的航空旅行知识》,采用问答式编撰方式,可以看到诸如“为什么客机的窗户那么小”“为什么机长与副驾驶员的套餐不一样”之类精细的问题,在讲述客机卫生间的运作原理时,作者以“飞机上的排泄物会不会散落空中”这一问题引发叙述,令人读来觉得有趣且生活味十足。此外,日本科普图书撰写严谨,很多都附有参考文献,但中国的科普图书却未发现此项。

第五,印制精美,全彩图书比例较高。翻阅日本科普图书,常有阅读时尚精美杂志的愉悦感,泛着光泽的铜版纸材,细腻精微的摄影插图,使人在享受视觉的饕餮盛宴中兼获科学知识。日本相关学者指出日本科普图书为何制作精美时指出,日本的科普作者(writer)和设计者(designer)协同参与进了创作过程,紧致的配合使得产品不断被优化,精品频出。

日本做为中国的近邦,在科普创作领域有丰富的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从中国科普创作的情况来看,也面临窘境,常常是许多搞科研的一线工作者不愿意动笔写科研,当然,这与科研成果评定机制也有关系,科普作品并不计入科研成果;还有的是想写但文笔表达又跟不上,致使科研领域较新的点子或创意并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科普作品,面向大众。如何改善科研与科普创作“两张皮”的困境?日本科普创作的机制为我们提供了某种借鉴,由科研学者出点子,再授权编辑公司(Editing Company),由专门的科学编辑来组织撰写,进行专业化的编写运作。不过,日本科普编辑行业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产业链,中国目前缺乏这样专业化运作的编辑公司。近年来,中国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断调整,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科普图书编撰市场期待新的建制,以期勃兴,其间契机或许值得我们侧目以视。

(作者单位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普研究所)

猜你喜欢

选题科普形式
科普达人养成记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