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既要“跨”更要“融”
2015-07-01乔玢
乔玢
2014年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3月14日国发〔2014〕1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于2015年4月9日正式印发。可以说,“跨界融合”是我国文化产业当前以及下一步发展的重要关键词和风向标。因此,如果说2013年初大部制改革,新闻出版与广电合并,为产业内的跨界融合奠定了体制基础,那么随着以互联网经济为纽带的新模式的逐步建立,以及配套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不论是产业内还是产业外融合,都将在未来几年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
在此之前,业界论及颇多的是“多元发展”。深究“多元发展”与“跨界融合”的区别,二者既有相似之点,又有不同之意。“多元发展”侧重于多领域的业务扩张,强调的是业务类型的多样化和业务范围的广度,原有行业或产业与新进入行业或产业的相关度不一定强,有可能密切相关,也有可能毫无关联。而“跨界融合”中,侧重于模糊或打破行业和产业原本固化的界限,围绕目标客户群体,寻求合作双方资源、优势以及利益需求的共通点,实现资源、优势的效用最大化和利润的最大化,强调的是协同效应和相互作用,不仅要“跨”,更要“融”。在融合中改变产业结构,影响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甚至内生出新的需求、新的业务和新的市场格局。
综观业界在跨界融合方面的探索,融合的深浅不一,融合的行业不一,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仍有规律可循,基本模式无外乎通常所说的“五跨”和“三全”。“五跨”即跨国、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跨所有制,“三全”即全版权、全媒体、全产业链。其中又以跨媒体、跨行业的全版权、全媒体、全产业链运营居多。大致可梳理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包括在线教育、社交自出版平台、阅读平台、图书电商、网络游戏和手游市场等,其中时代出版打造的“时光流影”和中文天地以26.6亿元收购曾自主研发运营“开心农场”等社交网络游戏的智明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算是2014年出版界的亮点事件。总体而言,与互联网的融合,投资相对较大,以上市公司、资本实力强的教育社、大学社或是在专业领域排头的出版机构居多,所做的尝试也相对广泛,由此也可以看出出版机构对于跨界的信心和决心。但是以纯粹的互联网标准衡量,大部分出版企业跨界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是与阅读推广融合。最主要的方式是利用名社、名家、名师、名作的优质资源,立足自搭或共建的阅读平台和基地,以文化增值服务打造阅读品牌,拉动图书销售。这是出版机构最为擅长的领域,并且随着国家对阅读推广的重视,出版机构将有更大可为空间。
三是与实体教育培训融合。主攻方向是学前教育和成人职业培训。作为出版机构转型的首选领域,不论是在线教育,还是实体教育培训,出版机构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不少企业仍存在隔行如隔山的困惑,其中人才以及管理模式是最主要障碍。
四是与文创融合。文创的涵盖面广泛,全版权、全媒体、全产业链的探索相对更多,其中又以少儿出版在这方面的应用和参与更为自觉和主动。大连出版社与大连圣亚旅游控股公司合作的“大白鲸计划”,算是正在运作的、最典型的全文化产业链项目,而多数少儿出版社主要还是围绕某个故事形象进行立体化开发,尝试借鉴动漫行业的一些成熟做法,从图书向玩具、文具、亲子娱乐等逐步延伸,不断拉长产业链条。
五是文化地产新模式。一些房地产大佬们主动寻求出版企业入驻地产项目,拓展配套文化服务功能。
借鉴业界典型的经验做法,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跨界融合势在必行,且涉及范围将越来越宽泛,但不论是大手笔,还是小尝试,作为传统的内容生产者,赢战市场的根基依旧是内容,这也是被其他行业最为看重的优势所在。
总而言之,跨界融合是趋势,更是动力,是事关每一个出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唯有顺势而为,不断探索尝试,方能在新一轮的竞争格局中谋得新的发展契机。
(作者系北京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