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市场,越容易

2015-06-30

董事会 2015年6期
关键词:经济秩序领导国有企业

最近和一些国有企业的老总交流,发现他们都对当前的诸多改革存有强烈的无力感,尤其是那些国资集团的领导,面对一大批整合过来的政府资产,没有法律依据,也不敢为天下先,同时得应付保值增值的考核,深感棘手而无助。此种窘境,在所有与政府的管制和命令密切关联的领域广泛存在着,而且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常态”,是旧的经济秩序被打破后必然要经历的痛苦过程。

十八大之后,由市场力量主导经济运行的基调被确立下来,很多与之相悖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组织形式、思维方式都在悄悄发生变化,国企领导的“无力感”便是最直接的体现。习惯于上传下达的管理者,突然要自行解决很多没有先例、也无现成方案的新问题,的确不太适应,更难的是还要转变思维,甚至要促成原有规则的改变。

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在一种新的经济秩序建立之前,新旧力量需要经过很多回合的较量,而且各自都以不同的方式发展变化。但是,最后能否演化出一个有效率的结果,还要看改革是否真的遵循了自由选择、自发协作、自愿交换的市场规律。

自由市场是通向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尽管这一规律已经被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史所证实,但仍有很多人对此认识不足,仍然对政府的强势干预存有幻觉。中国在高铁、电力、通信、工程机械、航天等行业领域的成功,固然有国有资本的贡献,但在这些产业链的若干环节,大量活跃着私人资本的身影,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也大多由民营企业掌握。缺少了这些“自由基”,光靠国有企业是做不到现在的国际竞争力的。

事实上,大多数主要由政府干预的经济活动,交易费用都高得惊人,这些费用最后都会转嫁到普通百姓的头上,导致国弱民贫,这也是计划经济难以维系的根本原因。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医疗和教育改革,甚至包括自贸区、京津冀一体化、“一带一路”等国家大战略,遇到的瓶颈和困难,无论是资金方面的还是实际操作层面的,其实都与社会所遵从的首要原则有关。

如果能够尽量独立于政治,把公民的自由选择放在首要位置,在此基础上成长出来的制度,其运行成本会大大降低,国企领导左右为难的局面也就迎刃而解了。

猜你喜欢

经济秩序领导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有效应对新数字时代意味着改变世界经济秩序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从中国视角看未来世界经济秩序
G20缘何比G7更能代表未来
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