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心 诗意 哲思

2015-06-30吴彦颐

翠苑 2015年3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

吴彦颐

生命的丰饶与深厚,其实是奠定在对艺术的审美和观照的基础之上的。

近日,读完程伟的新著《三耕堂艺话》(以下简称《艺话》),掩卷回想,思索良久,蓦然发现,其文笔之晓畅、思想之鲜明、观点之精辟、视野之宏阔,无不折射出作者深刻的理性思维之光。既启人哲思,又贻人美感。于我而言,有极大的启发与教益。《艺话》是一本纵览古今、雅俗共赏,以感悟式、语录为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细致阐发著者对书法乃至其他艺术门类的随想之作。其独特之处在于,作者不以精确的逻辑思维罗列理论,而是通过札记的形式娓娓道来,把对书法的理解通过诗意的文字饱满地呈现出来。通篇语言优美,平实简淡中不乏意趣横生之笔,令人耳目一新。

程伟在学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仅注重对传统和经典的解读,而且对艺术的玄机更有实践的体悟。说到底,他善于将形而下的书法实践经验和形而上的艺术理论完美结合,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其理论不至于空洞乏味。《艺话》图文并茂,全书选配了大量书法作品和图片,其中有程伟自己的阶段性临摹与创作成果,亦有与书画前贤学习交流的合影。我认为,他将思维的深度通过图片来简化,对作品的深入阐释是引导人们学习书法的正确门径。比如:“《礼器碑》书法瘦劲宽绰,笔画刚健,用笔力注笔端。碑文中有的字笔画细如发丝,铁画银钩,坚挺有力;有的粗如刷帚,却又韵格灵动,不显呆板。其结体寓欹侧于平正中,含疏秀于严密内,历来被奉为隶书极则。学习‘礼器可选择弹性较强的兼毫笔,着重练习笔力,波磔则较其他笔画稍粗,至收笔前略有停顿,借笔毫弹性迅速挑起,使笔意飞动,清新劲健。‘燕尾捺画大多呈方形,且比重较大,看上去气势沉雄。”既有观点,又有实例,不仅能提高读者的艺术鉴赏力,也能提醒初学者在学书方面莫误入歧途。再如:“赵孟頫是唐宋后学古的第一人,精六体、善绘画,其楷书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齐名,为后世学习之范本。但实际上,赵孟頫书法应以他的尺牍书法为最佳。在尺牍中,赵孟頫充分展示了他丰富多变的技巧风姿,在这里,赵孟頫书写时的状态是轻松、闲逸与自由的。可以说,我们真正看到了‘大王的趣味、形质与神采兼具。”这些文字有利于欣赏者和学习者进一步认知书法,尤其是能够引导他们较快进入书写者的内心世界。细细读来,对书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对理论研究具有参考价值,颇为重要的是,对书法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程伟的文字立意高远、富有哲理,常常带有辩证意味,给人的启悟却能超越书艺本身。比如在“本质”篇中,著者写到:“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对中国书法具有重要影响……书法通过点画的组合而构成千变万化的图像,其中线条的粗细、方圆,结体的平衡、欹侧,章法的疏朗、茂密,墨色的浓淡、干湿,都构成了对立统一的两极”,“博大、悠远、自然、恬淡、和谐、宁静、隽永,正是书法乃至中国艺术的主要品格。”“中国笔墨文化是中国哲学的延伸,是中华民族独特情感的记录方式,是心灵慰藉的手段。”这样的文字,清简如水,却具备一种内在的德性,给予书法更多的哲学思辨和美学观照。不难看出,作者极具艺术辩证法的智慧。即使艺术向哲学生成,从而使艺术的感性品赏充满了理性的张力,又使哲学向艺术生成,从而使理论不致空泛干枯,而是血肉丰满,富有活力。这一系列较深刻的观点也容易为读者接受,给学书者提供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范本。

传统的书论多散见于历代诗文或文论、画论中,往往为数十百字的随笔、诗话和题跋,浩如烟海,瑕瑜互见。《艺话》沿袭传统书论的形式,在实践的感悟和思想的迸发中铸就而成。程伟尝试着把自然和艺术形象进行理性分析,简单而透彻地论述,把深刻的思想用通俗却充满诗性的语言呈现出来,在平实简淡中蕴含浓郁的文化氛围。如“学习隶书必须以古为徒、以古为宗、以古为镜。初学非汉碑不学,后方可借鉴清隶及简、帛书。不然作品终不能高古,作品也将无以出新。”如“道法自然是道家学说的精髓,书法也如此。书法何以得道,何以得自然?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卖油翁钱孔注油,皆因技之精熟。书法也如此,技法乃书法之法,本立而道生。否则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程伟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来说明问题,仿佛寒夜客来,与之对坐,品一壶好茶,盎然兴致,回味无穷。比如他在谈到艺术要以传统作根基时,认为“传统好比是一个人的遗传因子与母乳,没有好的遗传因子,又不喝母乳的人,是不能健康成长的,即使长大了,也会因先天的营养不良而产生缺陷。艺术要是不从传统中吸取滋养,就像幼苗生长在贫瘠的土地上。”有些文字是对时下艺术圈浮躁之风的有力鞭挞,嬉笑怒骂,言辞犀利,却给人以率真和恳挚之感。如“浮躁和商业应该远离书法。中国书法是精英艺术,不同于通俗的、流行的商业文化,若书法走向通俗流行,那么书法将开始倒退。”如“《论语·子路》有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于是在聪明的当代学书人中,就弥漫了一股吹嘘自己是某某名家弟子的风气。攀附上了龙,以为自己也就能成了龙。于是也出现了学生吹嘘老师的现象,好像把老师吹成了大师,自己就成了准大师。”读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诙谐而又幽默,犀利而又恣肆,言近旨远,不知不觉把读者引入到他跳跃的思想中。

程伟还特别关注文化生态,他提倡要高度关注文化视角,关注与书法同时并存的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善于在不同艺术门类之间分析其共性和个性,这对研究书法很有价值。比如“书法与舞蹈虽是两种艺术门类,但它们的审美属性可以说是相通的——同为动态造型。舞蹈艺术的动态存在于表演过程中,而书法艺术的流动表现在已经凝固的线条中。正所谓:‘舞蹈是动态的书法,书法是婀娜多情的舞姿。”认为“现代刻字的审美是多元的,与书法相比,与传统刻字相比,现代刻字除‘书味‘刀味外,还多了‘画味‘装饰味和‘意味。”作者坦言,“书法与中国画是密切相关的姐妹艺术,二者的艺术语言、表现技法、审美范畴等都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古往今来,画家善书者,其画线条必丰富多变,柔韧而富有张力;书家善画者,其书之结体、章法亦能纵横捭阖,粲然可观。”程伟以积极进取而又超凡洒脱的心性感悟艺术,其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感知力为书法美学思想奠定了基石。他一直向往诗意般的生活,诚如他所言:“窗明几净、轻音缭绕、香茗一壶、心香一炷,选一本适合自己心境的字帖,伏案临写,沉醉于一笔一画,唯有笔伴着音乐在纸上沙沙划过。此时,或进入瑜伽之冥想,或进入佛家之淡定,心与笔在融合、墨与纸在渗透,心手双畅,好不逍遥。”这种伟岸的情怀、神圣的仪式感以及浓得化不开的文化情韵,为其书法注入了基因般的影响力。我想,这种场景并不是一时之兴,不是刻意矫饰,更不是附庸风雅,而是作者长久以来平息一切无谓的喧嚣之后把艺术融入到生活中的一种化境。我想,也只有在这种书写状态下,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

程伟长期从事书法创作,其隶书瘦劲苍茫、宽绰秀润,有三代碑版之遗风。他追求高古的大美,游于艺而勤于思,强调从实际出发,提倡务实去华,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避免空对空地研究,真正做到谙熟其技且穷思其理。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在著述《艺话》的同时,就容易开掘得深,联想得广,向上可整体宏构,向下可刻画入微,着力在“本质、实践、修养、品评、杂谈”五大方面系统讨论如何正确看待艺术。书中的任何一条资料或任何一种评价,在不同的论述语境中所生发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原因在于程伟善于把握特定的审视角度,以表达哲理和观念作为最高审美理想。他对书法的敬畏和对书法的自信,包容在对书法的解读中,他认为,“学习书法首先对书法的本体——汉字要有敬畏之心。《淮南子》中云‘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讲的是汉字创始时的神秘壮丽现象。这虽然是传说,但也是对汉字的一种敬畏。现在一些所谓‘现代书法大讲解构汉字,这是对汉字文化的不敬,也是对汉字书法的无知。”再如,“一个对艺术缺乏敬畏的人,不能指望他会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南宋朱熹在《中庸注》中说的一句话:“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在程伟看来,艺术是至上的非凡产物,只有怀敬畏之心的人才会懂得谦和,懂得自警,懂得自省。试想,我们都是在上帝的目光之下读书、习艺、作文,上帝是何等挑剔啊!心存敬畏,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程伟以如此敬畏之心稳健扎实地去研究艺术,注定此生是一场修行,更是提升自我的最佳生活方式。

众所周知,任何艺术都是以技法为切入点,这样才能符合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然而,技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根据表现对象的特征而出现、发展、变化的。一个艺术家若缺乏对技法的深入研究,那么他所有的创作都会受到限制,才情的、阅历的、思想的、身体的、意志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程伟既有笔墨技巧,又具备分析技法的能力,在“两条腿走路”的研究中既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又提升了理论修养,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上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程伟在书中写到:“解决好笔法,我以为关键是解决好用腕问题。写小行草用指相对多一点,但我以为还是应该以用腕为主,不然不易解决线条弱、薄的问题。”“笔力的产生与毛笔在纸上的摩擦力有直接的关系,碑派书家十分重视在书写中制造毛笔书写时的阻力,以增强点画中的力度感。”“历来许多书家主张‘笔笔中锋,认为中锋写出来的笔画光润浑厚,血肉充实,并喻为‘锥画沙。实际上,侧锋在书法中也自有功用,王羲之‘兰亭中常见侧锋。侧锋能使笔画锋棱外露,刚劲犀利、清晰生动、神采飞扬。当然不可久侧,久侧便成偏锋,枯涩偏薄,属病态笔画。再有,篆隶还是应以中锋为主,尽量少用侧锋。”读完这几段话,就可明确断定此言一定是出自具有实践经验的人之口,这是其体悟到的由技法表现出的艺术底蕴。程伟“口能言之,身能行之”(《荀子·大略》),先于艺术实践而后于艺术理论,借一种需要实证的信念继续往前走,为自己独有的精神找到了一个美丽的位置。

中国古代的艺术批评大多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散点式、感悟式、印象式批评,它们崇尚审美直觉,看似随性,却大多玄妙,给人以启示、资人以联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然而,它们却能折射出博大精深的思想,鸿篇巨制无可替代它的穿透力,理性思辨无法企及它的高度。可以说,它们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土壤中孕育的有血有肉的整体。《艺话》秉古代文论之形式,承书画艺术之根脉,思想深刻,见解独到,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够直接切入文本,切入实践,切入品评,由此进行评读,言有尽而意无穷,平易近人而又发人深省,丰富扎实而又饱含情致。随读随想,优雅蕴藉,从容淡定,皆入高妙,不仅对书画欣赏和创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而且对于其他门类艺术,也会有所启迪。质言之,《艺话》的营构之美与作者的内在精神实则是一致的。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纸的艺术
书法欣赏
书法类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