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2015-06-30卢绮妮
卢绮妮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护理在痛风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痛风复发次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2例痛风病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1例与对照组61例,对照组接受痛风常规住院护理,试验组则接受痛风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2组痛风病例干预后生活质量和出院后6个月内复发次数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后6个月内复发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西结合护理引入至痛风病例的护理实践之中,能够显著改善该类疾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次数,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痛风;护理
中图分类号:R589.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6-0112-02
痛风的发病机制为人体代谢紊乱的长期存在状态所导致的尿酸持续增高,进而引起组织的损伤。该病种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高尿酸症和反复发作的特征性关节炎,病程进展至严重程度时,患者会表现功能障碍和畸形以及肾脏损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显著[1~3]。在祖国传统医学中,痛风类属于中医痹证之范畴,是机体内外因单独或协同作用所引起的湿浊瘀阻,留滞关节经络,气血不畅导致的[4~5]。单纯的西医治疗对痛风的缓解和治疗效果欠佳,故本研究尝试性地对痛风病例施以了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2例痛风病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1例与对照组61例。试验组中男37例,女24例;平均年龄(39.27±13.77)岁;对照组中男3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0.02±12.41)岁。2组入选痛风病例在病程、男女性别比例、受教育程度、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痛风常规住院护理包括:①饮食护理。指导痛风患者按照科学的饮食治疗原则摄入营养,选择“四低”食物类型(低嘌呤、低盐、低热量、低脂肪),同时多摄入水份,以达到减少尿酸合成量,增加尿酸排出量的治疗目的。禁饮酒、浓茶以及咖啡等。②关节运动护理急性发作期应以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为主要原则。手、腕、肘等关节则以夹板施以固定制动处理,同时可辅以硫酸镁液湿敷或冰敷等。出现溃疡者应做好皮肤护理严防感染。指导痛风患者进行适度的定期运动,教会其实施有效关节保护的技巧。③给药护理对于秋水仙碱等急性期控制药物,需注意其毒性作用对痛风患者的不良影响,给予密切观察和相应处理;使用排酸药物时则指导患者适当多摄入水分,同时注意碱化尿液。
1.2.2试验组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即在对照组西医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法为:①中医情志护理:痛风病例病程漫长,目前尚无治愈可能,因痛风所导致的疼痛症状使患者常处于寝食难安的状态,负性情绪的出现在所难免,因而有必要对痛风患者施以有效的中医情志护理,通过对护理对象情志状态的评估施以准确的辨证情志护理,如暗示法、释疑法等中医情志护理。②中医辨证护理:根据不同的证型施以辨证护理,遵循湿热蕴结型中药宜饭后偏凉服,脾肾不足者,则汤药宜饭后温服的原则。对于证型为湿热痹痛,关节疼痛明显者,宜施以具备清热利湿,宣痹通络功效的宣痹汤等中药汤剂行凉服,药量自小剂量开始渐次增量。当出现剧烈疼痛症状时,可配合以中等强度的穴位针灸刺激疗法,同时以中药熬制后产生的药渣冷却后对疼痛局部施以冷敷,可取得较好的疼痛控制功效。对于证型为湿热痹痛,热像明显者,宜施以具备祛风除湿、清热通络的白虎桂枝汤加减疗法,对于局部存在灼热、红肿、疼痛的病例,可于局部涂抹具备清热通络、消肿功效的鲜芙蓉叶和鲜凤仙草。
1.3评价指标
1.3.12组痛风病例生活质量的评价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的评分结果作为数据来源,评价对象所获得的评定分值与其生活质量呈正比。
1.3.2护理对象出院6个月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和记录其痛风复发次数。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 7.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2组入选痛风病例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和出院后6个月内痛风复发次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痛风病干预后生活质量的比较,见表1。
2.22组出院后6个月内的痛风复发次数比较,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的试验组痛风病例,其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仅接受常规住院护理的对照组痛风病例,而其出院后6个月内复发次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现分析如下:西医护理的重点在于给药护理和病情动态观察,而中医护理则注重对服务对象的辨证施护,将服务对象视为身心合一的整体护理对象,独特的情志护理加上针灸治疗、中药汤剂口服外用等祖国传统医学精华技术,对痛风病例由内而外进行调理,二者的有机结合,对痛风的不适症状具备较好的控制效果[6],护理对象临床症状的减轻,自然有利于其在身心、社会等各方面生活质量的提高。将中西医护理引入至痛风病例的护理实践之中,综合利用了中西医护理各自在痛风病例疾病控制中所具有的优势,起到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协同治疗和护理效应,对痛风的再次复发起到了较强的预防和抑制作用,因而有效地减少了试验组6个月内的痛风复发次数。
综上所述,将中西结合护理引入至痛风病例的护理实践之中,可通过对中西医护理服务措施的综合应用,充分发挥其在痛风病例临床症状控制和疾病复发控制中的作用,能够显著改善该类病例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机率,临床推广价值显著[7-8]。
参考文献:
[1]雷敏.中西医治疗痛风病人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9(12):53-54.
[2]Riches PL,Wright AF,Ralston SH.Influence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gout[J].CHINESE NURSING RESEA RCH,2010,24(11):2905-2907.
[3]顾蓉.89 例痛风病人的社区护理[J].全科护理,2010,8(4):931-933.
[4]龙美丽.痛风病人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4,12(12):1061-1062.
[5]余汉芳.痛风患者行外科治疗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6):3.
[6]陈世俊.低嘌呤饮食配合中西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分析,2012,28(3):383-384.
[7]钱继宁,晋海江,蔡永兰.痛风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3B):722-723.
[8]李鑫德,苗志敏,刘艳红,等.1713 例痛风急性发作诱因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18):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