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外敷配合中医护理干预治疗妊娠恶阻83例临床观察

2015-06-30郭玉花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药外敷中医护理

郭玉花

关键词:中药外敷;中医护理;妊娠恶阻

中图分类号:R271.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5)06-0110-01

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笔者采取中药外敷配合中医护理干预对83例不同程度的妊娠恶阻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在本院治疗的83例不同程度的妊娠恶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与对照组40例,实验组G1P0 30例,G2P1 13例,年龄20~25岁。对照组G1P0 32例,G2P1 8例,年龄23~27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及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静脉补液,VitB1 10 mg肌注,每日1次。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将膏药外敷于神阙穴处,每日1次,每次时间为2~6 h(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皮肤反应而定),第二次敷药时,将穴位皮肤用温水清洁干净再敷,如患者皮肤出现红、肿、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观察疗效为7d。同时嘱所有患者调畅情志,减轻紧张、恐惧心理,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食前生姜擦舌,进清淡易消化之品,少食多餐,忌辛、辣、油腻、刺激之物,鼓励多饮汤汁。

1.3外敷法生姜适量、丁香15 g,砂仁15 g,姜半夏20 g为1付,呕吐剧烈者加木香10 g,配置方法为用药臼制作鲜姜汁适量,将中药余味研成粉,混合均匀,用姜汁调匀成膏状。配制时注意粘稠度适中,存于小药杯内备用,现用现配。制作约2 cm为半径的圆形清洁纱布1块。外敷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取神阙穴(此穴位于脐中央)清洁穴位皮肤,把小块纱布放于神阙穴,把膏状药物放于纱布上,然后用膏药贴膜固定(也可用胶布固定)。

1.4疗效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纠正水与电解质、酸碱失衡,血β-HCg,尿HCG定量检查显示其水平同相应孕周正常水平,超声显像见子宫内妊娠可见胚心管搏动。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消失,部分纠正水与电解质、酸碱失衡,血β-HCg,尿HCG定量检查显示其水平与对应孕周相一致,超声显像见子宫内妊娠可见胚心管搏动。未愈:临床症状加重,未纠正水与电解质、酸碱失衡,病情继续发展成难免流产、不全流产或完全流产。

2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效,见表1。

3讨论

孕妇在妊娠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受阻,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呕吐,又称为“恶阻”[2],大多发生在妊娠早期,也有极少数持续至妊娠晚期,若呕吐剧烈,出现酸中毒,电解质平衡紊乱,称为妊娠剧吐。《胎产心法》中云:恶阻者,谓有胎气,恶心阻其饮食也。妊娠禀受怯弱,中脘宿有痰饮,便有阻病,其证颜色如故,脉细平和,但觉多卧少起,肢体沉重,头目昏眩,恶闻食气,喜酸咸或嗜一物,或大吐,或时吐痰与清水,甚者或作寒热,心中愦闷,呕吐痰水,胸腹烦满,恍惚不能支持。此皆胃气弱而兼气滞。亦素本不虚,而一受胎孕,则冲任上壅,气不下行,故呕逆者。又由经血既闭,水渍于脏,脏气不得宣通,故心烦愦闷,气逆而呕吐。本病主要病机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治疗施护原则:调气和中,降逆止呕,本膏方中为纯中药,对胎儿无毒副作用,生姜温中止吐,半夏降逆止吐。砂仁温中开胃,理气安胎,砂仁、木香理气和中,患者多兼脾、胃虚寒,酌加丁香以增强温中降逆之力。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之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体表药物被吸收后,循任脉上行,直接作用于病体、病位,它具有疗效明显、无饮中药汤剂之痛苦、姜汁为现用现配效果良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参考文献:

[1]ZY/T001.1-00.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2]肖承.现代中医妇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

(收稿日期:2015-03-30)

猜你喜欢

中药外敷中医护理
尪痹的中医护理体会
中药熏蒸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和护理
加味四妙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外敷配合接骨丸内服治疗下肢骨折的效果
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效果评价
中药外敷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腹水的临床效果观察
按摩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椎综合症
TDP照射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