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艺术北京:求稳求突破
2015-06-30白江峰
白江峰
5月4日,一年一度的“艺术北京”落下帷幕,相比于之前当代馆、经典馆的场馆布局,今年特别增加了“设计馆”,来深入打破设计、艺术和生活的界限。资深媒体人李孟夏走马上任“艺术北京”执行总监,在媒体上大谈改革之后,实际展示效果好像并无大的变化,当代馆还是那些熟悉的当代艺术家,经典馆还是那些不熟悉的欧洲写实油画,大门处的临检还是去年同所大学的学生。对于艺术博览会来说,“艺术北京”是年轻的,它步履稳健、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对于北京这座城市来说,十周岁的“艺术北京”显露出了一点儿老态龙钟,很多陈旧的习惯和细节依然存在,但这与市场经济体制自我调节和竞争存在很大关系,毕竟“艺术北京”现在有点儿孤独。
就数据而言,2015“艺术北京”在各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场地整体展出面积超过25000平方米、参观人数突破80000次,98%的参展商均有交易,成交作品均价在10-20万人民币的作品占比60%;10家以上参展商的作品全部售罄;11场不同主题的论坛围绕当代艺术、市场、收藏、设计等话题做了深入探讨;设计馆和Art Park公共艺术项目受到追捧和好评。
当代馆:反省与观察
作为媒体已经连续三年参加“艺术北京”,心态早已审美疲劳,走进展厅,不论是熟面孔的参展商,还是熟面孔的艺术家作品,早已失去了往日顶礼膜拜的热情,这是一个媒体人参加博览会的悲哀。今年入选的140家画廊和艺术机构,较之去年,本土画廊更为集中,只有零星来自上海、台湾和其他地区的画廊,这与去年上海下半年火爆的艺术展览和博览会有一定关系。“艺术北京”携天时、拥地利,并无受到什么影响;当然,往届暴露的问题这届依然存在。从参展商的作品销售均价看,整体购买力不足,邀请到的VIP人士值得令人猜测,缺乏资源整合能力,无法连接参展商与藏家的对接,VIP之夜形同虚设;不过,从另一方面讲,这与藏家基数和藏家质量也有关系。比如,在车展购买豪车,土豪出手阔气,连车模一块买了回去,而参加艺术博览会则毫无购买欲望,或者压根邀请不到,香港巴塞尔还能看到马云的身影,而在“艺术北京”上能看到的土豪屈指可数。从基础服务看,各个环节有待提升,VIP之夜当代馆的“空调故障”就是一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艺术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一,解决销售的前提是解决公关,把有购买潜力的和对艺术有兴趣的企业家和明星请来,不管你买不买,但你得来;其次,做好参展商的筛选工作,这是整个博览会的重中之重,卡参展商和卡艺术家作品,严格把品质放在第一位,反腐工作在博览会中也不能松懈。其三,买家来了,好作品也来了,怎么样解决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服务是主办方应该着力改进的关键。比如今年连接三个场馆的通道,最初知道的时候很是惊讶,但实际连接效果很是一般,只铺了个红地毯,与我猜想的类似天桥通道的模式相差太多。
设计馆:“艺术北京”的突破
新增的设计馆力图打破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的边界,特别邀请四个策展人从“衣·食·住·行”四个部分展开,以“在地时尚,中国创造”、“秀色可餐,设计饕餮”、“诗意栖居,空间美学”、“城市漫步,关于发现的艺术”为主题,策划呈现“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共同呈现了一场“中国日常生活美学设计展”。
在艺术博览会上加入设计产品,强调艺术与生活的互动关系,既是对艺术博览会的扩充,也是对产品概念的强化。今年的设计馆是试水期,人们对新增角色总是充满好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馆能否与当代馆、经典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还有待观察。
ART PARK:“艺术北京”的惊喜
ART PARK是“艺术北京”的公共艺术项目,由“艺术北京”与北京聚敞现代艺术中心“艺术介入”合作呈现。公共艺术作品在今年的“艺术北京”上获得一片好评,五一期间刷爆微信朋友圈,小羊肖恩和张大力的巨大雕塑纷纷受到青睐。
家—吴高钟个人作品展:个性个展
在“艺术北京”上亮相的作品多为各个空间和艺术机构过去一年钟意的作品展示,而自在空间画廊却把开幕现场拉到了博览会现场,凭借“艺术北京”vip预展的热度,吴高钟的装置作品“家”引来一片围观,无法准确定义这是一件家具还是一件当代作品,它具备两者对美的追求,又消弱了家具的实用功能。
在“艺术北京”博览会的大框架下,空间和画廊的个性化状态蓬勃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博览会模式,将“买卖”的性质转化,呈现作品或是推动艺术家的思考将是未来“艺术北京”的突破口和对空间改造的又一进步。
当“艺术北京”上的水墨热度和外来画廊的攻势稍显减弱,只剩下本土画廊和空间的锱铢必较时,画廊的反省、“艺术北京”的反省和媒体的反省都应该被提上日程,没有反省就没有进步,只谈利益就会失去学术,今年的“艺术北京”用自己的尺度和标准对今天的艺术环境做出了测量,只是在这样的测量背后,也引发了我们的深思:什么是好的艺术博览会?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可能是全世界艺术博览会模仿和想成为的标本,犹如全世界的电影节都想成为戛纳电影节一样,如果我们抛弃那些所谓的耀眼和地位,而是着力于当下的个性化和地域特点,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那样的未来才是有希望的未来,重新定位“艺术北京”的位置和价值才是近期亟待解决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