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能读书”的原则、效用及训练策略
2015-06-30林录秀
林录秀
【关键词】 读书;原则;效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057—01
“自能读书”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相机启导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读促思,自能通解,积极主动地感悟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语言文字综合训练的阅读实践活动。下面结合笔者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自能读书的原则
1. 以书为本。训练学生阅读理解技能和语言文字基本功的依据和凭借是书,即课文,离开了课文,阅读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无论什么阅读方法,都必须以课本为本,并将此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全面把握,综合理解。
2. 以读为主。学生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读,自能读书更应该坚持以读为主。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多读能迅速有效地培养语感,能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透理解,能识记生字、释词析句,能领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3. 突出自字。自能读书突出学生学习的个体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每一个学生的阅读都是通过自己的大脑,运用一定的读书方法和思维方法,独立地学习课文,理解内容,获取知识并形成技能。
4. 体现能字。能是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自能读书的核心,是学生的阅读能否取得好的效果,阅读水平能否迅速提高的关键性因素。它包括阅读的基本技能、阅读的内化因素,还包括积极思考的习惯、主动求知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意识等等。
二、自能读书的效用
1. 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能读书”则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的主体,有了阅读的主动权和自主性,保证了学习的主体活动。
2. 能更好地体现“主导”功能。在阅读教学中,主导往往错位于主体,主导变成了不分难易的面面俱“导”。强调自能读书,一方面,主导的重要意义更为突出,学生自能阅读中的“导”比教师控制阅读中的“导”自然更为重要,更有必要。另一方面,主导的功能能够得以充分体现。在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在最需要引导时加以引导,在最需要点拨处进行点拨,在最困惑的问题上解难答疑,像这样服务于阅读主体而又恰到好处的教学指导,才是“主导”的最佳位置和最好体现。
3. 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在阅读教学中,面面俱到的反复讲解、没有思考价值的连环设问、少数尖子生“垄断”课堂、表面上的气氛活跃,造成了阅读教学的事倍功半。“自能读书”能有效地克服上述弊端,能大力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因为,自能读书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职能,激活了学生的内在动因,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自能读书训练的策略
1. 要给学生读的时间和思的空间。训练自能读书,首先要解决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问题。统得过死,教得过细,求稳怕乱是无法训练到位的。因此,教师要毫不吝啬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敢于留给学生较为充裕的自学时间。强调学生自能阅读并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任其自然。无论什么时候,学生的学都不能离开教师的导,如自读前明示读的要求,自读中把握读的动态,自读后检查读的效果。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自学过程中学习态度和学习纪律的掌握及调控,以免少数学生“滥竽充数”混时间。
2. 要让学生跳着摘下果子。如前所述,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这是训练学生自能读书的核心。教师要在训练学生的“能”上下功夫,花气力。
由于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和课文难易程度的不同,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在阅读理解方面总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跳着摘下果子,一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尽量自己弄通弄懂,二是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三是不要急于给出现成答案,要善于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提示,善于引发学生的思维,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跳”得勤一点、高一点,要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顿悟”的喜悦。
3. 要善于沟通学路。在学生自能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并及时沟通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之间产生阅读理解的“互感”。如在检查阅读效果时,当学生对某一个阅读问题作出解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追问能够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思路,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设计,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其他同学从发言者的解答中受到启示,得到裨益,使更多的学生“豁然开朗”,从而学到阅读分析的正确思维方法。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