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结对子”方式培养隔代教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5-06-30闫生杰
闫生杰
【关键词】 隔代教育;学生;结对子;学习习惯;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031—01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几乎无暇顾及孩子,于是,抚养孩子的重担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这种由祖辈们对孙辈们施行抚养与教育的现象就称之为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的儿童比较死板,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慢,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同时由于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在学习上无法给隔代教育的儿童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针对大面积出现的隔代教育现状,笔者开拓思路,结合学校常规教学探索新颖而实用的教学方法,其中积极引入“结对子”方法,切实对隔代教育的孩子起到一定的帮扶作用,效果良好。
“结对子”是指两个学生一对一,面对面,互相帮助,共同提高。通过“结对子”形式,改变“隔代教育”儿童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以班级为单位,是实施“结对子”教学的基础
班级是学校实施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积极开展实施“结对子”教学的良好平台,便于形成一种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氛围。之所以开展这种特殊形式的教学,是针对现在班上存在的大量隔代教育学生,这些学生,普遍缺乏进取心,自觉性也不强,厌学情绪比较明显,同时,交际能力缺乏,不善于沟通。而以班级为单位,范围适中,人员适量,同学们之间熟悉,有利于交流和协助。如果好几个班混合在一起,有利有弊,且弊大于利,对于大多数隔代学生,就不适合,也不适应,达不到“结对子”教学的目的。通过笔者的教学心得,以班级为单位,才能有效实施“结对子”教育,培养隔代教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立足实际,是实施“结对子”教学的保障
从学生的家庭情况、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生活实际出发,实施“结对子”帮扶教学。老师在实施之前,需先深入了解班上的隔代学生,通过家访、个别谈心、平日观察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分析他们落后的原因,根据其个性特点和落后原因,有的放矢,搭配相应的学生,在性格上合得来又有相同的兴趣等,先让他们成为朋友,然后才可以让他们共同进步。老师只有立足隔代学生的实际,才能胸有成竹,才会制定出相应的转化措施,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同时,要注意积累和总结经验,随时调整结对子教学方法,互相学习、交流经验、共同进步,达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三、共同进步,是有效实施“结对子”教学的关键
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用班上品学兼优、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同学与有“隔代教育”情况的同学,自愿或在老师的指导下结成对子。在学习上给予帮助,生活上给予关心,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帮助学困生完成作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成为朋友。老师在安排座位时,让他们成为同桌,切实对隔代教育的孩子起到一定的帮扶作用。
结对子的一方,大多综合能力强,成绩优良,性格外向,善于表现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但是要防止他们以优等生的身份和心态,对待另外一方,这样就没有做到取长补短,也不是最佳组合,致使结对子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结对子的另外一方,因为成绩差,毛病多,坏习惯不少,但又不思进取,厌学逃学,并且虽然是小学生,但已经沾染了不良的社会风气,这样仅仅凭结对子教学,是达不到教育效果的,反过来还会影响到结对子的另外一方,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就得不偿失了。所以,老师在这个过程里,要紧密联系相关结对子同学的学习及思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及时处理,使得结对子的同学共同成长。
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结对子”这种学习形式不失为一种互助共进、合作发展的好形式,它为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搭建学生互相教育的平台,同时又能使学生及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
(本论文系兰州市2014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结对子”培养隔代教育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