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有混合型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2015-06-30吕诚伦

中国市场 2015年50期
关键词:内部管理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吕诚伦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程度以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能力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国有混合型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变化、市场风险以及不确定因素等都在增加。企业内部审计以及全面风险管理是有效控制和监测企业市场化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建立科学内部审计体系、提高风险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国有混合型企业;内部管理;风险管理;财务风险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120

1国有混合型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概述

11对国有混合型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认识

国有混合型企业的资本规模庞大、组织体系复杂、管理机构众多,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中,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控体系,企业内部审计是内控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对内控体系工作质量和管理规范程度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有效环节。伴随中国经济多年的高速发展,其经济发展宏观环境的基本面已经发生了变化,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内审体系需要结合企业内外经营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变化对国有企业参与市场化经营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管理,完善内部审计的制度环境,优化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和体系模式,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这是国有企业规避市场风险、增加市场价值的有效方法。

12国有混合型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国有混合型企业逐渐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其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环节的重点建设内容,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第一,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水平和效率。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管理体系的自我监控和自我约束,这个功能实现的主要依据是内审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其服务对象是整个企业的治理体系、管理结构和整体管理目标,通过监控与约束机制的有效发挥督促企业管理组织功能的更好实现,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第二,内部审计和全面风险管理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国有企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管理形式,其终极的目标就是提高国有资产的价值,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所以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理念在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内部审计和全面风险管理能够完善企业管理结构,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2国有混合型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2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制度落后、内容浮浅

当前,国有混合型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内审和风险管理的体系,但是由于受到管理水平、市场变化因素、政治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其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仍然存在制度相对落后、内容浮浅的问题。例如,当前许多国有混合型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但是其审计的目标定位还停留在只服务于企业财务审计,对如何服务于企业的全面管理还认识不清,其中的财务风险因素未能及时的从审计结果中发现,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程序未能适应国企的体制改革,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独立性不够强,相关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等,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国有混合型集团在参与市场化运营和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企业内部审计程序建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设计存在缺陷,相关指标量化、管理模式创新还不能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环境有效结合,在企业管理中的反映是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对企业管理水平提升贡献和约束作用有限。

22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目标不明确、组织不清晰

当前,国有混合型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是财务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像企业管理审计和企业风险審计的发展水平并不高,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风险管理审计有一定的要求,说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内部审计体系和风险管理的水平并不高。例如,随着国有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参与资本运作,企业的管理层次越来越复杂,管理的范围和内容越来越多,其内部审计的价值导向应该更加注重企业的风险管理,与企业全面管理和战略发展的结合程度应该更加紧密,参与提升企业市场价值的内容应该更加丰富,但是许多的国有混合型企业在制定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目标时并没有将其搞清楚,其内部审计的组织管理清晰程度、独立性和客观性比较差。

3加强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建设的有效措施探析

31健全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制度,促进管理体制改革转型

国有混合型企业健全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制度要着眼于职能转变、体制完善和组织创新。首先,随着国有混合型企业面对的市场不确定因素继续增加、企业经营规模复杂化程度加深,企业要努力实现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体系的职能转变。例如,内部审计要更加注重企业管理审计、服务审计和监督审计,摆脱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审计职能,有效将内审制度和企业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理结合,加强内部审计对风险及其累积的识别和控制。其次,企业要完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制度。例如,企业要结合发展和经营状况的实际,在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体系设计时更加注重强化工作责任、细化审计标准、突出审计体系的制度化,加强审计的风险导向目标等。最后,企业要注重内审机构和风险管理机构的组织创新。当前,大型的国有混合型企业一般采用总公司和子公司的模式结构,在考虑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组织设计时要结合企业发展情况确定机构的具体设计、审计部门的隶属情况,突出审计部门和风险管理机构的独立性职能的发挥。

32加强风险管理评估和内部审计监督,促进企业整体发展

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必须依靠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评估体系和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依靠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内在关系,促进企业的整体健康发展。风险管理的前提是全面有效的风险因子识别以及风险强度评估,这也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风险管理评估核心环节是评估标准体系的建立。例如,企业可以参照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对市场不确定因素、投融资风险因素、企业管理风险因素等建立清晰、量化的评估标准,结合审计数据对风险及时进行识别评估。同时,企业要加强审计监督体系的完善工作。国有混合型企业的审计监督依靠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相关审计监督细则和技术标准的出台,因此,从宏观的角度讲,国有企业的制度化改革需要国家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保障,现代企业制度在国企建立的基础上也要依靠相关的审计工作框架和审计工作标准化程序等。

33完善上市国企的信息披露制度与企业治理结构

国有混合型企业的发展壮大必须依靠参与资本市场的资本化运作,完善上市国企的信息披露制度和企业治理结构是加强上市国企风险管理和审计的重要措施。我国在完善上市国企的信息披露制度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适当地借鉴了国外对于上市国企审计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相关经验,企业的风险是投资者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的重要参考,注重企业风险管理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企业审计的对象,有利于企业准确及时地处理风险,消除风险因素的累积。例如,企业在完善治理结构的过程中要重视内部风险审计,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企业的审计监督,通过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将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将企业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结合起来,提升企业的审计管理水平。

4结论

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一环。本文主要对国有混合型企业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现状和问题以及针对性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朱乃平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内部管理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事业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探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