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关汉卿杂剧的崇“智”倾向

2015-06-30刘莲英

作家·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关汉卿

摘要    关汉卿杂剧具有鲜明的崇“智”倾向,强调“智”在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解决婚恋难题方面的巨大作用。这种“智”既表现为渊博才学、伶俐口齿,又体现在对社会局势、生活现实、人性弱点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上,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同时,又有对优谏传统的继承和改造。关汉卿的崇“智”倾向,既是当时生活时代社会无序和个人自主意识增强的反映,也使关汉卿把文人思想与民间趣味相结合,使杂剧既有诙谐意味,同时又充满严肃内涵。

关键词:关汉卿  “智”  儒  优谏  诙谐

关汉卿现存十八部杂剧中,直接突出人物之“智”的杂剧就有四部:《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杜蕊娘智赏金线池》《钱大尹智宠谢天香》《钱大尹智勘绯衣梦》。另有虽然不以“智”名,但命意在突出人物之“智”的有五部:《望江亭中秋切鲙》《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温太真玉镜台》《诈妮子调风月》,二者占关汉卿现存杂剧的一半之多,表明关汉卿杂剧有突出的崇“智”倾向。

一  以“智”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解决婚恋难题

关汉卿在《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包待制三勘蝴蝶梦》《钱大尹智勘绯衣梦》三部公案剧中,塑造了包公和钱可两个清官形象,突出他们的“智”:包公巧施“偷梁换柱”计,钱可妙解姓氏谜按谕索凶。

对于“花花太岁为第一,浪子丧门再没双。街市小民闻吾怕”、背景深厚的“权豪势要鲁斋郎”,包公以“鱼齐即”之名上奏皇帝,得到皇帝御笔亲题“斩”字文书后,再在“‘鱼字下边添个‘日字,‘齐字下边添个‘小字,‘即字上边添一点”,改为“鲁斋郎”,明正典刑,造成既定事实,使皇帝事后无法追究,只能顺水推舟;《蝴蝶梦》中,虽有梦中助蝴蝶脱困的谕示,但是王母救长舍幼的反常行为让包公察觉事有可疑,查明幼子方是亲生真相后,被王母的贤德感动,最后以偷马贼假充打死皇亲葛彪的真凶,保全了王家三子性命。

《绯衣梦》虽强调阴阳果报,但钱可提笔判“斩”字之前,他已经对李庆安杀人之事有所怀疑,后来他又解破了“非衣两把火,杀人贼是我。赶的无处藏,走在井底躲”的谜题,把凶犯裴炎缉拿归案,洗脱了李庆安的杀人罪名。

《杜蕊娘智赏金线池》《钱大尹智宠谢天香》《望江亭中秋切鲙》《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温太真玉镜台》《诈妮子调风月》等作品则表现了“智”在解决婚恋难题上的重要性。

《诈妮子调风月》突出婢女燕燕的“诈”。她口齿伶俐,机敏能干,为了实现成为小千戶二夫人的人生目标用尽一切手段。先是在小千户有意求娶的莺莺面前进行破坏,被莺莺叱回,后大闹成亲礼堂,大喊莺莺和小千户八字不合,婚姻不顺,进而公开她和小千户之间的关系,最终达成心愿。

《温太真玉镜台》写翰林学士温峤用欺瞒方式骗娶年轻貌美的表妹刘倩英。值得注意的是,温峤是因为真心喜欢对方,所以在遭到刘倩英责难和拒绝时,他没有用权势压制,也没有以武力逼迫,而是迂回地通过官媒表明他的真诚、耐心、体贴,又和王府尹设计表现展现超人才学,最终使倩英折服,欣然接受。温峤能够赢得美女表妹的芳心,靠的是当机立断的果断、真情、实打实的才学。

《金线池》中,上厅行首杜蕊娘用智慧成全了自己同书生韩辅臣的婚事。杜蕊娘和韩辅臣年貌相当,情投意合,有心成婚,无奈杜母不允。韩辅臣不堪杜母冷落和离间,不告而走。不久再次上门向蕊娘表白,被回绝,韩辅臣误以为蕊娘变心,求救于好友济南府尹石好问。石好问托人设宴金线池为二人说合,没有成功,后对蕊娘假意寻由治罪,只有她向韩辅臣求告,韩答应求情,才能免除惩罚。杜蕊娘无奈答应婚事。

表面上,杜蕊娘嫁给韩辅臣完全出于逼迫,但是剧末的唱词“从今后称了平生愿”、“韩解元轻负花月约,老虔婆故阻燕莺期”的题目、“石好问复任济南府,杜蕊娘智赏金线池”的正名则表明,事情的发展始祖由杜蕊娘一手操控。其实,剧中的杜蕊娘,多才多艺又见多识广,且“交明春岁数三十整”,这样的身份、年纪、资质,使她对世道、对人心都有充分的了解:初见面,她已经见识了韩辅臣的才华,经过半年的相处,她对韩辅臣既单纯又冲动的个性也有清楚的认识。而作为承应官妓,她对当地要员的脾性更是了如指掌。她对韩辅臣的驱逐、拒绝不是要断绝关系,实际上是激将法,逼迫韩辅臣采取果敢行动。杜蕊娘的“智”,是清醒理智中步步为营。

《望江亭》之谭记儿和《救风尘》之赵盼儿,尽管有官员妻、青楼女的身份区别,为己、为人的的目的差异,但都充分认识到并利用自身优势,把握强权者的弱点和心理,采用“美人计”扭转局势:谭记儿再婚嫁给白士中之后,引发垂涎她美貌的杨衙内的陷害报复,奏准皇上要用势剑金牌来潭州取白士中性命。白士中对此一筹莫展,谭记儿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在中秋之夜化妆成卖鱼张二嫂,接近杨衙内,灌醉一行人,乘机盗取势剑金牌和朝廷文书,顺利化解危机;赵盼儿是青楼妓女,看透出入青楼妓院男客的本性,见结义姐妹宋引章被周舍的甜言蜜语迷惑,弃老实敦厚的秀才安秀实于不顾、执意要嫁时,她冷眼旁观,已经预见到宋引章婚后不久将遭打骂被折磨的结果,苦苦劝阻,宋引章不听。虽然气恼,但在接到宋引章的求救信息后,凭着对周舍的了解,当机立断,自带聘礼和嫁妆,赶赴郑州,假说此时发觉自己对周舍感情深厚,迫切要嫁,诱使周舍离弃宋引章,顺利取得休书,当周舍醒悟撕毁,赵盼儿已用假休书替换,使周舍竹篮打水一场空,最终促成宋引章和安秀实结合。

《谢天香》中钱可从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托中看到了结义兄弟柳永对妓女谢天香的深深迷恋,但是以他的阅历,看透谢天香并没有对应的专一和坚决。本打算棒打鸳鸯,谢天香的才华让他改变主意,“智宠谢天香”,假意娶其为小妾,一方面考验谢的真心,一方面保护她不受诱惑。三年后柳永金榜高中,钱将谢送还。尽管有人诟病钱可这种做法的自私、对谢天香的不尊重,但是钱可成人之美的出发点不容否认。而谢天香的动摇也证明了钱可措施的合理性。

二  儒家“智”论的影响及对杂剧优谏传统的继承和改造

关剧中的那些“智”者,不管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还是追求自身幸福,或者为他人扶危解困,最后都获得了成功。这种成功,燕燕靠的是泼辣性情、伶俐口舌,而其他人的成功都建立在这两种因素上:一是自知,二是知人。而“自知”和“知人”,正是儒道两家对“智”的内容的共同界定。《论语》中“智(知)”频繁出现,如“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家因推崇天然本真对“智”、“仁”等人为规范加以排斥,但“智”一直是儒家的重要概念,孟子认为孔子智圣两全:“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和荀子一样都以明辨是非作为智愚的分界。

从孔孟等人对“智”的阐述来看,“智”以“仁”(圣)为基础,强调对善恶的辨别,对自我和他人的优缺点的冷静认识,同时,对时势也要有清醒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决定“出”“处”的时机以及立身行事的准则。

关剧中的“智”者形象,钱可(《绯衣梦》)、温峤才识出众,包公对朝廷时局有清醒认识,杜蕊娘、赵盼儿、谭记儿、钱可(《谢天香》)等对自己和他人有深刻的了解。他们身上,体现的正是儒家之“智”的内涵——“知人”、“自知”,充满强烈的自我意识。

而《诈妮子调风月》中的燕燕形象,则表现出关汉卿对杂剧优谏传统的继承和改造。

燕燕,她最突出的特点是伶牙俐齿。但是,不同于此前滑稽剧的重在谏诤,燕燕争取的是自己的幸福生活,体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使燕燕虽然受到俳优谏诤传统善言之影响,但是在精神上与关汉卿笔下的其他“智”者形象相通。

元杂剧人物自我意识的凸显使杂剧由滑稽调笑转变为对生活现实的真实写照和对人心灵图景的深入描绘,从以喜剧为主到风格多样题材丰富,进而成为元代的最富有代表性的文学与艺术样式。

而关汉卿“初为杂剧之始”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吧。

三  时代的反映

另一方面,包公“偷梁换柱”与谭记儿、赵盼儿实施“美人计”,更多映照出的是社会失序的现实。

鲁斋郎是天子脚下为非作歹几十年却能安然无恙,这背后,很显然是官官相护的强大势力。包公之前,不能说没有人想要惩治他,但是鲁斋郎一直逍遥法外,这说明遵循正常的司法途径,不能惩治像鲁斋郎一样的“权豪势要”、天子近臣。

谭记儿、赵盼儿的“美人计”,对付的杨衙内、同知之子周舍,都属于权豪势要子弟,都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无所不用其极的人物,当遭受他们的迫害时,杨衙内背后的势力是皇帝,周舍背后既有官府力量,又有封建礼法规定,受害的对象像白士中、宋引章,循规蹈矩,无力抵抗。

包公的“偷梁换柱”与 谭记儿、赵盼儿的“美人计”都获得了成功,让读者、观众觉得大快人心,但是包公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谭记儿、赵盼儿利用的是自己的美色,也存在隐患。关汉卿描写这些 “智”者处境的艰难和恶劣,虽然出自他浓厚的儒家重德思想,但客观上,这些人物的遭遇反映出来的是:当正常的生活秩序、稳定的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人们不能得到制度上的支持,只能依靠个人的非常手段。

这也正是关汉卿所处时代及其本人的特点。元代实行严苛的民族等级制,民族矛盾、社会矛盾剧烈,权豪势要盛行,社会秩序混乱。文人沦落下层,普通百姓的生存环境极端恶劣。同时,作为文明程度不高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代统治者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比较松弛,人们思想相对自由,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自主意识增强。而关汉卿本人,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曲就是他“强烈自我意识最集中的表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

关汉卿杂剧的崇“智”倾向,使剧中人物承担着解决危机的期望,成为人们理想的代言人,同时使作品不仅充满大小、美丑、智愚等种种的反差,而且在情节上往往呈现以弱胜强、以丑衬美的特点,如《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望江亭中秋切鱠旦》中赵盼儿、谭记儿与周舍、杨衙内,一美一丑,一弱小一强大,形成诙谐的风格,这种诙谐不同于优谏的语言表达,更多现实世界世情世相人心的写照,是文人意识和民间趣味的同一,“它嘲弄、颠覆、消解、悬置一切妨碍生命力、创造力的等級的差异,它是与官方文化和精英文化独立的反文化、俗文化、大众文化”。这不仅是关汉卿本人跳脱传统束缚,“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活泼性情的体现,也是关汉卿杂剧充满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版。

[2] 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

[3] 朱熹:《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

[4] 耐得翁:《都城纪胜.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5] 李占鹏:《关汉卿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 刘康:《文化的的喧哗与对话》,《读书》,1994年第2期。

[7] 熊自得:《析津志辑佚》,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8] 关汉卿:《汇校详注关汉卿集·包待制智斩鲁斋郎》,中华书局,2006年版。

[9]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2006年版。

(刘莲英,渤海大学文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关汉卿
关汉卿
戏词救命
戏词救命
话剧《关汉卿》:半个世纪的历史回响
《关汉卿》(节选)
《关汉卿》(节选)
关汉卿巧言脱险
浅析 “戏剧诗人”田汉与历史剧 《关汉卿》
话剧《关汉卿》导演意图
话剧《关汉卿》创作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