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2015-06-30唐雯谦

作家·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欧内斯特法西斯海明威

摘要    在海明威所创作的《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两个具备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分别是彼勒和玛利亚。通过彼勒的强而有力和玛利亚的温顺坚强,可以看出海明威认为当前女性已经逐渐发展出独立的社会地位和个人意志,并且也通过女性的形象发展,表现出《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中独特的思维角度。

关键词:《丧钟为谁而鸣》  欧内斯特·海明威  女性  法西斯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颇具争议的欧美作家,同时也被认为是一个敢于突破和创新的作家。海明威所创作的《丧钟为谁而鸣》是具有较大争议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当中,海明威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实际上表现出海明威的女性主义思想。过去对于海明威这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主义的思想特征,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实际上,海明威在这部小说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正是表现出了其在文学创作过程里的冰山原则,其蕴含的丰富思想便在其中。

一  《丧钟为谁而鸣》中女性形象的负面表象

在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小说中,女性形象从表面上看是负面的。比如小说当中非常纯真、没有自己思想的“小新娘”玛利亚,她便是完全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是一个男性理想的女性配偶;而另外一种女性的形象则是非常恶毒的,比如彼勒,她就是一个心肠非常恶毒的女性。这两种看起来都是负面的女性形象,因为她们仿佛都没有自己的意识和想法,完全是负面的女性形象。有文学批评家也指出,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塑造的女性只不过是不幸人生的“变形虫”。但是,海明威笔下这些女性的不幸遭遇,实际上也是对整个社会悲剧的深刻反映。比如《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玛利亚,她的顺从实际上是一种现实生活的需要,因为男权主义的社会要求,玛利亚必须成为一个顺从的人,所以玛利亚在这种男权主义的价值观念碾压之下变得非常顺从,只能够听从男子们的要求。

而在男权主义的碾压之下,彼勒则是另外的一种精神异化,因为彼勒非常清楚男权主义的价值观是如何不人道,完全忽视了她们的尊严,因此,彼勒逐渐变得更为狠毒,她不再轻易地和其他的男性妥协。因此,彼勒的凶狠,实际上是彼勒的自我保护,是她的一种对于整个世界不满的挑战,然而这样的一种反抗显然并没有真正为彼勒赢得更好的社会地位,她还被男权主义的价值观定义为一个狠毒的女性,完全没有真正独立出来,彼勒依然是陷入在进退两难之中,依然还是饱受别人的歧视。

因此,从《丧钟为谁而鸣》中两个女性的负面形象里可以看出,无论是彼勒还是玛利亚,她们实际上是在男权主义的碾压之下产生出了人格上的扭曲,这种人格扭曲演变成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反映,比如带有攻击性的心理状态和带有服从隐忍性质的心理状态等。所以,《丧钟为谁而鸣》当中的女性形象的负面性,实际上就是对海明威“冰山原则”的一种体现,海明威实际上在这些女性形象当中营造出十分独特的人格状态,以她们各自的扭曲,极大程度地讽刺了男权主义社会的畸形价值观,并且以這些女性的悲剧作为一种血泪的控诉,表达出海明威对于女性这种弱势群体的关切。

综合上述分析,女性的负面形象,实际上也是女性独立意识的一种体现,她们在压迫当中慢慢觉醒,从而逐渐成长成为一个具备独立意识的群体。她们的狠毒或者顺从,不过是她们性格全貌的冰山一角,而深藏在负面表象之下的,是这些女性不断衍生出来的对于社会的不满和对男性价值的权威反抗。

二  彼勒女强者形象解析

彼勒这一个形象在《丧钟为谁而鸣》小说当中是非常独特的,因为彼勒这个女子非常强悍,她不愿意在男性的价值观和权威之下生存。可以看出,彼勒这一个女性形象的存在,充分地表达了海明威对强悍女性的尊重,因为海明威认为女性应该在男权主义的价值观当中变得更为坚强和独立。彼勒的存在,让小说当中其他的角色包括男性角色都变得渺小。彼勒有着非常好大的身材,同时肩膀也非常宽阔,她也有着粗壮的腰围,声音沙哑和深沉,眉毛浓密,皮肤黝黑等。海明威赋予了彼勒各种各样如同男性一样的生理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也让彼勒有着男性一样的心理特征,强而有力,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同时也意味着,彼勒必然和其他的女性不一样,这也是彼勒会让一些男性感受到压迫的重要原因。

而特别能展现彼勒这一种女性形象与众不同的一面,是小说当中彼勒非常积极地参与到政治当中,她对于政治方面有着非常强烈的热情,从传统的角度上看,政治只能够是男人才能够享有的权利,但是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彼勒并没有因为男性主宰而远离政治,相反,彼勒是非常勇敢地参加到政治之中。正如小说中彼勒参加政治的信念是“我为了共和国而战”,可以看出,彼勒比任何男子更加有担当,以至于彼勒的丈夫巴布洛因为自己的无能、懦弱放弃了游击队队长的职务,而彼勒则毅然承担了这个艰巨的工作。

彼勒对于约旦还有玛利亚的照顾,则表现出彼勒新女性的特征之中还包含了母性的特征。在这种基础上,彼勒不仅仅对于政治有自己的执着和热情,同时也有着强烈的保护心态,这种心态让彼勒的女强者的形象又增加了一定的女性特征。彼勒拯救了玛利亚,在玛利亚出现精神崩溃的时候,她让玛利亚重新振作起来,具备活下去的勇气。玛利亚是不幸的,因为玛利亚曾经受到过强奸,同时也曾经因此常常受到巴布洛的骚扰,所以彼勒十分同情玛利亚,她让玛利亚重新认识到人生的美好。彼勒在强悍的表面下依然有着善良的禀赋,比如彼勒清楚玛利亚是需要通过一段健康而又美好的爱情,才能够真正治疗自己内心的伤痛。所以让玛利亚和约旦互相之间认识,鼓励玛利亚和约旦走向爱情。甚至在巴布洛企图破坏玛利亚的爱情,威胁约旦的生命安全,甚至威胁到游击队任务的时候,彼勒就采取了一定的方式,处罚了巴布洛。

彼勒并不惧怕死亡,也不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异样的看法,因为彼勒非常清楚自己应该成为一个强者,不然就被男权主义碾压,丧失自己的独立性。也正是如此,彼勒非常清楚自己应该给予一些孩子帮助,比如约旦和玛利亚两个人面对困难的时候,尤其是男权主义对于约旦产生了生命威胁的时候,彼勒毅然帮助约旦走出精神世界上的困境,让约旦不会因为恐惧而经常喃喃自语。对于彼勒而言,她的强大恰好是对小说中的西班牙民族的虚弱最大的补充,正是这种女性的崛起和强大,才让小说中的游击队不会因为任务的艰巨而沦落,这种牺牲了自我而演变成为强者的心态,让彼勒成为《丧钟为谁而鸣》中最强而有力的新女性形象。

彼勒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她有着非常突出的口才,当彼勒身边的人出现后退的想法时,彼勒就出来帮助身边的人,鼓励他们要勇于面对困境。比如小说当中约旦一开始就是比较懦弱的,但是约旦最后仍然是敢于和法西斯展开斗争,这些和彼勒这种勇敢和口才有着密切的联系。又如,巴布洛丧失了勇气之后,彼勒毅然领导着整个游击队,继续为共和国付出各种努力。所以,并不能够简单地将《丧钟为谁而鸣》当中的彼勒和男性形象画上等号,因为彼勒作为一个女性,她有着男性的魄力和勇敢,这一点正是女性在男权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之下不断发现出来的独立意识,这种独立意识最终也将让彼勒成长为一个非常典型的女强者形象。

三  玛利亚的理想女性形象解析

在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小说中,玛利亚这一个女性的形象表现出理想的状态。和彼勒截然不同,玛利亚表现出一种非常善良的顺从,这样的女性形象也让这部小说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玛利亚实际上是战争的受害者,她虽然面对着法西斯的强暴伤痕,但是却选择活下来了,这样的一种活下去的勇气与毅力也是玛利亚独特的个人性格。比如玛利亚在走路的时候,小说描述她走起来如同一只小母马,然后身体“如同一棵小树”,这些实际上都是亲近自然的特征。饱受了法西斯战火的洗礼,玛利亚依然有着天真的禀赋,有着西班牙人独特的坚强。强而有力的意志力,支持着玛利亚不断地成长着,走向自己人生爱情的彼岸。

这也是为什么小说当中,约旦这个不会轻易被女色打动的人,最后还是被玛利亚打动了,因为玛利亚的确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女性伴侣。有文学批评家认为,玛利亚这一个角色在《丧钟为谁而鸣》小说当中,实际上是表现出女性特有的懦弱,这种懦弱也是玛利亚身上负面特征的重要体现。但实际上,玛利亚有着坚强的魄力,这种魄力支持着玛利亚不断地求生存,让她不至于在法西斯的蹂躏之后就选择了轻生。这一点离不开彼勒的支持,但是从本质上看,依然和玛利亚自身有着坚强的意志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玛利亚个人的悲惨经历,所以玛利亚的性格和彼勒,或者和约旦等人也是截然不同的。玛利亚在村子当中亲眼看到自己家人被法西斯残忍地杀害,所以,玛利亚对于死亡有着自己非常细腻和敏感的想法。死亡成了玛利亚一直有着的念头,正是这样的一种念头,导致了玛利亚逐渐出现了保护自己的强烈意志,以至于无论去什么地方,她都无时无刻带着一把剪刀,这个毫不屈服的意志力也最终影响了游击队当中的人,包括她的男友约旦。

玛利亚的个人形象深刻地影响了约旦。约旦非常清楚自己的女友玛利亚曾经遭受到的这些伤痛,所以约旦非常清楚,自己应该对于玛利亚有着更多的保护意识,而对于玛利亚最大的保护,那就是毫不犹豫地投入到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战争当中,也只有整个国家和民族能够活下去,玛利亚才能够得到最大的保障。因此,玛利亚影响了约旦,让约旦这个本来就勇敢的战士,更加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战斗当中,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综合上述的分析,《丧钟为谁而鸣》小说当中的女性角色玛利亚并不是一个十分懦弱的负面形象,而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更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

四  结语

在《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之中,海明威非常独特地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从彼勒的强而有力到玛利亚的温顺和坚强,可以看出海明威通过女性形象对男权主义的重新思考。玛利亚和彼勒两个女子无疑都是非常独特的,她们敢于面对法西斯的残酷,毅然用自己的肩膀支撑着民族和国家的大义,这些都是非常独特的。可以看出,海明威认为战争和社会的发展,让女性不断地产生着变化,特别是她们逐渐有着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地位,进而表现出海明威的女性主义意识。尤其是彼勒和玛利亚对男性的互补作用,这些都让《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里的女性形象,有着更为丰富的含义。

注:本文系海南省教育厅2015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大學英语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师情绪能力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njg2015-10;海南大学2015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大学英语改革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师情绪能力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djy1527。

参考文献:

[1] 许颖:《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在西班牙内战时期的思想动态》,《科技信息》,2012年第24期。

[2] 齐卫、高银铃:《浅析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长城》,2011年第6期。

[3] 潘艳慧、张丽娟:《论海明威小说的非理性主义色彩》,《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唐雯谦,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欧内斯特法西斯海明威
永远很遥远
海明威名言
与狮子对视的瞬间
海明威:《雨中的猫》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法西斯的“撸子”
泉涓涓而始流
埃塞尔与欧内斯特 Ethel and Ernest
欧内斯特?劳伦斯(1901~1958)
海明威的那些女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