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程公民意识教育的立体建构

2015-06-29戴慧

中小学德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重构思想品德

戴慧

摘 要 基于公民意识教育,尝试从课程目标、内容和课堂教学实施,探索重构思想品德课程,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关 键 词 思想品德课程;公民意识教育;重构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5)06-0021-03

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目标。但在教学中,公民意识教育存在“目标不清、教学内容缺失、教学方式针对性不足、评价不适应、教学资源缺乏”等结构性缺陷,不利于公民意识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合格公民的培养。为此,常州市开展了“基于公民意识教育的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策略研究”,拟从思想品德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提炼、融入和整合公民意识教育,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在此,笔者试从思想品德课程中公民意识教育在目标重构、内容整合和教学实施上,阐述我们的探索。

一、基于公民意识教育的课程目标重构

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从分目标来看,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进行分解。在17个分目标中,虽然都蕴含着公民培养的意韵,但“公民”一词的显性表达只出现了一次:“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显然,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具体的公民培养目标指向不够明确,表达也不充分。

对于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学界有多种认识和探讨。我们综合多种观点认为,公民意识教育内容应包括国家认同、民主意识、法治精神、公民道德、公共参与等。据此,我们立足思想品德课程总目标,重构基于公民意识教育的课程目标,为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公民意识教育提供指引(详见下表)。

表1:基于公民意识教育的思想品德课程目标重构

公民意识教育内容 内涵解读 思品课程目标重构

国家认同 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国家的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

民主意识 公民享有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的权利。 ●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初步了解当今世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法治精神 公民树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信法守法、厉行法治的精神信仰和法治实践。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增强公民意识。

●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公共参与 公民有效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和实践。如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 ●有公共精神,增强公民意识。

●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理解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当今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根源,掌握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爱护环境,形成勤俭节约、珍惜资源的意识。

公民道德 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常识,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与方法,理解个体成长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感受生命的可贵,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

●形成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

●了解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知识,认识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关系的基本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基于公民意识教育,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总目标,就更充分地诠释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价值意蕰。

二、基于公民意识教育的课程内容整合

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关系(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为经,以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为纬,经纬交织地组织教学内容。为此,在重构课程目标时,我们系统梳理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公民意识教育内容,初步构建基于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框架,让公民意识教育成为一个主体开放、动态生成的系统。

表2:基于公民意识教育的苏人版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整合

国家课程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国家认同 第六单元 爱我中华

第24课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第25课 伟大的旗帜

第26课 万众一心奔小康 第六单元 复兴中华

第18课 民族情 民族魂

第19课 科教兴国 第一单元 亲近社会

第2课 融入民族文化

第四单元 情系祖国

第8课 拥护党的领导

第10课 走共同富裕道路

民主意识 第三单元 学会学习

第11课 希望从这里开始

●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第四单元 分清是非

第11课 心中要有杆“秤”

●追求公平

●维护正义 第四单元 情系祖国

第9课 发展人民民主

法治精神 第五单元遵纪守法

第20课 法律护我成长

第21课 护佑生命安康

第22课 筑起“防火墙” 第五单元 与法同行

第14课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第15课 神圣的宪法

第16课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17课 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 第三单元 崇尚法律

第6课 做守法公民

第7课 维护合法权利

公共参与 第五单元遵纪守法

第23课 不以规矩 难成方圆

●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第六单元 复兴中华

第20课 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第一单元 亲近社会

第1课 成长在社会

●自觉服务社会

第五单元 走向明天

第11课 胸怀全球 迎接挑 (国际视野与国际参与)

公民道德 第一单元 自尊自强(略)

第二单元 善于交往(略)

第三单元 学会学习(略)

第四单元 热爱生活(略) 第一单元 自立自强(略)

第二单元 亲近师长(略)

第三单元 学会负责(略)

●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第四单元 分清是非(略) 第一单元 亲近社会

第3课 笑对生活

第二单元 合作诚信(略)

第五单元 走向明天

第12课 放飞理想 立志成才

基于公民意识教育进行教材内容的梳理与整合,能够凸显其中的公民意识教育内容,这将进一步丰富思想品德课程内涵,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多元、立体彰显,也有利于指导教师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开展教学。

三、基于公民意识教育的课堂教学实施

公民意识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每一个目标和内容都不可能经由一堂思想品德课就完成和实现。因此,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借鉴美国公民素养养成方案,拓展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围绕公共问题开展问题解决学习。以此让学生在寻求解决或解释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综合地、关联地、多角度地、切合实际地分析和思考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方式。

以下,笔者以花园中学《保护环境》(苏人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20课第三框)一课的教学为例,展示我们的探索。

(一)课前预习

1.预习教材内容:环境问题的含义、表现、解决办法(党和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寻找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并在课堂上作展示。

(二)课堂教学1

1.学生分组展示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

第一组:大气污染——常州地区的雾霾问题

第二组:水质污染——学校旁边后塘河的污染

第三组:食品污染——学校周边小吃摊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第四组:噪声污染——学校紧邻公路,噪声大

2.教师指导学生在众多话题中,选择1-2个最感兴趣并力图解决的话题,通过全班表决,学生自愿选择,全班分成2个话题组:后塘河的问题和周边小吃的卫生安全问题。

3.分组制定研究活动方案。(包括问题的提出、现有的政策、我们的建议、我们的行动)

(三)课后拓展活动(为期2个月,结合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

各组根据活动方案,研究法规政策、进行调查研究(实验、采访、调查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最后通过各种行动提高方案的实施影响力。

(四)课堂教学2:分组展示研究成果,作为第四单元的综合探究课

1.第一组《后塘河的治理建议》递交街道办事处,被表扬。街道办事处反馈:后塘河的改造工程已经被纳入全市旅游重点工程“三河三园”的改造过程中。

2.第二组《舌尖上的安全——校园周边小吃安全隐患调查》,报告递交卫生部门,建议加强执法检查。宣传单发放到周边小吃摊位,加强宣传。倡议书张贴在校园中,并在国旗下的讲话中进行全校宣传。

(五)学校层面: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其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公民意识教育成果展示成为了亮点。

本课教学大约使用了3个课时,并利用了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的部分时间,分散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寻找公共问题,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寻求解决方法;学校则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倡议书签名、成果展示等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德育活动相结合。如此,思想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在时空、内容上进行了重构,统整了多种德育资源,共同服务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这样的学习,遵循生活逻辑,围绕学生关心的公共问题展开问题解决学习。这样的公民意识教育基于生活,聚焦实践,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将公民意识教育目标落到了实处。

公民意识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程义不容辞的担当与责任。“基于公民意识教育的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策略研究”,在教学方式、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等方面仍有诸多不足,为此,我们会继续努力探索。

(作者单位: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苏常州 213001 )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重构思想品德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选择
长城叙事的重构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重构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