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宗祥、汪力:关注德育资源的双重属性
2015-06-29
中小学德育 2015年6期
彭宗祥,汪力在《思想政治教育》2015年第5期撰文指出,德育资源具有双重属性:(1)从外延上说,德育资源涉及对各种自然、社会与文化要素的开发利用,是对一般资源未尽潜能的充分实现;(2)从内涵上说,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意味着将教育活动的自反过程从外在灌输转化为内在实践。在一般教育活动中类本质的自反过程往往是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而在德育活动中,它则表现为主动的、反思的。从类的意义上说,一切德育活动都是自我教育的活动,正是在作为自我教育的德育活动中有着类本质自反性的真正达成,有着每一个体自我的充分实现与不断完善。我们可以将德育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看作类本质达成良性循环的过程。当我们考察德育资源的双重属性,强调德育资源发挥其外在的自然、社会、文化功能有助于内在德性的培养时,我们就是在强调每一个体如何达成外在实现与其内在完善的统一。作为 “社会关系总和”的“对象化类本质”,与作为“自由且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内在类本质”不再相互分离,而是在良性循环中融贯为一。为了保证两者的融贯为一,我们须在德育活动中对各种自然、社会与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重视德育资源的双重属性,坚持德育的系统设计。做到这一点,德育目标才能顺利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