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午睡“三步曲”促幼儿健康成长

2015-06-29邱霞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5年5期
关键词:三步曲睡姿幼儿园

邱霞

幼儿园午睡环节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午睡时间一般需为1.5~2.5小时左右。据研究表明:睡眠充足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精力充沛,情绪愉快,食欲好,长得健康。而孩子如果不喜欢午睡,睡眠不足,则会感到精神疲倦,烦躁不安,吃饭不香,爱发脾气,对其健康成长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午睡、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强调,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要求坚持每天午睡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笔者在幼儿园日常管理中,对幼儿的午睡情况认真观察、细致了解,根据幼儿的午睡情况和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形成了使幼儿尽快入睡和提高睡眠质量的午睡“三步曲”。

一、睡前催眠曲

幼儿在餐后有时候会显得较为活跃,特别是在自主活动时,就会结伴游戏玩耍,玩性较浓。为了让他们静下心来,我们在睡前要避免幼儿进行剧烈活动,当然也不能让幼儿静等,应本着以静为主,动静结合安排这一时段的活动,调节好幼儿睡前情绪,为午睡做好准备。

(一)睡前活动要适宜

1.餐后散步。散步可以有助于食物的消化,让他们散散心,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带着幼儿去欣赏一下别的班级的走廊环境、主题墙,去花园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和植物园中植物的生长过程,尤其在春、秋两季里,还可以让他们闻闻花香,看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听小鸟的叫声,享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2.餐后游戏。安静的游戏不仅能平和幼儿的心态,也能提高幼儿互相交往的能力。餐后玩折手帕、东西南北中、绷线绷、踢脚绊绊、结对子、拉大锯等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是幼儿所喜欢的,同时各类手指游戏也是非常适宜的。

(二)睡眠环境需营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午睡环境既可以帮助幼儿尽快地入眠,又能在教育中起到推动作用,所以我们要努力为幼儿营造温馨、静谧的午睡环境。

1.视觉环境。首先,在午睡室里可以装饰幼儿喜欢的动画形象。如美丽的星空,微笑的月亮婆婆,静静的花园,暖暖的小床,可爱的花园宝宝正在睡觉等,色彩上尽量考虑温馨的暖色系列;其次,教师在进入午睡室前要做好幼儿睡前工作,拉好窗帘,设置让幼儿容易午睡的光线,保证室内通风良好,让午睡室成为幼儿喜欢而向往去的地方。

2.听觉环境。午睡室里,教师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不能大声聊天或发出响声影响幼儿的午睡。同时我们也要提醒入厕的幼儿轻轻走路,进入午睡室后安静并快速脱下衣服躺下睡觉,这也能培养幼儿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

(三)助眠妙招可巧用

当一切准备就绪,拉上窗帘熄灭灯光,总有一些幼儿抬起头东张西望,一会儿说说悄悄话,一会儿起床要解小便……其实就寝并不意味着马上睡觉,它实际起到的作用是给幼儿一个停止活动、储存能量的时间,让幼儿有休息身体的时间。有些教师往往操之过急,幼儿一旦上床,就立即下指令:快闭上眼睛,睡觉啦!这样的指令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因此,笔者尝试了多种方式,在实践中不断挖掘助眠的妙招。

妙招一:听故事音乐平心静气。当幼儿蠢蠢欲动的时候,对他们说:“孩子们,你们想听故事吗?”“想。”“那好,请你们把小手小脚藏到被窝里,闭上小眼睛和小嘴巴,我们一起来听有趣的故事吧!”这时幼儿在故事的引入下把自己也带进美妙情节中去。一个故事下来,大部分幼儿已经睡着了,小部分幼儿发现同伴睡了,他们也渐渐入睡。还可以放每分钟60拍的古典抒情音乐,音量不能太大,只能作为背景。古典音乐给人以美好、温馨的感觉,可以起到安神静心的作用,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入睡。

妙招二:一起约定悄悄话。班中总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幼儿,他们迟迟不肯入睡,这时教师就要对他们多关注,如“乐乐,该睡觉了,你会梦见小红花找你做好朋友。”在幼儿入睡后,老师悄悄地在他们的额头贴上一朵小红花,当他们醒来时一定会惊喜,为下一次的午睡做好铺垫,给他们更多的信心。

妙招三:给予亲和的鼓励。幼儿年纪小,但也不乏积极的情感和进步的愿望。午睡时,教师要对那些午睡好的幼儿给予鼓励和赞扬。如对没睡好的幼儿说:“咦,好多小朋友这么快就睡着了,睡着的小朋友的脸红嘟嘟像个大苹果一样,真好看,老师最喜欢这样的小脸了,让我来亲亲他吧。”这时候那些睡不着的孩子就会假装睡着,教师就悄悄地走过去轻轻吻一下孩子的小脸,给他鼓励,幼儿总会露出满意的笑容。有时也会用一些鼓励性的话去提示他们,会对幼儿说:“你想做大哥哥对吗?睡好觉身体就能长得高高的,你就可以做大哥哥了。”幼儿在这些话的“诱惑”下很快地入睡了。而对那些有依赖感的幼儿要给予的帮助,则是教师坐在他们身边,用手轻轻拍拍、抚摸他们,一直等到他们入睡。教师用抚摸陪伴,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让幼儿心中充满温暖的情绪,这样会更易入睡。

二、睡中进行曲

幼儿入睡后,教师的巡视检查、积极引导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提高幼儿的睡眠质量,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一)积极引导,培养正确睡姿

睡眠的姿势是否正确,关系到幼儿的睡眠质量和身体健康,教师应注意教会幼儿睡眠的正确姿势。一般认为睡眠的正确姿势是:身体朝向右侧卧睡,双腿弯曲。这种姿势能使身体的所有肌肉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使肝脏处于自然位置,不压迫心脏,帮助胃中的食物向十二指肠输送。同时注意提醒幼儿不蒙头睡,蒙头睡觉空气不新鲜,会影响幼儿正常呼吸,对幼儿的健康不利。另外,教师要无时无刻地陪伴在幼儿身边,加以观察,悉心照料。由于孩子年龄较小,自我表达能力较弱,不良睡姿或危险的举动不但会导致他们的睡眠质量下降,还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时刻警惕,不能有半点疏忽。

(二)加强巡视,关注异常现象endprint

为了保证幼儿午睡的效果,提高午睡的效率,在幼儿入睡后,教师应随时巡视观察。其目的一是及时纠正和处理幼儿在睡眠中出现的问题,如睡姿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踢掉被子的需要及时盖好等。二是了解每个幼儿的睡眠情况,发现睡眠有问题行为如尿床、吸吮、睡眠不安、咬手指甲、玩弄生殖器等的孩子,一定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与家长配合一起来纠正,切不可采取简单、粗暴手段强行制止。如幼儿尿床现象,有10%左右是由于身体疾病引起的,而大部分是由于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导致的,如受惊吓、过度疲劳紧张、对突然改变的生活环境感到不适应等。因此,要避免幼儿过度疲劳和临睡前过于兴奋;适当控制饮水,睡前提醒入厕小便。又如咬手指甲,玩弄生殖器等,大部分原因也是由于精神太紧张造成,比如不愿意上幼儿园,家长管束太严,缺少同伴和游戏,情绪不安、情绪低落时,咬手指甲或玩弄身体其他器官可以得到自我安慰。矫正这一行为,同样要从消除心理紧张的因素入手,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多与小伙伴交往,保持情绪愉快饱满。再如睡前出现咬手指甲,可引导他听音乐、听故事、或者给他抱个“安慰物”;还要提醒幼儿勤剪指甲。总之,教师应及时发现幼儿在睡眠时的问题行为,及时与家长联系,仔细分析原因,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保证幼儿安全入睡。

(三)注重培养,建立就寝常规

幼儿睡眠除了要培养良好的睡姿,能自然、安静入睡等良好的习惯外,还要求遵守相应的就寝常规,促使午睡室整洁有序,让幼儿学会穿脱衣裤、鞋袜、铺床、叠被等生活技能。一般我们要求幼儿睡前能按顺序脱外套、外裤、鞋子,并把衣裤叠整齐放在床铺后头或者教师指定的地方;鞋子应整齐地摆放在床前,做到美观、整洁、又方便穿着。起床后,会自己按顺序穿衣裤、鞋袜;起床后会自己整理床铺,将被子叠整齐,放置在床头。

小班幼儿可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以上任务,中班开始慢慢过渡到独自完成,而大班幼儿就可以独立或同伴合作来完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睡后整理曲

(一)引导幼儿自主盥洗

午睡起床后,根据快慢先后顺序幼儿进行自主盥洗,教师或保育员为有需要的女孩子梳辫子,而后进入下午的点心环节。

(二)进行互相沟通协调

教师可与保育员阿姨交流一些午睡情况和经验之见,如今天哪位幼儿没有入睡,入睡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状况,如何让幼儿及时入睡,如何正确指导幼儿穿衣物,做到每天交流每天沟通,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和实施。

(三)做好午睡观察记录

教师必须做好当天的午睡管理记录。平时可以建立一个午睡记录档案,内容包括:不同时段幼儿的入睡率、特殊幼儿的护理情况、多尿及尿床幼儿记录情况、幼儿睡姿盖被子情况等。记录时做到认真详细,让午睡管理更精细化。同时,这些记录也可以作为家园联系的参考内容,通过家园共育来提高幼儿的午睡习惯与质量。

良好的午睡对幼儿体力、精力的恢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足的睡眠更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午睡,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习惯,促进其身体健康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步曲睡姿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小学作文批改“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