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检查对结肠癌诊断价值的临床探究
2015-06-29杨楠付晶
杨楠 付晶
摘 要:目的:研究探讨应用影像学检查对结肠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检查的结果,计算其诊断有效率。结果:经常规超声检查、多排螺旋CT扫描、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内镜检查的患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2.3%、56.5%、93.3%、92.5%。结论: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进行结肠癌的诊断过程中各有优势,根据诊断和治疗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超声 CT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 结肠内镜 结肠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237-01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前三位,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且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结肠癌在早期并无十分显著的临床症状[1],且會因病变位置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临床诊断方法较多,以影像学诊断为主。该文就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诊断的特点和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且在术后经病理诊断证实。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57例和43例,患者的年龄在32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7±3.3)岁。其中结肠癌病灶位于左半结肠的有45例,以腹痛、腹胀、便秘、大便带血或黏液等慢性梗阻表现为主要临床症状,病灶位于右半结肠的有55例,以恶心、纳差、食欲不振、消瘦、浑身乏力等中毒表现为主要临床症状。其中,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44例,合并腹水的患者有10例,合并肝转移的患者有6例,分别占44.0%、10.0%和6.0%。
100例患者中,接受超声检查的患者有65例,接受多排螺旋CT扫描的患者有23例,接受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的患者有89例,接受结肠内镜检查的患者有67例。
1.2 方法
超声检查:使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CUSON及百胜MyLab9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全腹扫查,设置探头频率在3.5MHz到5MHz之间。
多排螺旋CT扫描: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扫描。要求患者接受检查前7d内不得使用重金属药物,禁食6h~12h,并在检查开始前口服生理盐水1000ml进行肠道清洁。以温开水800ml~1000ml做阴性对比剂,保持膀胱充盈。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设置为肝上缘至坐骨结节水平,先行常规平扫,扫描参数设定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175mAs,层厚和层距均为0.7cm,螺距1.25。经肘中静脉注射碘海醇做造影剂,注射速率为3.0ml/s,分别在造影剂注射之后的22~30s、65~90s、3~5min行动脉期、静脉期和平衡期的三期扫描[2]。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检查前2d开始给予半流质饮食,并在检查前1d给予番泻叶沸水重印,排空肠道。患者取俯卧位,呈头低足高位,将肛管插入之后,向其中注入稀钡剂300~500mL,至钡剂达到脾曲后,转换体位为右侧卧位,并通过注气结肠充盈[3],继续进行观察。
结肠内镜检查:使用日本奥林巴斯生产的CF2230型电子结肠镜对其进行检查,并在检查前对肠道进行常规清洁。
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比较四种方法诊断的结果。
2 结果
经常规超声检查的65例患者中,共检出结肠癌患者34例,诊断准确率为52.3%,确诊的患者均可见腹部包块,腹水、肝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20.0%、50.0%和50.0%。
经CT扫描的23例患者中,共检出结肠癌患者13例,诊断准确率为56.5%,其中肝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和65.2%。
经结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89例患者中,检出结肠癌患者83例,诊断准确率为93.3%,发现息肉样肿物患者4例,结肠不明狭窄患者2例。
经结肠内镜检查的67例患者中,检出结肠癌患者62例,诊断准确率为92.5%,发现肠息肉患者2例,内镜无法达到病变位置而无法诊断的患者2例。
3 结语
该文对常规超声检查、多排螺旋CT扫描、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内镜检查等四种影像学方法诊断结肠癌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患者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和结肠内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以为结肠癌的确诊、后续治疗等提供有效的依据,而超声检查和CT扫描等则可以对病灶的转移情况、具体表现等进行有效显示[4],可以作为临床分期,术式选择等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建军,姜文婷,占波.CT仿真结肠镜与电子结肠镜诊断结肠癌的对比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15):101-102.
[2] 冉勇.螺旋CT与超声结合在结肠癌诊断中应用价值[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5):21-23.
[3] 谢榜昆,关玉宝,袁小平.结肠癌的CT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J].癌症,2003(2):192.
[4] 刘振翠,陈宏伟,龚彦东.16层螺旋CT与B超对结肠癌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3):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