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悦瓷鸣 传承华夏千年文明

2015-06-29赵振杰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钧瓷瓷器夫妇

赵振杰

他们是琴瑟和鸣的夫妻,他们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他们赋予了中国钧瓷这一古老艺术形式以生命和精神,他们将对祖国的热爱融入到自己喜爱的钧瓷研究事业中,他们就是我国著名的钧瓷艺术家、郑州阎氏陶瓷艺术研究所创办人阎夫立、李梅花夫妇。采访中,所长李梅花侃侃而谈,让我们深刻理解了他们夫妇事业有成、家庭和谐的真正原因,也明白了我们的祖先曾提出的“家无瓷不可夸富”的真正含义。

启人启事,展现中华钧瓷之美

钧瓷发端于东汉,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并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有几千年历史的瓷器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家无瓷不可夸富”,大多数人只理解表面含义,而李梅花所长凭借着对钧瓷的深入研究和蕙质兰心,真正领悟了其深意。

李梅花说,她的先生阎夫立不仅是一位陶瓷艺术家,更是一位学者,对瓷器历史的研究非常独到。在对钧瓷研究的过程中,他们设有专门的实验室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夫妇二人在陶瓷文化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并提出了“陶瓷语言”这一概念。另外,他们还提出了陶瓷文化与哲学文化相结合的观点,认为整个陶瓷文化就是一个哲学理念,这一文化形成的载体是精神和文明的载体,并且这个载体应该是会“说话”的。

“提出陶瓷文化这一概念,是因为文化是咱们的根、咱们的脉、咱们的魂,很多业内同行包括专家学者曾提出东方瓷魂就是在研究瓷的魂。‘魂代表的是精神的、文化的,阎夫立老师将其称为文明的、精神的载体,因为在研究过程中,它已经变成了活的,是一种陶瓷语言”,李梅花所长这样解释。“家无瓷不可夸富”证明了陶瓷语言是文化与哲学的结合体。她举例说,有人家里有很多瓷器,但还是很“穷”,根本原因就是他没有理解何为“瓷魂”,没有给予瓷器生命,没有将瓷器背后的故事说透。她觉得瓷器代表一个人的脸面,是一个人品质的象征,所以说做瓷器先做人,做一个能够传递正能量的人。“家无瓷不可夸富”的意思就是这件瓷器是谁做的,首先启人、启事,然后启悟,当别人看到阎先生的某件作品时,首先会想到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从而将这种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另外,阎夫立夫妇提出了“和悦瓷鸣”的理念,希望能够达到一种和谐、愉悦的境界。为此,他们在做瓷器之前首先更衣、焚香、净手、扬瓷,表示对瓷器的一种敬重。其次,他们所创作的作品都给人以祝福,愉悦人们身心,希望能形成一种“和悦瓷鸣”的状态,进而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祖先说的“家无瓷不可夸富”,这种富有指的是精神上的享受。

郑商瓷,传递正能量

谈到阎夫立、李梅花夫妇,不得不说说郑商瓷。谈到郑商瓷的由来,李所长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她介绍说,郑商瓷是他们夫妇以青瓷为母体,吸收五大名瓷精华,重视环保,倡导材料革命,融科技文化艺术为一体的复兴文化的研究,是取“郑州”、“商都”、“瓷之国粹”首字命名的中国当代新瓷种。

采访中,李梅花所长向我们展示了很多珍贵藏品,每一件都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深远的意义。其中一件造型肚大脖子长、状似水点,她说这是一件代表中国文化的作品,是阎先生经过一个星期的斟酌思考后创作的。作品虽简单却寓意深刻。我国的文化提倡“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代表了中国人知恩图报的品德。她用河南当地的一句老话道出了这件作品的另一层含义。她说,在一个人生气的时候,人们会劝他“你伸伸脖子咽下去吧”,可以想象一伸脖子肚子就会很大,形象的揭示出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道理,象征着中国人宽广的胸怀。另外,“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万物之灵”,有水的地方才有生命;同时,水能上能下,能大能小,更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品质。最后,这件作品还具有“人之初性本善”、“上善若水”等意义。创作的目的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因为人一旦有了文化就会变得有修养、有家教,真诚善良,这正是创作这件作品的真正意义。

再细细品味,我们发现这个作品还像一颗小雨滴。雨滴虽小,但能够形成江河湖泊、汪洋大海。它好像在告诉人们要多奉献、多给予,要做甘露,学会滋润别人的心田,这正是和谐社会需要的一种文化氛围。同时,中国人一直尊崇“水滴穿石”的精神,做事也一样,所以这件作品的存在还起到座右铭的作用。

由这件作品可见,阎夫立夫妇的每件作品都倾注了他们的精力和心思,他们赋予了每件作品独特的语言。一件简约的作品,却蕴含着说不完的文化底蕴,让每一件作品都成为一种精神文化的载体。

创新求变,发扬中国瓷文化

可以说阎夫立夫妇的郑商瓷研究之路就是一条创新之路,他们非常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接轨。在色彩学研究上,他们发现世界上56%的国家和地区喜欢红色,红色象征热烈喜庆;97%的国家和地区喜欢绿色,绿色寓意平安吉祥;而所有的人都喜欢黄色,黄色是富贵的象征。为此,他们不仅取中国三原色红黄蓝,更取世界三原色红黄绿,用七年时间将绿色和黄色结合在一起,把郑商瓷定位以春天般的色彩为主,为钧瓷赋予了全新的色彩。

阎夫立夫妇首倡环保,提出陶瓷材料革命,他们所创的郑商瓷采用无重金属和无辐射物质作为陶瓷原料,突破用铅等有害物质做助剂釉的局限,在1320°C左右的高温下,首开高温立体釉色、无缝烧制、微观意境之先河,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的空白。郑商瓷被我国陶艺界赞誉为具有造型美、釉色美、纹路美的“第六大名瓷”。

另外,阎夫立夫妇创烧的窑变金纹,气质高贵典雅象征吉祥平安,被称为“金光大道”,烧制技术远远高于传统钧瓷的蚯蚓走泥纹,是与世界接轨的现代最前沿文化。金色纹路与绿色釉面形成完美搭配,极具造型魅力和艺术感染力。

近年来,郑商瓷得到了社会各界甚至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普遍赞誉,李梅花所长多次应邀参加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北京艺术博览会、上海艺术博览会、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福建中国妇女创新成果博览会、烟台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等,还参加了厦门海峡两岸文博会,中国陶瓷艺术亚洲、中东、欧洲展,上海世博会等展会。他们在世博村艺萃馆专设有中国郑商瓷展厅,为郑商瓷艺术品走向世界搭建了平台。

郑商瓷问世以来,荣获金奖、一等奖20多项。2011年郑商瓷被评为“郑州十大城市品牌”;河南省“十大优秀文化产业园区代表性作品”。2012年在全国陶瓷界遴选中作为唯一代表参加2012年韩国丽水世博会,成为中国馆全球合作伙伴,有8套艺术品在中国馆贵宾室展示,92套艺术品作为元首级国礼。6月28日的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馆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亲自率团参加活动,并亲切接见了李梅花等有关人员,他对郑商瓷代表中国文化参加世博会表示赞扬与鼓励,对郑商瓷创始人阎夫立教授表示感谢。同时,李梅花还受到国家贸促会万季飞会长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和鼓励。2014年5月,李梅花受到阿联酋国家之首的亲切接见,并向元首赠送了“生命之赞歌”这一作品,元首表示非常喜欢并感谢。郑商瓷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动了世界,受到世博会参展国家和地区的普遍赞扬与关注。

以和为贵,展现艺术魅力

艺术是一种文化的融合,是能够真正感动人的传承。拿钧瓷来讲,只有传统的、民族的、授意艺术家去研究的,并在此基础上加入科学文化和哲学的理念,从而形成一种思想,才叫真正的艺术。李梅花所长表示,做艺术很艰辛,但是作为艺术家必须不为市场的变化所动,一心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做,这是艺术家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作为历史文化研究学者,他们觉得最重要的不是作品能卖多少钱,而是如何做出能够代表这个时代的精品,才是最尊贵高雅的文化。作品不在多少,而在于作品的珍稀,这种珍稀是对文化的敬畏,是对作者的尊重,是对心灵的一种撞击,让欣赏者认为值得留下,这是阎夫立夫妇思考最多的问题。

虽然李梅花所长深知,科学研究需要大量资金,但她不认为挣钱是最重要的事,而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陶瓷文化的研究上。她说:“我们这里不是作坊,不是企业,而是一个科研单位,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民族文化复兴的重任。”如今,小小的实验室如同一个国际舞台,已经成为郑州市对外接待的文化窗口,先后有30多个国家的友人来此参观学习。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教授曾三次到访,并盛赞他们的实验室为“世界陶瓷艺术圣殿,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文化”。国内媒体在采访中,称赞阎夫立先生在烧窑中烧出了世界级作品,阎夫立先生属于中华民族值得大家尊重和保护的艺术家,阎夫立先生创造的艺术品是中原正宗正根正脉正统的文化,对阎夫立的艺术品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让瓷器成为文化的载体,让千家万户重视文化,崇尚哲学,是阎夫立夫妇最想看到的。瓷器文化是中国历史的传承,瓷器是中国文明的象征,看到瓷器就会想到我国辉煌的历史,而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作为人民的一份子,夫妇二人希望自己的思想能通过瓷器展现出来,为保护国家名誉而努力奋斗,永远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面对一些不理解,李梅花不以为然,她将其作为对自己的鼓励,继续追求着自己的目标,虽已年近古稀,她仍希望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些事情,让祖国的陶瓷文化代代相传。

大爱之心,让中华文明闪耀世界

除了在瓷器文化方面提倡和谐,李梅花在生活上也提倡和谐,对于怎样做好一个妻子、母亲,怎样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她有自己的心得:“女性关键是有大爱至诚的心态,责任是天职,奉献是快乐,如何做个有情有义,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事业辉煌,家庭老人快乐,丈夫舒心,孩子健康成长,是女性必须思考的问题,经营好家庭需要智慧。”

“真正做陶瓷的人没有困难,都觉得这是人生必须经历的,每个人生下来都伴随着克服困难并慢慢长大,这对我们来说都是乐在其中、乐此不疲的。”这是李梅花所长对困难的诠释,从中也可以感受到她的豁达和开朗。除了协助丈夫做陶瓷文化研究,她还非常热衷慈善事业,帮助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衷心希望,李所长的大爱之心能够继续传递下去,每个人都能为文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钧瓷瓷器夫妇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周贯涛 十二生肖钧瓷壶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
贵州遵义新蒲杨价夫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