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之美 难得一见
2015-06-29陈曦何福安
陈曦+++何福安
安徽省无为县图书馆建于1921年,素以古籍善本、古代书画收藏之富享誉省内外。目前,该馆收藏古籍书3.8万册,其中善本52部629册。还珍藏大量的古今书画、家谱、碑帖、地图、地方文献等,其中古代书画以明清书画居多。由于这些古籍、书画“年事已高”,大都长期深锁库房之中,秘不示人。此次,我们借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之机,在确保藏品万无一失的前提下,才得以首次近距离欣赏这些明清书画真迹,极为难得。本文从中遴选了部分精品略作介绍,以供书画爱好者欣赏和研究。
何维朴《山水图》(图1),立轴,水墨纸本,纵130厘米,横65厘米。此图描绘了山川逶迤、云烟缭绕于群峰之间的秀丽景色。画面近写两山间山溪汇流,右岸侧一小桥上有两人行走,两岸林木葱郁;远画山峦连绵蜿蜒而去,茅屋散落其间,左侧瀑布飞流直下,右侧山峰耸立。画幅右上题诗曰:“野径穿云去,迢迢一线通。由来车马绝,何用怕樊笼。岚翠朝成雨,松篁夜自风。他年成小筑,拾椽伴狙公。”下有朱文方印“诗孙”款署印。此画章法、布局沿袭宋元山水,气势宏大;宗娄东四家,清远高妙,无时流霸悍草率习气,是何维朴山水画中的珍品。
何维朴(1844—1925年),字诗孙,晚号盘止,亦号盘叟,又号秋华居士、晚遂老人。室名颐素斋、盘梓山房,湖南道县人。何绍基之孙,以山水画著称,宗娄东派;书摹其祖何绍基,亦得其形似。同治六年(1867年)副贡,官内阁中书、协办侍读、江苏候补知府,清末任上海浚浦局总办。工书、画,晚寓上海盘梓山房,以此自给。对古画之鉴别尤精。少精篆刻,宗秦汉,晚年倦于酬世不复作。收藏古印甚多,有《颐素斋印存》六卷传世。
章介眉《山水图轴》(图2),设色纸本,纵66厘米,横117厘米。题款“法石云老人笔意,介眉章寿图画”,钤朱文“寿图”和白文“泾川介眉”印。
章介眉(182l—l891年),又名濂墨,字寿图,号南溪,又号卧云山人。泾县茂林景照人,贡生。出身贫寒,长于绘事。所作山水人物,笔墨简练。他家境贫寒,以农为业,只念过几年四书五经。从小就喜爱画画,遇到木版刻印和石印的旧画谱,如获至宝,日夜临摹。有时看到人家堂前挂着一幅画,竟不舍得离去。由于他聪敏好学,在弱冠之年,就以画而闻名乡里。章介眉作画,主要是山水和人物,偶作花卉。他十分强调创造精神,特别到中年以后,他喜描写泾川风光以及一些历史人物。在他的笔下,山水和人物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构图和用笔上,敢于突破前人规范,创造新的表现方法。画山喜用乱柴破皴加以变化,画树、村庄、楼阁、茅舍、板桥及舟车人物都较细致,用笔精到,设色淡雅。运笔简练流畅,墨色干湿浓淡相宜。他的画注重师法造化,通过写生进行概括、提炼,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据说他曾报考京城的画院,终因出身贫寒,得不到上层官僚的赏识和支持。但在民间,这位画家的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享有很高的声誉,很多地方的住宅、店堂、书院中经常看到他的画。
黄淦《人物吊屏》两幅(图3),立轴,设色纸本,纵151厘米,横40厘米。一幅右上角题款“杏荪仁兄先生雅属即政,己未秋七月舜湖漪生黄淦写”,钤白文印“吴江黄淦之章”;另一幅左下角钤白文印“重逢己未”。
黄淦(生卒年不详),字漪生,号舜湖漪生、舜湖逸史、留余斋主人,吴江盛泽人。清末民初画家,擅长人物、花卉画,尤对写照绘画艺术造诣颇深。
屠倬《水墨山水》(图4),立轴,水墨纸本,纵111厘米,横42.5厘米。题识“道光壬午孟夏月仿黄子久笔法,仲甫二兄属,潜园屠倬”,下钤朱文印“潜园”、白文印“屠倬”。该图绘于道光二年(1822年),是屠倬的晚年精品。画风沉郁秀浑,可谓“丹青渲林峦,粉墨界云水”。远山近林,笔墨苍润,意蕴古雅,得黄公望笔韵。
屠倬(1781—1828年),字孟昭,号琴邬,晚年号潜园老人,清钱塘(今杭州)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江苏仪征县知县。道光元年(1821年)擢为江西袁州府知府,不久改九江府,后因病辞归。屠倬从小勤奋刻苦,好学能诗,工诗古文,诗格伉爽洒脱,与郭麘、查揆齐名。又旁通书画、金石、篆刻,造诣无不精深。篆、楷、隶、行,都有绝妙之誉。绘画,自言山水笔墨为奚冈所授,画风沉郁秀浑,直追董朱;兰、竹也别有风致。有《是程堂诗文集》《清史列传》传世。
丁正恒《蟹草图》(图5),立轴,设色纸本,纵139厘米,横71厘米。款识“光绪丁酉写于养性斋,芝山西铁桥老人丁正恒”,钤白文“正恒之印”。此画保存完整,螃蟹画工细腻,昆虫栩栩如生。整幅画面布局完美,书法流畅,笔功老成,画工飘洒。
丁正恒(生卒年不详),又名丁道轩,无为人。工画,人物、花卉俱精,山水尤冠绝一时。光绪版《庐州府志》记载:丁道轩与刘秉璋等人相友善,刘秉璋赠号“铁桥老人”,有遗画散在上海等地拍卖行。
倪瓒《荷花翠鸟图》(图6),立轴,水墨纸本,纵78厘米,横28厘米,穷款“倪瓒”二字。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倪瓒曾题赞荷花诗句:“回翔波间风,的历叶上露。清池结素彩,华月映微步。云阴花房敛,雨歇芳气度。欲去拾明珰,踟蹰惜迟暮。”从该画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的特点来看,应是倪瓒真迹。
倪瓒(1301—1374年),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包栋《缀裘有觞图》(图7),立轴,设色纸本,纵99.5厘米,横39厘米。题识“缀裘有觞,壬寅午月午日写于栖霞山庄,子梁包栋”,下钤朱文印“子梁”、白文印“包栋画印”。包栋生活于道光、同治年间,其仕女画深受改琦、费丹旭画派影响,并在其影响下形成独特风格。
包栋(生卒年不详),字子梁,号近三,一号子良,又号苕华馆主,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寒松阁谈艺琐录》作江苏苏州人。刘咏弟子。善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妙。画人物,衣褶古雅绝伦,似于改琦、费丹旭两家外,别树一帜。所作花木,笔意秀雅。苏浙诗笺,多其手绘。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尝作人物仕女册,同治五年(1866年)作大士像。
高其佩《指猴图》(图8),设色纸本,纵185厘米,横102厘米。此图上部一棵古劲老树,占去画面一半;中部以“截取”法画了一块磐石,五只猿猴正在俯身探头,神情形貌生动毕肖;下部泉水潺潺。整幅作品笔墨豪放、独出新意,有毛笔所达不到的古拙苍浑之趣,充分体现了指画的“手落尚无物,物成手却无”的魅力。
高其佩(1660—1734年),字韦之,号且园,又号南村,别号颇多,如创匠等。铁岭(今属辽宁)人。官至刑部右侍郎。他以指头画名擅一时。其表现手法,不用笔而求之于手指。理由是“知笔之难用,故单用手指”“不过求无笔墨痕”而已。他的艺术才能是多方面的,擅画人物,能各具性格,姿神生动;亦画山水,随意点染;兼写花鸟,画花能解语,画鸟亦含情,无不精妙。他间作毛笔画,亦生动尽致、苍浑沉着。其风格特色:“少壮时以机趣风神胜,多萧疏灵妙之作”“中年以神韵力量胜,简淡古拙,冷集闲逸,千变万化,愈出愈奇”“晚年以理法胜,深厚浑穆,……”。指画之染法变化莫测,而手指是墨之无痕处,尤显自然之趣。他的指画清、奇、简淡、浑厚,而神韵尤在指墨之外。其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扬州八怪”中的李复堂、黄慎、高凤翰等都受到他画风的影响。
陆伯龙《福禄寿三星图》(图9),立轴,设色纸本,纵148.5厘米,横81厘米。题识:“人有质俭,贵能自主。寿可绵延,福禄相辅。积善之家,天予百祜。大喜盈庭,三星在户。芸轩舅父大人钧鉴,壬申秋八月陆伯龙。”下钤朱文“伯龙画印”、白文“起云楼”闲章。该画作于1950年。画中绘一老寿星,广额白须,背手侧身而立。此外还有象征画法,身前画上一只梅花鹿,左上方五只蝙蝠,用它们的谐音来表达福、禄、寿的含义,象征幸福、富有、长寿。画面布局新奇,疏密有致。作品真率疏简,豪宕空灵,凝重不滞,意在画外,正是王一亭画派的风格。
陆伯龙(1897—1989年),名乾,字伯龙,吴兴(今湖州)双林人,海上画派巨擘王一亭的入室弟子。生前是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望海楼书画社名誉会长。陆伯龙年轻时的书画,曾得到艺术大师吴昌硕赞许,并为其题“号角闻楼主”。师从艺术大家王一亭,深得王派艺术精髓,形成独特的粗笔写意风格。陆伯龙经常参与豫园书画会题襟馆、中华画社等活动,与程瑶笙、张大千、倪墨耕、黄山寿等画家研讨中国画艺术理论和创作问题。重视继承、发扬唐宋绘画的传统技法,又有创新精神。作品具有古朴雄健、笔简意密、画外有画、神形兼备的高远境界。1935年,陆伯龙曾东渡日本,交流画艺,博得日本画家和各界人士的赞赏。陆伯龙在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随行随画,曾在台湾、黄山、桂林、雁荡山以及家乡湖州等地写生,笔情所至,形成了墨色饱满的雄浑风格。所创作的《八百遐龄图》,画面上飞鸟凌空而起,展翅翱翔,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博得国内外好评。
孔子喻《秋菊图》(图10),立轴,设色纸本,纵145厘米,横79厘米。题款“秋花香里醉西风,浅紫深黄见几丛。知否当年陶靖节,也曾相赏在篱东。乙丑仲春月,子瑜孔宣画于沪上”,钤白文“孔印”、朱文“宣印”。此图仿华秋岳笔意,形成兼工带写的小写意手法。孔子喻善于捕捉自然生物中的天趣和人们真切细腻的体验,将花卉的动人姿态和感受中丰富而健康的情趣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多姿的形象。在画法上,既有细节描写的精微性,又不失笔墨上的简逸生动。
孔子喻(1873—1926年),族名昭宣,又名孔宣,山东曲阜人,生于浙江慈溪。自幼受父影响,爱画成癖,偶得兰花画谱爱不释手,细心临摹、配合写生,画艺日精。后由兰及盆到各类陶瓷、青铜器、秦砖汉瓦拓片、玉石器皿等配以时花鲜果。开创花卉博古画为孔氏专门特色,名声逾越东洋。孔子喻好客,家中座上客常满,切磋谈艺。与城内王一亭过往甚密,时有合作。南汇百十翁苏局仙当年也多交往,并延续至孔小瑜及伯容仲起三代。
李秉绶《岁瑞图》(图11),立轴,设色纸本,纵106厘米,横48.5厘米。款识“岁瑞图,抚长康笔意,奉为镜塘四兄大人吉兆,芸甫李秉绶”,下钤朱文印“芸甫”、白文印“李秉绶印”,引首钤白文印“城东楼”。一般画家笔下的《岁瑞图》仅为顺时应景所绘的祥瑞之作,内容的选择较为随意。而李秉绶所作的《岁瑞图》则包括梅、松、桂花、水仙、瓜果等,是一种不囿于传统的创新。梅象征高洁与福气,梅的枝干苍劲挺秀,宁折不弯,被人们用来象征刚强不屈的意志;而迎风斗雪怒放的梅花,则最先给人间透露春的气息。松寓意长寿、不老,民间更爱它的常青不老,在传统装饰中它是长寿的代表。桂象征荣耀,由于桂树花发于秋,古人又常用它来赞喻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水仙象征来年好运,“水仙”字面意思为“水中的仙人”;由于它正好在春节前后开花,又称作“年花”,因此就成为来年好运的一个合适的标志。瓜果象征团圆美满。画面构图巧妙,整幅画细致严整,偏向工笔。用色浓淡皆有,分布疏密有致,强烈对比之下显出勃勃生气。虽是喜庆的题材,依然流露出清新淡雅的文人画气息。此画寓吉祥祝福之意,却毫无甜俗之气,体现了李秉绶的高韵深情。
李秉绶(1783—1842年),字佩之、芸甫,号竹坪、信天翁、环碧主人。祖籍临川县温圳杨溪村(今属江西省进贤县温圳),寄籍广西桂林。清代著名画家兼诗人。曾居官工部都水司郎中。但嫌公职缠身,出作不便,壮年时就辞去官职,专心画事。后长期定居于桂林榕湖西岸,并在叠彩山的白鹤洞下修建画室,取名“环碧园”。当时在桂林的文人墨客常聚会园中,谈古论今,研讨画技。李秉绶以诗画著称于世,尤擅画梅竹。所画梅竹,兴到落笔,脱弃凡近。其写意杂卉,以沈周、陈淳为宗,旁及徐渭、石涛、华喦诸大家。兰石则专师钱载,纵逸秀挺,为世所赏。与朱鹤年、汤贻芬等齐名,有“乾嘉十六画人”之称,是“岭南画派”的肇始人物。
安和《溪山烟雨图四吊屏》(图12),立轴,设色纸本,纵144厘米,横36.5厘米。落款一“溪山烟雨,安和作于味痴草堂下”,钤白文“安和之印”;落款二“仿米友仁笔法,作霖仁兄大人雅正,乐斋弟安和”,钤白文印“安和之印”、朱文印“乐斋”;落款三“剡溪风雨,乐斋安和写”,钤白文印“安和之印”、朱文印“乐斋”;落款四“法米襄阳公,临湖乐斋安和作”,钤白文印“安和之印”、朱文印“乐斋”。
《溪山烟雨图四吊屏》描绘的是江南烟雨湖山景色,图中群峰、山石、茂林、楼阁、长桥、村舍、茅亭、渔舟、远帆,勾笔虽简,但形象真实。在用墨上大胆突破,以大浑点写山水雨景,山间设色略施淡赭。整幅画面构图渲染成烟雨空濛之灵境;皴法以点带面,浓淡相宜;笔墨堆叠有序,尽显“米家山水”之风神。空旷的构图,简括的用笔,淡雅的墨色,营造了一个无骨山水清净旷远的意境。
安和(生卒年不详),号乐斋,无为人。清末画家,工山水,尤醉心“米家山水”,其山水之法,宗宋元之本。安和受米芾影响较大,他的山水有“米家点”,能使山水“模糊处如神龙矫矫,隐见不测”“明露处如微云河汉,明星灿然”。安和所作山水,虽流传不广,但其承袭“米家山水”之法度,在封建固步自封的画家中,应属少有的“标新立异”的独特画风和惊人笔墨。这种不拘陈法的鲜明个性,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