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倍健再秀财技
2015-06-28杜鹏
历史上曾多次被质疑有调节利润嫌疑的汤臣倍健(300146.SZ),如今又秀起了财技。
2014年四季度,汤臣倍健将一直确认为销售费用的品牌推广费,首次归入“资产项-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下;此外,公司四季度畸高的费用也存在调节利润的嫌疑,背后的动机耐人寻味。
业绩大降之谜
2014年四季度,汤臣倍健单季度收入为3.2亿元,同比增长0.15%;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64.87%至2392.35万元,创近4年来新低。
根据财报, 2011-2013年,汤臣倍健四季度单季度净利润分别为3869.03万元、3837.31万元、6809.15万元,均明显高于2014年四季度。
收入微增,为何净利润却出现大幅下滑呢?
根据财报,主要是因为汤臣倍健四季度销售费用大幅增加83.15%至1.42亿元,远超收入增幅。
从销售费用率角度来看,公司2014年四季度单季度高达44.31%,创下历史最高水平,而其2011-2013年同期分别仅为35.72%、33.54%、24.23%。
对此,汤臣倍健相关负责人在回复《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的采访时表示,四季度费用增加主要是计提奖金和终端费用,且广告投入较多所致,而当期销售收入增幅不大。
此外,资产减值损失是汤臣倍健2014年四季度业绩大幅下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财报,公司四季度单季度资产减值损失为963.37万元,也创下历史最高值,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01%,同比增加3.73个百分点。
对此,公司解释称,为了规避经营风险,公司对全资子公司奈梵斯的进口业务进行大幅调整,并对涉及的相关产品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
不过,也有投资人士分析称,汤臣倍健四季度费用畸高及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可能与公司的股权激励有关。
2013年1月,汤臣倍健发布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233万份股票期权,其中首次授予213万份;预留期权20万份,每份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60.40元。
此次股权激励计划三个行权期的行权业绩增长要求,分别为以2012年净利润为基数,2013-2015年净利润比2012年增长不低于40%、82%和136%,且当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不低于16%、18%和20%。
换而言之,其2013-2015年的业绩同比增速最低限分别为40%、30%和30%。
不过,汤臣倍健的第二期股权激励行权业绩并未达到目标值。
公司2月28日公告称,2014年公司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4.7亿元,比2012年的扣非净利润2.8亿元上升67.75%,增长率低于82%,未达到考核指标。
“费用、资产减值是调节利润的重要手段,不少上市公司在业绩表现欠佳年份,会通过提前确认费用、多计提减值损失,来达到业绩洗澡的目的,”有财务人士称,汤臣倍健虽然2014年股权激励“红包”泡汤,但对公司管理层而言,拿到2015年股权激励“馅饼”的压力会大大减轻。
事实上,汤臣倍健2011年就曾被市场质疑利用会计手段调节利润。
姚明曾于2010年7月与汤臣倍健签约代言,从2010年三季报开始,公司连续五个季度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环比都是正增长,直到2011年四季度业绩大变脸,当季净利润、销售收入分别为3869万元、1.81亿元,环比分别下降33.6%、7.5%,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2012年一季度,汤臣倍健实现净利润1.07亿元,同比、环比分别大增161.10%和176.42%。
“在没有重大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公司2011年四季度业绩环比下跌、2012年一季度暴涨,确实蹊跷。”财务专家景小勇此前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在2011年业绩高增长已确定和公司高管限售股解禁的背景下,公司确有隐藏2011年四季度利润、增厚2012年一季度业绩的动机。
此外,《汤臣倍健的“激进”会计账》一文也曾指出,公司存在将“固定资产”变为“在建工程”,做高利润之嫌。
长期待摊蹊跷大增
2014年四季度末,汤臣倍健长期待摊费用3685.40万元,较三季度末大幅增加590.15%,较2014年年初增加593.53%,为何公司长期待摊费用蹊跷大幅增加呢?
财务报表分析表明,长期待摊费用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品牌推广费用增加所致,当期增加额高达3486.21万元。
查阅以往财报,汤臣倍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下从没有“品牌推广费”,而且《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还注意到,公司往年均是将“品牌推广费”确认为销售费用,2011-2013年分别为8432.46万元、1.22亿元、1.4亿元。
2014年,汤臣倍健的销售费用项下已经找不到“品牌推广费”,为何往年都是将品牌推广费列入销售费用,而2014年却将其归为长期待摊费用呢?
对此,汤臣倍健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项目所属周期超过一年,按照会计政策,不能在支付当期全部计入费用。“将品牌推广费确认为销售费用,会直接影响当期净利润,而列入长期待摊费用,这笔费用会在一定的年限内进行分摊,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较小。”有会计人士分析称。
汤臣倍健2014年净利润5.03亿元,据此计算,当期品牌推广费增加额占净利润的比例为6.94%。
“公司未来业绩都将受益,”上述人士称,毫无疑问,这有利于汤臣倍健完成2015年的股权激励目标。
依据申银万国三级行业分类,与汤臣倍健同属“食品综合”的上市公司共有12家,对比发现黑芝麻(000716.SZ)、易食股份(000796.SZ)、三全食品(002216.SZ)、双塔食品(002481.SZ)等11家可比上市公司长期待摊费用中均没有品牌推广费,由此可以看出,汤臣倍健的会计政策与同行相比显得更为激进。
增长困境
汤臣倍健第二期股权激励不达标及大秀财技的背后,实际反映出公司正在面临业绩增长困境。
汤臣倍健主营蛋白质等保健食品,自上市以来,受益于经销商销售终端的快速扩张,收入一直保持较高增速。
根据财报,汤臣倍健2009年的销售终端仅有7300个,2012年超过3万个,实现大幅度增长。收入方面,公司2010-2012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68.58%、90.12%、62.12%。
不过奇怪的是,自从2013年以来,汤臣倍健的年度报告不再像往年一样披露具体的销售终端数量。
对此,上述负责人表示,公司2014年下半年收缩了部分网点,其中连锁营养中心项目较2013年底减少90家。
知名投资人赵冰认为,跟国外的同类产品来比,汤臣倍健产品本身的吸引力不是特别高,其核心竞争力主要是品牌营销。
“因为国外品牌在国内认知的程度还不高,可能大部分人只知道安利纽崔莱,MBTY和GNC等企业在国内大家都不知道,”赵冰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汤臣倍健就相当于是打一个时间差,可以在这个时间通过品牌的推广和广告建立自己的品牌,然后通过经销商去销售,品牌营销是其核心竞争力
不过,依赖广告的增长模式有一个缺陷,即边际效益递减。赵冰称,过去几年汤臣倍健投入一块钱的广告,产生的收益挺高,但是后面投入一块钱的广告,带来额外的收益就会逐步下降,因为销售费用的增长比收入的增长要快。如果销售是靠比较密集的广告轰炸,广告费慢慢会把公司的利润和收入给吞噬掉,额外增加的一块钱,到5年以后甚至可能会是负收益。
“有很多保健品品牌都是依靠密集的广告轰炸实现业绩的增长,但持续性不是很好,可能只有五六年,后来就慢慢地销声匿迹了,例如太阳神之类的品牌。至于汤臣倍健会不会重蹈覆辙,需要做进一步的观察。”赵冰称。
汤臣倍健2月28日发布的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业绩仍未出现明显的好转趋势。根据预告,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6亿-1.95亿元,同比增长-10%至10%。
既然内生增长乏力,那么外延扩张就成为汤臣倍健的一个重要选择,公司在2014年年报中表示,将继续寻求有协同效应的收购兼并对象,以“非辅业”的心态拓展公司新的、强大的利润增长点,成就汤臣倍健的战略目标。
2月26日,汤臣倍健完成了首次非公开发行计划,发行股份7000万股,募集资金高达18.65亿元,加上公司2014年末账面上的15.37亿元现金,公司目前合计有34亿元的现金,而且账面上没有任何有息负债,并购资金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