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安全才有温暖

2015-06-28婧/文福/图

东方剑·消防救援 2015年11期
关键词:烟花爆竹火灾事故隐患

谭 婧/文 李 福/图

保安全才有温暖

谭 婧/文 李 福/图

“2015年,某某地将迎来30年以来最冷冬天”,近日,一批以此为题的消息在微信等媒体平台上流传开来。但这则消息传播到何地,标题中的地名就会变为何地,文章内容、配图却大致雷同,一时间全国30余个城市纷纷“中枪”。为此,国家气象局特别回应,决定我国冬季气候特点的因素较为复杂,不确定性较多,气象部门并未做出相关预测结论。

虽然“最冷冬天”的消息已得到辟谣,但随着11月初“立冬”节气的如约而至,2015年的冬天来了。面对秋收冬藏的心境,日渐趋于零度的天气和雪飘冰封中银装素裹的大地,既要注意防寒,更应该注意防火。

冬季特性催生冬防严峻

常言道“居安思危,思者有备,有备则无患”。冬季谈消防,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是一个必须经常谈论,时时关注的问题。消防问题重于泰山,它牵涉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涉及到每一个家庭的安危,包含着对冬季防火工作居安思危的责任感。

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寒冷,每到这个时候,冬季防火工作都会被提到安全工作的重要位置。为什么冬季特别容易发生火灾?这与冬季火灾季节性特点有关。冬季寒冷干燥,致使物品也特别干燥,含水量降低,遇火容易燃烧;冬季雨雪时,遇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遇雨水、受潮会发生爆炸、火灾事故;冬季用火、用电、用气增多,又逢烤火取暖时期,起火因素多;冬季生产繁忙,安全易被忽视,而且冬季又是储藏季节,无论是工厂企业,还是居民家庭,物资相对集中,一旦发生火灾,就会造成较大损失。

冬季的火灾大多发生在建筑物内,再加上冬季火灾又大多发生在夜间和节假日,火灾发生后,一时不易发现。特别是由于冬季昼短夜长,加之天气寒冷,户外活动减少,一般情况下人们早睡晚起,尤其是老弱病残行动不便者,卧床休息时间将会更长。正因如此一旦发生火灾,通常发现迟、行动慢、报警不及时,易形成重大火灾。而且,冬天里人们大多在室内,在火灾、爆炸事故发生时,容易造成重大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冬季的风不但冷、干燥,而且有时很大,这为发生火灾创造了助氧和蔓延的有利条件,容易使火势蔓延扩大。冬季天寒地冻,路面常常积雪成冰,这些不利因素常常会影响到火灾的及时扑救。每逢元旦、春节和元宵节三大节日,生活用火、交通运输、商品储存销售等环节易发生火灾,这些节日也是群众燃放烟花爆竹的高峰时期,这也都容易导致爆炸、火灾事故的发生。

现状不佳警醒高度警惕

冬季防火工作有着如履薄冰的危机感,近几年全国火灾统计数据也表明,有近70%的较大火灾、85%的重大火灾发生在冬季,冬季历来是火灾事故的易发高发季节,消防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据统计,每年冬季发生火灾的次数和所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二,其中居民火灾居多。2009年公安部消防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年冬季发生火灾7.6万起,死亡1046人,受伤883人,直接财产损失4.2亿元。四项数字分别占全年火灾总数的32.2%、40.9%、25%和26.9%。平均每年冬季发生特大火灾9起、发生重大火灾105起,分别占全年总数的24.9%和32.5%。其中,特大火灾的死亡和受伤人数分别占全年特大火灾死伤人数的58.7%和48.1%。

无数次冬季火灾的发生,不得不令我们思考:为什么在国家三令五申地强调冬季防火的前提下,仍然会发生如此多的火灾,是否因为冬季防火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呢?

冬季火灾多发,既有自然气候、文化民俗等因素,也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首先是自然气候因素。冬季风干物燥、天气寒冷,火险等级较高,火灾发生的几率大增;冬季昼短夜长,不少单位和家庭为防寒保温封闭门窗,造成火灾发现难、疏散难和扑救难。

其次文化民俗因素的影响也很大。冬季各类节日、经贸活动集中,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也进入高峰。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商场市场等公共场所人员高度聚集,还有祭祖烧纸以及燃放鞭炮、烟花等现象,极易发生火灾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接着是火灾防控社会基础因素。尽管经过近年来多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消除了一大批火灾隐患,但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薄弱、火灾防范措施不到位等现象还较为普遍,抗御火灾的能力还较低下。

再次是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80%以上的火灾和70%以上的火灾亡人,都是因为有关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漠视消防安全规定,缺少基本消防常识和逃生自救知识等人为原因引起的。

最后是擅自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现象。比如今年1月31日发生的福建长乐拉丁酒吧致15人死亡重特大火灾事故等,暴露出有关单位和责任人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不落实消防安全职责等问题。

多类场所易发冬季火灾

总结以往火灾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近几年冬防期间,宾馆、医院、养老院、学校、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易发火灾,这些场所用电较多,线路老化,人员操作失误等都易造成短路起火。据火灾数据统计显示,电气火灾数量中电线短路、电器设备故障等占三成以上,死亡人数接近火灾死亡总数的50%,可以说,电气管理使用不当,是这些场所引发火灾的罪魁祸首,“电老虎”是引发火灾事故的头号杀手。

此外,冬季天气寒冷,居民因防寒保暖、节假日聚会,家庭用火、用电、用气增加,致灾因素也随之增多,居民家中尤其是老式居民小区容易引发火灾。从历年统计数据看,电器故障、吸烟、家用电器故障、乱扔烟头、燃放烟花爆竹、生活用火不慎、气体泄漏、私接乱拉电线排在冬季家庭火灾起因前几位,最容易导致火灾。

每年因燃放烟花不当引发的火灾也占了很大比例,主要发生在烟花爆竹生产、运输、储存、燃放等过程中。面对冬防,一方面应该从源头控制烟花爆竹的品质,设立批发专营点,合理分布零售点,杜绝假冒伪劣烟花爆竹产品。另一方面应该将零售点作为宣传点,向消费者宣传正确的燃放方式,提高安全意识。此外,企业大型烟花爆竹燃放,需经相关部门审批,确保大型烟花爆竹燃放安全。

冬防启动消除火灾隐患

在过去历时4个月的夏季消防检查工作中,全国共检查单位235万余家,整改火灾隐患249万余处,责令“三停”单位23762家,临时查封34193处,拘留11181人,罚款7.9亿元。而今,消防部门趁整治东风,决定从10月15日至2016年全国“两会”结束,在全国集中开展冬春火灾防控工作。公安部消防局要求各地要开展评估,分析本地冬春火灾规律特点,找问题、查漏洞、补短板,坚决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确保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期间不发生有影响的火灾。

对上海来说,今年以来火灾形势总体平稳,截至10月26日,共发生火灾3506起、死亡38人、受伤28人,同比分别下降24.7%、20.8%和39.1%。10月底,上海消防带着对冬季防火工作的使命感积极响应,迅速部署今冬明春火灾防控重点任务。

上海坚持对消防隐患进行严格检查管理。截至目前,全市30处市级消防安全重点区域已整治完成19处,124处区级消防安全重点区域已整治完成54处,累计搬离、关停、整改达标各类“三合一”场所2200处,拆除违章建筑29.5万平方米,清退“三合一”人员10793人。

针对前段时间中央综治办、公安部书面警示提及上海市的五处区域性火灾隐患,宝山区大场镇上海华南集贸市场、浦东新区高行镇G地块、松江区洞泾镇砖桥贸易城三区东侧三处区域性火灾隐患已整改完毕;闸北区少年村路地块、嘉定区南翔镇新裕村两处区域火灾隐患已基本消除。

在今冬明春火灾防控工作中,上海还将对前期专项调研排查出并被列入整改清单的623处火患,逐一组建工作专班,细化整改方案,督促相关单位落实整改。同时,继续运用刚性执法手段攻坚督改重点区域和重大火灾隐患,让这个冬天温度逐步向零的同时,安全隐患也在向零奋斗。

猜你喜欢

烟花爆竹火灾事故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一起亡人火灾事故原因的认定
丰县建立四项机制 强化烟花爆竹监管
对烟头引发火灾事故的调查
莫名的火灾事故
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引发的思考
北流市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