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应用价值
2015-06-28范瑞祥
范瑞祥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海东810800)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应用价值
范瑞祥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海东810800)
目的:对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从我院的肺癌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放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技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中有显效6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65.0%;实验组中有显效11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得知,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在提升肿瘤控制率以及减少正常组织照射剂量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非常值得在临床上得到推广与应用。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肺癌患者;应用价值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放射治疗技术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肿瘤进行的放射治疗技术也逐渐迈入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全新时代。在肺癌治疗中,以往所使用的常规放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其治疗5年的生存率只有5%-10%,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治疗失败[1]。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具有弥补这一方面缺陷的最大可能性。为此,本文对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有12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0岁-75岁之间。实验组有11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1岁-73岁之间。40例患者均采用痰细胞学或是病理活检得到确诊,其卡氏评分均在60分以上。其中有21例做过新辅助化疗,19例没有做过新辅助化疗;22例为鳞癌,18例为腺癌;23例为中央型肺癌,17例为周围型肺癌。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参与本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且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放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运用常规分割照射方法对患者的原发病灶以及同侧肺门和纵隔进行治疗[2]。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
在治疗前,需要使用专用立体定位框架以及负压真空体模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固定[3],患者的双手需要保持交叉上举握棒的姿势,然后使用CT进行定位,将扫描层厚度设置为5毫米,采用三维计划系统将患者的体表轮廓勾画出来,然后重建其重要的组织器官以及靶区。患者包括原发病灶以及纵膈在内的大体肿瘤体积的中都含有直径在1厘米以上的淋巴结;以大体肿瘤体积为基础,临床靶体积均向周围扩展0.8厘米;以大体肿瘤体积为基础,计划靶体积向上下位置扩展1.0-1.5厘米,向左右位置扩展0.5-1.0厘米。
适形放射治疗的具体计划设计:设置一个合理的处方剂量和重要组织器官剂量;对共面或是非共面进行照射;以射野方向观、医生方向观为基础,对照射野进行设计,并将计划靶体积作为射野中心对3-4个共面或是非共面的照射野进行照射。并加用外置电动多叶光栅。优化过程可以使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来进行,对计划靶体积进行90%含量的等计量线进行全方位的覆盖处理,将包括正常肺组织、心脏以及脊髓在内的重要组织器官的受照射剂量进行有效控制,使其始终保持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实施并验证适形放射治疗计划:在完成治疗计划之后,可以采用模拟定位机对其进行模拟验证,在各种治疗参数验证无误之后再进行治疗计划。放射治疗剂量为70Gy,每周进行5次,每次为2Gy。
1.3 临床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个月均需要采用CT进行胸部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患者的可见病灶得到彻底的消除,病情完全缓解,并且时间已经超过1个月为显效;患者的单病灶之间最大的垂径之积,或是多病灶中每个最大的垂径乘积的总和缩小50%以上,病情得到部分缓解为有效;患者的单病灶之间最大的垂径之积,或是多病灶中每个最大的垂径乘积的总和缩小不到50%且增大不到25%,病情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分析和处理数据采用的是SPSS15.0统计学软件,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治疗,在对照组患者中,有6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65.0%;在实验组患者中,有11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5.0%。两组相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放射治疗效果对比(n,%)
3 结论
在如今这个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生活环境所遭受的污染情况逐渐加重,这也导致了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的增长,已经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与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肺癌病死率高以及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局部病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或是出现复发的现象。对其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放射治疗,但是以往常用的常规放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进而出现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它可以按照肿瘤靶区和四周正常组织之间的关系,并以精确的定位、计划以及放射治疗为基础,对肿瘤剂量进行最大程度的增加,以促进放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所以在局部治疗方面其很有可能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4]。
根据与肿瘤靶区形状相同的三维适形放射剂量分布[5],对共面或是非共面进行多照射野的照射,以确保肿瘤靶区的照射剂量保持最大的状态,与此同时,其四周的正常组织器官则不受或是少受照射,以降低照射所产生的放射性损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为靶区剂量以及正常组织受量的提高方面提供了有效的物理学基础,与常规放射治疗的剂量相比,其在肿瘤靶区剂量方面提高了将近10%-20%左右,进而提高了肿瘤的治疗效果,在近几年里其治疗有效率已经增长到80%以上。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可以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来对其计划进行评价,可以使患者的不同靶体积受到其所需要剂量的全面覆盖。在肿瘤放射治疗中,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使用,使其进行入到一个精确的放射治疗时代。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将肺癌放射治疗总剂量提高的可行性是比较高的[6],其不会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导致严重的急性或是后期的放射性肺部损伤。在本研究实验组的20例患者中,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进行治疗之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5.0%,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可以证明,放射治疗的靶区和肿瘤的形状是相近或是相同的,其靶区所能接受到的剂量是最大的,因此其可以对肿瘤控制率进行提高,同时还可以对四周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进行降低,提高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和生存治疗。
综上所述,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非常显著,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嵇辉,李佳录,杨丽云等.结肠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常规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5):61-62.
[2]戴科军,罗居东.三维适形放射与常规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02-2903.
[3]韦顺文.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应用比较[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95.
[4]温翠侠,任洪荣,丁纪等.非小细胞肺癌PET-CT定位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6):645-648.
[5]董云,任俊丽,韩晓栋等.宫颈癌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膀胱受照射剂量的分析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0-42.
[6]王尚礼,史增祥.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疗效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93-95.
R816.41;R814.43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5.03.03
201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