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定向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①

2015-06-27孟汉恒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全脑定向立体

孟汉恒

(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0)

立体定向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①

孟汉恒

(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0)

目的:探讨针对非小细胞癌脑转移患者采用立体定向联合全脑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07~2012-07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58例,采用抽签法将样本随机分为全脑放疗组28例与联合治疗组30例。全脑放疗组患者仅给予全脑放疗措施,而联合治疗组患者增用立体定向治疗方法。结果:联合治疗组病例存活率为40.0%,平均生存时间为(8.3±1.4)个月;全脑放疗组病例存活率为28.6%,平均生存时间为(5.8±1.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治疗联合全脑放疗治疗可充分提高病患的生存时间,抑制死亡几率,与单纯全脑放疗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立体定向;全脑放疗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部恶性肿瘤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1],相关研究表示该类患者中20%以上病例均会发生脑转移情况,一旦存在病灶转移表现后患者的生存期大大减少,使得死亡几率显著增高。本次研究旨在为脑转移患者寻求最佳的临床治疗方式,以保证其生存时间得到延长,分别针对部分病例采用单纯全脑放疗与全脑放疗联合立体定向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5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病例均为本院2011-07~2012-07所收治,临床通过穿刺与手术病理实验明确诊断原发病为非小细胞肺癌,并且由CT与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脑转移表现。本组样本中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过程中发现转移情况者39例,首诊便确定脑转移者19例。采用抽签法将两组样本随机分为全脑放疗组28例与联合治疗组30例,全脑放疗组中男19例,女9例,平均(61.5±7.6)岁,KPS评分<70分者7例,≥70分者21例;联合治疗组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62.3±7.7)岁,KPS评分<70分者9例,≥70分者21例。两组样本的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情况见表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组间病理检查结果比较[n(%)]

1.2 方法

全脑放疗组患者在开展治疗时采用面膜给予固定,应用CT机完成定位扫描,其层距设置为3~5mm,以治疗计划系统确定放疗剂量。X射线8MV能量对全脑范围进行对穿照射,以射野适时验证系统为标准完成治疗,患者的放疗次数与剂量为10次30Gy~13次39Gy。联合治疗组患者同时应用立体定向措施,以头膜固定进行全脑放疗,放疗次数与剂量为10次30Gy,同时在放疗前联合立体定向治疗。采用东芝64排CT进行定位,应用面膜固定并在皮肤上完成标记,将获取影像资料上传至治疗计划系统,标注治疗靶区并以实际肿瘤体积作为依据制定靶体积。CT层距设置为3mm,放射剂量为10~24Gy。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两组病例均接受为期18个月的随访,均获得有效随访。计算样本的死亡率与存活率,同时详细记录样本的生存时间,时间起始为确诊脑转移起,收集资料后开展统计学比较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组间存活率与死亡率比较

联合治疗组病例死亡共18例,死亡率为60.0%;存活共12例,存活率为40.0%。引发死亡原因中原发病者12例,颅内肿瘤复发者5例,继发心脏疾病者1例。全脑放疗组病例死亡20例,死亡率为71.4%;存活8例,存活率为28.6%。致死原因中原发病者12例,颅内肿瘤复发者4例,肺部感染4例。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组间生存时间比较

联合治疗组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8.3±1.4)个月,全脑放疗组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8±1.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治疗组中脑转移多发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8.9±1.5)个月,全脑放疗组仅为(5.5±1.0)个月,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前临床中脑转移瘤病患的原发病多为肺癌,相关研究表示约50%的脑转移瘤均为肺部恶性肿瘤所引发,同时非小细胞肺癌在全部肺癌患者中约占80%以上,进而临床中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较为常见[2]。临床针对该类患者多应用全脑放疗、手术、立体定向外科等治疗方式,外科手术主要适用于单发且病灶体积较小患者,使得手术治疗受到诸多局限。而人体脑组织对放射线存在极高的敏感程度,所以在全脑放疗过程中需要严格限制照射剂量,使得治疗效果满意程度较差,大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较短。对于脑转移的患者,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治疗已被临床研究证实可以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3~4]。立体定向技术可充分保证有效的靶区设置,进而使病灶区域的放射精准程度提高,减少边缘剂量危害[5],不但能够确保病灶区的有效照射剂量,也能够进一步抑制周围脑组织损伤。林宇[6]的研究中也指出立体定向联合全脑放疗还能够促进亚临床病灶的消灭效果,进而大大降低了新转移灶与病灶复发的几率。

本次研究中针对30例患者采用了立体定向联合全脑放疗的方案,经临床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生存率为40.0%,与单纯全脑放疗患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8.3±1.4)个月,而单纯全脑放疗患者仅为(5.8±1.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联合治疗组中脑转移多发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8.9±1.5)个月,全脑放疗组仅为(5.5±1.0)个月,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提示针对多发性脑转移留患者更适合应用该种治疗方式。以上研究结果均证实联合治疗方案可充分提高病患的生存状况,减少死亡事件发生。综上所述,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治疗联合全脑放疗治疗可充分提高病患的生存时间,抑制死亡几率,与单纯全脑放疗比较具有明显优势。特别针对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采用联合治疗方式能够获取更为满意的预后效果,可充分保证临床治疗的有效程度。

[1]何忠杰,庄永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紫杉醇放疗增敏作用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4):78

[2]黄丹丹,罗裕坤,杨家林,等.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165例治疗及预后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05-108

[3]薛冬,陈辉,刘媛媛.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1,34(2):64-65

[4]侯艳丽,白永瑞,朱义文,等.全脑放疗与联合立体定向外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60例[J].中国肿瘤,2007,(12):1023-1024

[5]张利伟,刘树秋,陈海英,等.立体定向适形放疗配合常规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分析[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24(5):23-24

[6]林宇.全脑放疗结合后程γ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48例肺癌多发脑转移的临床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3,20(3):180-182

孟汉恒(1972~)男,山西朔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立体放射治疗在临床应用。

R

B

1008-0104(2015)02-0151-02

2014-08-13)

猜你喜欢

全脑定向立体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念个立体咒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立体登陆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定向越野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
定向运动课百米定向教学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