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意识视角下农户施肥行为实证分析
2015-06-27袁舟航姜雪梅
袁舟航, 姜雪梅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环境意识视角下农户施肥行为实证分析
袁舟航, 姜雪梅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随机抽取河北丰宁299家农户,调查其施肥行为,研究农户环境意识对施肥行为的影响。计量模型分析表明,农户的施肥行为主要受化肥对土壤肥力、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认知、农户土地权利、耕地总面积、家庭人均收入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应该从提高农户环境保护意识、土地产权稳定性、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农业规模经济等方面来规范农户施肥行为。
环境意识;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户化肥施用行为
随着河北省农地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农用化肥施用结构、方式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但是,由于农户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观念以及缺乏科学指导,导致化肥过度投入及施用比例不合理,进而产生对土壤、水源等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1]。本研究以粮食主产区河北省丰宁县农户为例,定量分析农户施肥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程度,对河北省丰宁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不少学者都从微观角度来研究农户施肥行为。马骥[2]通过建立双对数模型,对比分析华北平原农户冬小麦和夏玉米2种作物的化肥施用量及其影响因素;马骥等[3]采用Logit 二元选择模型分析农户降低氮肥施用量的意愿,得出农户家庭收入、文化程度、是否过量施肥、环境污染认识、农技推广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农户意愿;巩前文等[4]在不考虑化肥价格变量影响的假设下,发现施肥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不同;龚琦等[5]对国内东、中、西3大区域化肥施用密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口规模对化肥施用密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化肥价格增长率、粮食种植面积比重、化肥产出效率对化肥施用密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大多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对于一些施肥量不足的国家,学者的研究侧重于决定农户是否施用化肥的原因,一般采用Probit或Logit模型进行分析,如KAMLEU等[6]运用Probit模型对喀麦隆的农户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拥有土地所有权、农地距离越远都会使农户倾向于多施肥;ASFAW等[7]则是运用Logit模型分析得出埃萨尔比亚农户的受教育水平对化肥施用行为存在正影响;而对于农户施用化肥量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一般采用Tobit或Hecekman模型进行研究,如ABDOULAY[8]运用Tobit模型对非洲尼日尔农户施肥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化肥的价格对化肥施用行为是负向影响,而农户对化肥的了解程度、家庭收入和劳动力数量对化肥施用行为则是正向影响。综合国内外研究,多侧重于对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客观调查,对于农户是否施用化肥和化肥施用量大小影响因素的分析也已经比较全面,而从化肥施用主体——农民的意识特征和行为出发,探寻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有效途径的研究仍然相当缺乏[9,10]。因此,本研究将从农户是否施用化肥、是否过量施用化肥和化肥施用量3个方面分别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河北丰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1 丰宁县基本情况及化肥使用总体情况
1.1 丰宁县基本情况
承德市丰宁县位于河北省北部,为河北省面积第二大县。全县总人口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满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2%。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 840元,同比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3 356元,同比增长9.8%。
1.2 丰宁县化肥使用总体情况
2010年丰宁县农用化肥使用量按实物量计算为30 427 t,按折纯法计算为11 346 t,粮食总播种面积为55 293 hm2,单位面积施肥量为205.20 kg·hm-2,与发达国家为防止水土污染而设置的225 kg·hm-2的安全标准[11]已经非常接近,可见由于粮食需求的增大,农民化肥投入量增加。此外,丰宁县农用化肥氮、磷、钾比例为1∶0.29∶0.07,而中国农科院提出的农业生产所需的施用比例应为1∶0.4~0.5∶0.25[12],氮肥施用的比重远大于磷肥与钾肥的施用量,存在比例失调的情况。
2 数据来源与描述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于2013年8月在河北省丰宁县所做的密云水库流域生态补偿项目的调查,在丰宁县汤河乡、胡麻营乡、黑山嘴镇3个乡镇13个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99户农户进行的问卷调查,样本分布见表1。调查内容为2012 年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劳动力配置信息、家庭收支情况、地块信息及地块的投入产出、家庭资产情况、农户化肥和水资源、各项燃料和能源使用情况以及参与项目意愿情况。
表1 调研地及样本分布情况Table 1 Research locations and sample distribution
2.2 数据描述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综合不同类型国家农业生产得出的结论,施用化肥水平在200 kg·hm-2以下,施肥对粮食增加的效果十分显著;在200~400 kg·hm-2的水平下,施肥仍有明显的增产效果[13],但是一旦化肥施用量超过这个标准,则增产效果不显著,存在过量施用情况。因此,本研究分3种情况分析,分别为是否施用化肥的影响因素Y1、是否过量施用化肥的影响因素Y2、化肥施用量大小的影响因素Y3。其中,是否施用化肥的变量定义为只要施肥量大于15 kg·hm-2就为1,否则为0;是否过量施用化肥的变量定义为每公顷施肥量大于400 kg为1,否则为0;化肥施用量大小的变量则按每公顷实际施用量。同时,本研究分析的是农地施用化肥的情况,去掉林地、农户自留地和异常值情况,最终分析的地块数量为1 152块,具体选取的变量描述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被解释和解释变量描述表Table 2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variables descriptions
2.2.1 因变量情况 受调查的农户中有95.83%表示会选择对自家农地使用化肥,说明当地农户的农地化肥投入情况较为普遍;同时农户农地化肥施用量处于较高水平,有57.03%的农户存在过量施用化肥的情况,因此可以看出当地农户在农地化肥使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2.2.2 自变量情况
2.2.2.1 农户环境意识 有43.86%的受访农户认为施用化肥对环境污染有一定影响,可见农户对与化肥施用对环境产生的负外部性认识不到位,对于环境的关注度不高,而有76.55%的人认为化肥施用对自身健康会产生的影响,可见当涉及自身安全时农户的认知较为准确。
2.2.2.2 农地权利 农户的土地权利总体水平都比较高,权利有一定保证。其中,59.55%的农户认为自己有权利将土地转让给别人,可见多数受访农户认为自家的土地产权有充分保障,较为稳定。
2.2.2.3 土地特征 总体来说耕地的灌溉条件不是很好,很多地块靠雨水灌溉,地理条件较差;在农地转入情况中可以看出,当地农户的土地流转情况并不多,只有9.20%的农户存在土地转入的情况,说明当地的土地流转现象并不普遍;农地经营年限多数在10~30 a之间,农户拥有的土地产权较为稳定。
2.2.2.4 农户家庭特征 受访农户的户主性别多为男性,且年龄平均在52岁左右,与一般事实相符;同时户主受教育程度多数是小学,初中,总体上看农户的教育水平不高;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处于较高水平,可见当地的经济发展较好。
3 实证模型
3.1 模型建立
根据上述分析和数据特征,本研究对3个因变量采用的相应实证模型分别为Probit模型、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第3个因变量模型之所以采用Tobit模型进行估计,是由于因变量是均为大于0的数据。
所采用的模型为:
(1)
Tobit模型:Yi=Xiβ+σεi
(2)
3.2 模型结果
运用STATA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对3个因变量分别采用Probit,Probit,Tobit模型估计得到模型的结果如表3。
表3 计量回归结果Table 3 Estimation results
续表3antinuing table
注:***表示1%显著水平;**表示5%显著水平;*表示10%显著水平。
Note: *, **and *** represent 10%, 5% and 1% significant level respectively.
3个模型的F值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对回归结果进行讨论。
3.2.1 农户环境意识对化肥投入的影响 农户认为化肥投入对土壤肥力、水资源等环境有影响时会减少农户施用化肥的行为。一般来说,农户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在做出决策前都会受到自身对于问题认知情况的影响,当农户对于化肥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有一定的了解程度时,倾向于选择不施用化肥。农户认为化肥投入对自身健康会产生影响时会减少化肥施用量,并且会降低过量施用化肥的可能性。当农户意识到施肥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时,会本能地做出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反应,避免过量施用化肥以降低造成自身伤害的风险。
3.2.2 农地权利对化肥投入的影响 农户认为自己拥有转让土地的权利越大,会使农户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过量施用化肥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当农户认为自己拥有土地权利越大时,会更加愿意采取持续高效利用资源的方式,从而会限制农地的施肥量。
3.2.3 土地特征对化肥投入的影响 农户耕地总面积越大,农户会倾向于选择对农地施用化肥,但是不会过量施用化肥,化肥施用量会减少。这是因为农户拥有耕地规模越大,而农家肥数量有限,因此农户会选择施用化肥来保证农地的产量;同时随着农户土地规模的扩大,产生农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农户能够以更低单位投入获得同等的农作物单产,同时考虑到长远的土地产出效益,农户会减少施肥量,不会过量施用化肥以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农户耕地离家距离越远会增加农户化肥施用量,同时会增加过量施用化肥的可能性。当农地离家有一定距离时,由于农家肥的运输成本较高,农户为了降低这部分的成本同时又兼顾农地的产量,会增加农地的化肥投入,也就更有可能出现对自家农地过量施用化肥的情况。
耕地有灌溉条件时会减少农户施用化肥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农户选择对地块施用化肥时,有灌溉条件就会增加过量施用的可能性。可能的原因是耕地有灌溉条件,农户如果不愿意经营便会不施用化肥,但是一旦农户决定好好经营土地,则会增加化肥施用量甚至过量施用化肥以保证更多的产出。
农户拥有的耕地存在受灾情况时,会增加化肥施用量,增加过量施用化肥的可能性。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因为当耕地受灾时,农户为了确保最终土地的产出以弥补一部分灾害带来的损失,就会通过大量投入化肥,希望能在短期内快速增加产量,从而导致发生过量施肥的可能性变大。
农户拥有土地是转入地促使农户选择不施用化肥,即便施肥也会减少化肥施肥量,不会过量施用。这是因为土地处于流转时,农户认为自己拥有的土地产权不稳定,所以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经营,从而会减少化肥的投入量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耕地经营年限越长,农户会更加倾向于采取不施用化肥的经营策略。这是因为耕地经营年限越长代表农户拥有的土地产权越稳定,所以农户愿意对这些地块进行长期的利用与投入,从而会选择不施用化肥,减少化肥对土壤的负面影响,保证土地的长期有效使用。
3.2.4 农户家庭特征对化肥投入的影响 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越会增加农户的化肥施用量。当劳动力充足时,农户有更多的劳动资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因此愿意多施用化肥以得到更多的农业收入。
家庭人均收入越高,越会降低农户施用化肥意愿、减少农户过量施用化肥的可能性。这可能是因为受访农户表示其家庭收入有46.09%的收入来自于工资性收入,也就是说农户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并不大,对于农业生产性收入的依赖性不高,所以在收入增加时,对于化肥的投入量会减少。
4 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表明,农户是否施用化肥、农户是否过量施用化肥、农户化肥施用量大小主要受农户对于化肥对环境、人体健康的影响认知、农户土地权利、耕地总面积、耕地离家距离、耕地发生灾害情况、耕地是否是转入、耕地灌溉条件、耕地经营年限、家庭人均收入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并且不同因素对3个农户施肥决策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存在一定差异。基于以上实证分析,提出几点建议:
1)大力宣传化肥施用相关影响与使用规则,加强农户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促使农户重视环境效益,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能够提高农户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从而能够从长远利益考虑问题,在耕作中科学合理的施用化肥,保持土地的长久使用。
2)进一步加强农地产权稳定性,使得农户的土地权利有充分的保障。政府可合理延长农户拥有土地的年限,增加农户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经营的意愿,让农户对土地有更大的使用权,农户有一定的归属感之后也能进一步激发其合理利用土地的积极性。
3)进一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降低农户开展作业的难度。如修缮公路保证便捷的交通,为农户提供一个便利的耕作环境,这样不仅能够让农户感受到农业受到国家重视,从而会更加认可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并积极执行,而且也有利于农户进行机械化耕作,提高生产效率。
4)大力促进农业规模经济的发展。如开展农业合作社等,使得农户的农地形成一定规模,更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农地,同时也激励了农户去更高效的利用土地,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农户提供了一个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平台,通过信息的互换可以使得农户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同时也不断积累耕作的经验和教训,促进农业耕作的质量和效率。
5)加大农村的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素质,从而能促进农业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当下农民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多为小学毕业,导致农民对于新知识和新方法的接受和领悟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开展绿色环保的耕作,而通过提高农村的整体教育水平能很好地改善这一问题,在提升素质的同时也使得农户的环保意识得到加强。
[1] 王艳群,彭正萍,薛世川,等.过量施肥对设施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81-84.
[2] 马 骥.农户粮食作物化肥施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华北平原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 2006(6): 36-42.
[3] 马 骥,蔡晓羽.农户降低氮肥施用量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华北平原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7(9): 9-16.
[4] 巩前文,张俊飚,李 瑾. 农户施肥量决策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湖北省调查数据的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 2008(10): 62-68.
[5] 龚 琦,王雅鹏.我国农用化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生态经济,2011(2): 33-43.
[6] NKAMLEU B G, ADESINE A A. Determinants of Chemical Input Use in Peri-Urban Lowland Systems: Bivariate Probit Analysis in Cameroon [J]. Agricultural Systems, 2000, 63(2): 111-121.
[7] ASFAW A, ADMASSIE A. The role of education on the adop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under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environments in Ethiopia [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4, 30(3): 215-228.
[8] ABDOULAYE T, SANDERS J H. Stages and determinants of fertilizer use in semiarid African agricultural: the Niger experience [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5, 32(1): 167-179.
[9] 闫丽珍,石敏俊,王 磊.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及控制研究进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20(1):99-107.
[10]HAN H Y, ZHAO L G. Farmers’ character and behavior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evidence from a survey of Xinxiang County, Henan Province, China [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9,8(10):1238-1245.
[11]茹敬贤.农户施肥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新乡县为例[D].浙江: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08.
[12]毛建华. 天津市当前化肥使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 天津农业科学,1997(4):18-20.
[13]李家康,林 葆,梁国庆,等.对我国化肥使用前景的剖析[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1 (1):1-10.
(责任编辑:梁保松)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farmers’ fertilization behavior from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perspective
YUAN Zhouhang, JIANG Xuemei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The paper makes a research on 299 farmers’ fertilization behavior in Fengning County, Hebei Province, finding the influence of farmer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n fertilization behavior.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fertilization behavior of farmers is mainly affected by farm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s of fertilizer use on soil fertility and human health cognition, farmers land rights, arable land, farmland irrigation, farmland operation time, the disaster situation and per capita income.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gulate the fertilization behavior of the farmers from raising consciousness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nd property rights stability to promote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scale agricultur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farmers’ fertilization behavior
1000-2340(2015)01-0128-07
2014-06-2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JGTD2014-05);北京林业大学新进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LX2011026);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201410022060)
袁舟航(1992-),女,浙江富阳人,本科,从事林业经济学领域的研究。
姜雪梅(1975-),女,吉林延边人,博士。
S 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