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个神啊》:宝莱坞让好莱坞没脾气?

2015-06-26海欣

齐鲁周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宝莱坞好莱坞印度

海欣

5月14日,印度宝莱坞影星阿米尔·汗几乎与首次访华的印度总理莫迪同时抵达北京,为电影《我的个神啊》做宣传。最近该片在中国上映,影片中既有印度元素,也有向好莱坞电影借鉴和模仿的商业元素,而对于宗教的调侃和思辨,则最大体现了宝莱坞电影的反省精神,这可能是印度电影现在寻找突破,走向世界市场的一种尝试。

“印度人只在两件事上能达成全国共识,一是板球,一是宝莱坞”

5月14日,印度宝莱坞影星阿米尔·汗几乎与首次访华的印度总理莫迪同时抵达北京,为电影《我的个神啊》做宣传。最近该片在中国上映,好评如潮。可以说,这部电影足以让很多中国“大片”自惭形秽。

《我的个神啊》是一部有着很高编剧技巧的商业类型片,影片中既有印度元素,也有向好莱坞电影借鉴和模仿的商业元素,而对于宗教的调侃和思辨,则最大体现了宝莱坞电影的反省精神,这可能是印度电影现在寻找突破,走向世界市场的一种尝试。

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因为男方来自巴基斯坦而遭到女方父亲的反对,这是一个超越了印度以往电影惯常的男女主人公出身阶层不同的套路,让影片带有更多的现实意义。但这毕竟只是一个噱头,因为在外星人“PK”的帮助下,男女主人公终究在影片结尾消除误会,走到了一起。这让人一下就认出了印度电影的特点,在良辰美景下,男女主人公载歌载舞,沐浴爱河。

在印度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印度人只在两件事上能达成全国共识,一是板球,一是宝莱坞。”

实际上,中国观众对宝莱坞电影并不陌生。从上世纪50年代首次被引入中国的《流浪者》到20世纪70年代的《大篷车》,再到2003年的《印度往事》,印度电影承载着人们满满的回忆。2011年,阿米尔主演的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横空出世,让印度电影进入了中国年轻人的视野。

“印度和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印度电影反映的许多问题在中国也有,看印度电影时,我会不由自主地‘共鸣。”刚刚大学毕业的小李说。据小李和印度电影发烧友们的总结,大团圆结局、丰富的色彩、华丽的歌舞是宝莱坞电影的标志。

美国《国际财经时报》认为,发展至今,印度宝莱坞已成“有史以来全球最大的电影制作产业”。每年,印度电影业制作约1000部影片,数量是好莱坞的两倍,这也令印度成为出产电影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

2011年,宝莱坞的年产值已达到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6亿元),这一数字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有望在2016年达到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9亿元)。

电影工业的繁荣令“宝粉”遍布天下。印度电影不只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邻国大受欢迎,就连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日本、德国等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也聚集了一批印度电影爱好者。

“我的个神啊”:对于宗教的调侃和思辨,最大体现了宝莱坞电影的反省精神

今年3月,《美国电影协会年报》发布了2014年全球电影票房数据,共计375亿美元。其中,中国独占48亿美元,仅次于北美(美国和加拿大),连续第三年蝉联全球第二大票仓宝座。而印度只排在第六。然而,票房之外,从代表作、国际声誉、输出价值观等方面来看,中国电影在印度面前是后进生。

《我的个神啊》之前,由印度电影出手,颠覆国人自信心的情况,已非首次。上一次发生在《三傻大闹宝莱坞》走进中国时。而且,印度电影起步早(仅比欧洲晚半年)、发家快(20世纪40年代,印度电影即进入繁荣期),最关键的是,印度电影在国际上是有影响力的:在1992年的第64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印度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被颁发终身成就奖(他深深影响了前段时间在戛纳夺魁的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

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宗教问题,很多国家避之如虎,可《我的个神啊》几乎把印度所有的宗教都讽刺了个遍。这部电影去年在印度上映时,曾引发巨大争议,印度人民党所在多个地区领导人公开呼吁抵制电影,他们就电影审查委员会的“不作为”感到不满。可是这部电影的宣传、上映计划一点未受影响,创造了印度电影票房的新纪录(悲伤地提一句,2014年我国国产电影票房记录的创造者是《心花路放》)。

印度电影对题材的大胆突破,尤其对争议性题材的突破,无论是种族问题、宗教问题,抑或政局,已经从“不碰”发展到“必碰”,这已经成了印度电影的一个标志。

谈电影题材的扩宽,不能不提电影审查制度。印度也有电影审查机构(印度电影审查委员会),简称CBFC(Central Board of Film Certification),隶属于印度中央政府信息与广播部。电影制片人在向市场发行其影片前,必须经过审查委员会批准。虽然号称“审查”,但该委员会一般只干评级工作(印度的电影分四级,从“老少皆宜”到限制级),罕有影片未能过审的例子。

关于电影标签,“文革”时期曾有这样的口号“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又哭又闹,印度电影又唱又跳。”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印度电影都缺乏想象力,“印度电影就是歌舞片”的认识就是这样形成的。

但这种情况早已改变。据《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导演拉库马·希拉尼介绍,“仅仅只有歌舞片”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大约30%的电影已经没有了歌舞段落。而剩下的电影中,歌舞篇幅也大大减少,只在必要的时候才用。取而代之的,是印度电影对想象力的追求,对改变的痴迷。

印度电影何以挑衅好莱坞?

好莱坞电影大举进入,是目前华语片面临的最大问题。

2014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前10位中,有5部好莱坞电影,而在2014年印度的电影票房前10位中,全是印度国产片。不仅如此,印度电影还反攻好莱坞市场,在2014年北美外语片票房前10名中,有5部来自印度。

印度制作人、导演阿努拉格·卡夏普承认,近二十年来,印度电影跟好莱坞保持着密切接触,除了享受好莱坞带来的技术便利,印度电影人还把好莱坞打得毫无脾气。《阿凡达》当年风靡全球,但到了印度完全没戏,票房只有同期上映的《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三分之一。

印度电影让好莱坞没脾气的手法似乎并不高明,那就是复制好莱坞,“将好莱坞经典电影拍成印度电影,有时候情节和人物关系都不变,在印度很有名的电影《机器人之恋》,就有不少《终结者》《蝙蝠侠》等好莱坞大片的元素。”阿努拉格·卡夏普说,这种复制手法不高明,但在印度很实用。

“我不认为我们和好莱坞导演存在竞争。我对我的国家很了解,我知道什么样的讲故事方式能让印度观众接受,不会没活干。”《三傻大闹宝莱坞》的导演拉库马·希拉尼说。

印度观众到底有多热爱本土电影,看看《勇夺芳心》就知道了。该片自1995年上映以来,已经连续上映了19年,至今还在孟买一家影院放映。“印度平均电影票价3美元一张,票房超过10亿卢比(1亿人民币)就是‘热片。”2014年4月中旬,库马·希拉尼(Rajkumar Hirani),应北京国际电影节之邀来做“天坛奖”评委,从他的叙述看来,印度人喜欢去影院看电影,只要你有一个好故事,第二天就可以开拍——在印度做电影,简直就像在天堂。

当然,如果说印度电影仅止于此的话,也太小瞧了印度电影人和观众了。

事实上,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超强的市场敏感度和学习能力等都是印度电影人能够牢牢地抓住本国观众胃口的缘由所在。近年来,他们生产出大量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好电影,如爱国主旋律的《印度故事》,历史巨片《阿克巴大帝》,奇幻经典《苍蝇侠》,时尚搞怪片《我爱法拉利》。而对社会进行深入思考与分析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和《我的个神啊》,则更是不必言说了。

在强大的印度本土电影面前,好莱坞只能采取合作的态度。奥斯卡获奖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就是合作的产物。阿努拉格·卡夏普说:“这几年好莱坞除了向印度提供大量电影技术支持,连剧本创作领域都经常能看到好莱坞电影人的影子。但印度电影并没有丢掉自己的特色,每一部输送到世界各地的本土电影,都能让观众看到印度的民族风情。”

猜你喜欢

宝莱坞好莱坞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宝莱坞打响名誉保卫战
宝莱坞被爆吸毒泛滥
宝莱坞名人被指“通巴”
12月好莱坞精选
11月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好莱坞精选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印度式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