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剧之问

2015-06-26张霞

齐鲁周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儿童剧话剧济南

张霞

没有制作给孩子的文化产品,一直是近些年被社会各界诟病的话题。暑期将至,打开电视机,儿童能够消费的文化产品除了《灰太狼》便是《小兵张嘎》;走出家门,儿童能够选择的去处除了游乐园便是麦当劳。

儿童剧的出现弥补了这种儿童文化的空缺,“六一”前后,儿童舞台剧市场风生水起,近期全国亲子剧节又将开幕。儿童剧是否迎来了自己的美好时光?济南儿童剧的真实生态究竟又是如何?我们如何为孩子们制造好的文化产品?近期,本刊记者走访了济南儿艺,针对以上问题与其主要创作人员进行了座谈。

济南儿艺这八年:

追着孩子跑得很累

七拐八斜的经五纬八路、标示不显眼的木牌、有些陈旧的办公楼……这是记者第三次踏进济南市儿童剧院进行采访,相比两年前,济南儿艺的办公环境并没有太多改善。

十几平米的房间,一张长条木质办公桌,几张椅子、几个马扎,陶瓷茶缸,五六包香烟……记者到达济南儿艺之时刚刚下午一点,儿艺主要创作人员已于四楼一间办公室开起剧本讨论会。

虽是陋室,参与讨论会的却是济南艺术界甚至全国颇有名头的创作人员: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话剧《孔子》导演丁如如,中国话剧最高奖“金狮奖”和“文华奖”演员、济南儿艺副院长祖绮颖,木偶剧《小小石敢当》编剧李赛,青年编导、《农夫与仙鹤》主创宋瑞、济南儿艺部分一线演员等等十四五人……

讨论会是为了一部即将排演的儿童剧《弹片·双彗星》,此剧为了献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排,济南儿艺力图在抗战这样的大故事里找到能给送给儿童的独特叙事,外聘了导演、编剧。

导演丁如如一遍遍和主创们梳理着自己的戏剧理念,“首先儿童看得下去,其次传递给儿童的价值观是什么?”

这部戏丁如如和创作团队找到了一个自己的“抗战视角”,将一名生母为日本人的抗战演出团的孩子在国仇家恨和母子亲情前的纠结痛苦作为故事主线,试图为儿童展开关于爱与恐惧的思考。

“我们首先得保证故事好看。另外具体的戏采取写实的手法很重要。舞台空间的处理,局部细节的打造,道具的真实年代感都非常关键。”丁如如不断强调。

儿童的视角经常出乎成人意料,丁如如举例某次和女儿一起看话剧,没想到整场下来,最吸引女儿的不是话剧讲了什么,而是一张青脸谱,“女儿觉得脸谱奇特、漂亮,仅仅一个关注点便被吸引。”

“大人永远是落伍的,追着孩子跑得很累。”济南市小剧场负责人、亲子剧场主创之一王耀曾对记者“吐槽”。

“不要低估孩子”是这群主创的核心宗旨。

“现在的信息量远非以前的时代,小孩选择的余地很大,学龄的小孩都能娴熟的玩IPAI,国外动画、网络信息充斥着儿童的世界,在童话方面他们比我们专业,也比我们早熟,再用《马兰花》、《小白兔》的桥段吊不住小孩儿的胃口。”祖绮颖颇有同感。

为了创新,曾为导演的副院长祖绮颖在每部戏里“没有不敢做,只有不敢想”,用上三米多的皮影、排演会说话的木偶,能借助的艺术形式统统借助。

导演的第二部戏《三个和尚》祖绮颖便采取了“哑剧”的艺术形式,大量的舞美背景,舞台效果,全部撤掉,只要干净的大舞台。“这样才能突出人物表演,儿童剧最重要的是好故事和好角色,之前人物往往成为念台词的道具。”

“胖和尚首先要胖,小和尚足够小,瘦和尚一定要够瘦。”祖绮颖的思路十分直白却抓住了儿童剧艺术的要领,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超越想象力的服装造型是吸引小孩儿的目光的要素。

另一个场景祖绮颖还用上了京剧“大闹龙宫”的桥段,和尚救火处则又使用了杂技。“要吸引住儿童的目光,新奇热闹,我们都不是专业京剧、杂技演员,儿童剧的创新并不要求专业评论员似的严谨,主要是想象力的开发。”

儿童剧就这么“差钱”?

会议中途有位十八九岁的年轻演员找到祖绮颖为难的请假,“明天《弹片·双彗星》的排练可能没有办法了,潍坊那边《丑小鸭》的演出必须过去。”

济南儿艺演员演出队副队长李亚洲向记者介绍,济南儿艺目前有职工五十多人,演员三十几人,一线主力演员十几人,“经常分身乏术”。

六月初,儿艺的主要演员携带新戏《绿色的梦想》前往杭州参展“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剧展演参赛剧目”,刚刚回到济南又投入到《弹片·双彗星》排演,“周五《灰姑娘》团队前往枣庄演出,周六《丑小鸭》也有演出,周天两队合并一起前往章丘演出《小白龟》……”

“一线演员一年在家也就三个月,回济南相当出趟差。”李亚洲调侃。

如此“疲劳战术”跟创作热情有关也跟“市场”有关。据了解,济南儿艺的剧目创作部分为政府拨款,部分自负盈亏,每年四百场以上演出任务。

一方面向市场要钱,一方面保证演出质量,自求发展,可谓艰难。

2014年12月,第九届中国话剧金狮奖在太原举办,济南儿艺捧得金狮奖,同时话剧研讨会上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查明哲的发言让济南儿艺的与会人员感触颇深。

“查明哲导演提出,每个剧院要保持生命力就要发展自己剧院的创作风格和发展方向。”李亚洲向记者举例,“人艺和国家话剧院差别就非常大,特色非常明显很容易区分。”济南儿艺的要发展的风格是什么?李亚洲坦承,不可能完全绕开市场性。

推广儿童艺术和生存一直是其中的两难问题。儿童剧院是被时代“逼着”成长创新的。

翻阅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的演出剧目单不难发现儿童剧在济南甚至中国的流变:剧院的前身为济南市话剧团创立于1960年,1984年划归济南歌舞团话剧队,儿童艺术的“独立史”要从1989年算起,这一年济南市委批准建立济南市儿童话剧团,1993年正式更名为济南市儿童艺术剧团。

《甘罗十二为使臣》、《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剧院1984年的作品,那个年代的儿童剧大多不过是儿童题材的话剧,“以儿童为主角,却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教育意义、意识形态。2002年《宝贝儿》是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演出两千多场,讲述了中学生丁放等几个孩子通过训练一只名叫‘宝贝儿的小狗帮助一位孤独的盲人老爷爷的故事。”祖绮颖回顾说。

王耀、祖绮颖等人一致认为《宝贝儿》是个宝贵的经验,让创作人员第一次开始思考贯通成人经验和儿童视角的融合,开始学着用儿童语言说话。

2007年是一个转折,这一年剧团迈出了打造亲子剧目的第一步,推出《小红帽》、《安徒生》等剧目。演出场次增加了,翻来覆去却就这么几个戏,祖绮颖这样的“老演员”就被“赶鸭子上架”做起了导演。

亲子剧场八年之路颇为艰辛。王耀、祖绮颖这样的主创甚至曾经带着演员到小学门口发送传单,挨个校园介绍济南家长闻所未闻的“儿童剧”。

全是《灰太狼》:

有什么样的成人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儿童消费

有数据显示,2014年儿童剧票房总收入为3.26亿元,观众数量达到480万,呈现继续增长态势。同时,国内儿童剧演出团体数量达到205家,其中民营机构129家。就北京而言,“六一”当天,有超过50部儿童剧上演。

随着“70后”“80后”成为家长,不同于上一辈的消费观念,他们更注重孩子教育与成长的消费,儿童剧看似要从舞台剧市场中脱颖而出。

儿童剧的好时光真的就要到来了吗?祖绮颖对此并不太乐观。

“演艺机构、动漫公司、甚至一些地产公司都在做。有的机构临时攒一个队伍,两周就排出一部戏,质量可见一斑。”?在她看来,“儿童剧不同于一般剧目,它要对孩子们负责。剧多了,并不代表给儿童的优秀的文化产品多了。”

其实除了儿童剧,在其他文化层面儿童可选择的文化消费项目也“少的可怜”。暑期将至,翻遍多家卫视节目单,依然是《西游记》《小兵张嘎》《灰太狼》等剧。浙江卫视节目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十年新拍的电视剧中能经得起推敲,被孩子们接受的只有《魔幻手机》和《家有儿女》两部。

据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数字统计,“2014年的15000集国产剧中,儿童剧产量只有不到300集。”质量差、缺内涵、少关注、收视率低等现象,已成为国产儿童电视剧的固定标签。

“给孩子看的剧一般没有大明星、大导演,市场营销很难做。现在的市场很功利,希望快速见到回报。儿童剧这种完全赔本的生意肯定不愿做。”慈文影视一位负责人称。

“有什么样的成人世界,就有什么样的儿童社会。”对此丁如如直言,“成人的意识层次到达不了,能有什么好的文化作品送给儿童?”

济南儿艺八年之路除了经受着市场的验证,也在禁受着真正的“成人世界的文化良知”的验证。

“不赚钱是一方面,本身质量差也是一方面。如果儿童剧全部是服务成人视角、取悦家长的空洞说教,永远不会赢得孩子的世界。孩子认可儿童剧才会成功。”八年来,除了在济南立稳了脚跟,几百名长期伴随着剧目成长的儿童也成了济南儿艺的财富,“他们都慢慢变成了我们少儿剧的观众,以后还会成为小剧场的观众,大学生话剧节的参与者。”

猜你喜欢

儿童剧话剧济南
话剧《坦先生》
浅谈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的深度开发
我的妈妈是儿童剧演员
话剧《二月》海报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儿童剧演出团体常驻购物中心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