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狂背后的浮躁生态

2015-06-26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15年6期
关键词:网易竞争微信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在每一次封杀事件之后,封杀都总能拿出不少冠冕堂皇的理由,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无辜—不是为了维护版权,就是为了不为他人作嫁衣。有时,实在是找不到别的理由了,就说自己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但是谁都知道,正所谓在商言商,封杀大户们就算是不被舆论支持,也要一封到底,自然不是为了给外界增加一些谈资,说到底,还是为了利益。

比如,在这一次的《微信》封杀《网易云音乐》和《虾米音乐》的事件中,虽然腾讯宣称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版权,但其实就是典型的“赚钱的事情让自己做,不赚钱的脏活累活让别人做,别人好不容易把活做大了,又抢过来给自己用”。在封杀之后,《微信》用户即便对于腾讯的处理方式并不满意,但为了能够继续在朋友圈中分享音乐,他们绝大多数人嘴巴上说不要,身体却还是会诚实地选择《QQ音乐》。

事实上,这时候腾讯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毕竟在互联网时代,一个负面新闻的生命力也许只有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但利益却能够持续到更远的未来。对于微信朋友圈的用户而言,有多种选择固然是好事,但是在没得选的时候,唯一选项看起来又不怎么糟糕,那么他们就会很自然地投靠到这个“唯一选项”之下。

而再比如,腾讯和阿里互相封杀,其实说穿了就是因为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支付平台,而打造这个平台的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和对手竞争,所以自然不可能把平台造出来之后却为竞争对手开路。试想一下,若是阿里允许微商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自己的支付宝系统,或者《微信》好不容易在《滴滴打车》上砸巨资培养出来的用户微信支付习惯,结果被《支付宝钱包》拿去占了便宜,那自己之前的吆喝岂不是都变成了捅向自己心脏的利刃?所以“黑锅”可以背,自己的钱包绝不能放。

在互联网大佬们纷纷祭出自己的“封”字大旗时,作为这场大战的围观者同时也是最大受害者,用户们恐怕心中最大的祈愿就是—你们竞争就竞争吧,不要妨碍到我的选择自由权。但从目前来看,巨头“封”狂的背后,其实已经多多少少透露出了巨头们有效竞争方式的缺失,所以这一“全行业封封封”还将继续下去。

在过去,中国互联网市场也曾经有过一阵百花齐放式的繁荣时期。那时候互联网公司可以借鉴,可以创新,可以“引进来”,也可以“走出去”,偶尔也会有几家大公司,突然在某一天宣布“我们在一起了”。但是随着BAT三大互联网航母的地位确定,整个中国互联网市场在经过了漫长的开放期之后,开始日趋封闭化。

一方面,BAT时刻提防着下面的中小型企业趁虚而入成为下一个自己,而另外一方面,他们还要防着其他两家背后插刀,这时候他们便需要加固壁垒。这与其说是一种竞争行为,不如说是一种防御行为,以避免其他人走入自己的领地之中。

和传统意义上的封锁政策不同,在成长积累过程中,BAT累积了大量互联网顶级人才,在封闭的同时,他们也绝不会因此而停滞不前,反而是外界一旦有风吹草动,他们就能迅速反应过来。封锁,虽然对于他们来说未必是最好的竞争手段,但是却是最简单粗暴有效的手段,可以说不止是BAT,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成长到BAT这个规模,都会走上这条路—你看网易就是相对于BAT少了个平台,结果和《陌陌》“撕”起来的时候,也只能抓住“创始人嫖娼”这种八卦来做文章,low到了阴沟里。试想,要是网易能够直接在自己的平台中把《陌陌》给封了,丁磊也不必“撕”得这么难看了。

所以,你别说BAT的封杀行为吃相难看,相对于现在的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而言,在蓝海市场越来越少,创新能力逐渐下滑之后,封杀已经算是一种比较优雅的竞争方式了。

虽然国外互联网市场同样有或大或小的封杀事件,但是像国内互联网市场一样,动不动就喊打喊封的却并不多。比如微软的IE和Firefox都已经竞争得惨烈至此了,但是也没见谁封杀了谁,反而是一方升级了一个版本,另外一方就会贴心地送上一个蛋糕,聊表庆贺。可见虽然是竞争对手,但似乎却更透露出了一股“基情燃烧”的味道。相对于国内的竞争模式,这种“调戏”让人觉得双方的形象也变得儒雅了不少—尽管谁都知道,他们在私底下绝没有那么友善。

但是这样的场景,在BAT控制下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却很难见到。在BAT创立、成长、壮大的过程中,有不少基于BAT生态系统而存在的事物,它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同样是BAT成长中的重要伙伴,但是BAT对于他们的态度一直就是“对我有用时默认它的存在,一旦我自己能单干了,即便他们对我还有利用价值,我也能立刻翻脸”,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早些年的“珊瑚虫”、“彩虹QQ”。

对于BAT来说,他们似乎只记住了“雅虎扶持了谷歌,养大了谷歌,却饿死了自己”这样的教训,却没有想到,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那些在他们看来心心念念图谋着他们的流量入口,揣摩着他们用户体验的产品,同样也是成长中的养料而非害虫。

更深一步看,BAT的一系列封杀事件背后,其实透露出的正是BAT的一种骨子里的傲慢。如果封闭就能活得很好,那么互联网的开放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一块遮羞布而已。

在一个开放的时代当中,互联网巨头们却纷纷将“封”字作为了自己的关键词,在这种蹊跷现状的背后,其实正是他们产品本身的无能。

在用户体验无法做过他人的情况下,就通过自己的平台优势,来强行破坏对方的用户体验,而不是反过来想办法去提升自己的用户体验,这无疑是一种开倒车的行为。虽然这样的行为能够在国内,保证他们一直处于优势位置,但是当他们走到海外时,“封”字旗还能依旧迎风飘扬吗?而当一个号称“平台级”的产品,缺乏了所有的平台特性,相信用户也会逐渐选择用脚投票。

猜你喜欢

网易竞争微信
当代青年生活定律
网易考拉的“一千零一夜”
感谢竞争
微信
微信
微信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图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