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创意,别拍我

2015-06-26

中国国家旅游 2015年6期
关键词:微距恐龙蚂蚁

蚂蚁是一个奇特的种群,以团结一心的特质和大力士般的强壮身躯赢得了人类的喜爱。蚂蚁大家族有两万多个种类,占到陆地生物数量的15%~25%,这个庞大家族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搬运食物。

俄罗斯微距摄影师安德烈·帕夫洛夫是一位蚂蚁爱好者,他被蚂蚁们的勤劳搬运所打动,细心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用微距镜头拍摄下这些小“模特”的搬运故事,一个个诙谐、有趣的场景,仿佛发生在童话世界一般。在他的镜头里,蚂蚁个个都是搬运高手,甚至还会赶着“甲虫车”搬运货物。有人以为这些照片是通过Photoshop后期制作的,其实它们都是在真实场景里拍摄的,帕夫洛夫会先用浆果、果壳和树枝制作出理想的拍摄场景,等待并引导蚂蚁们进入场景,然后记录下这些小演员们自然、生动的现场发挥。

拍摄蚂蚁不是件容易的事,它们体形微小而且在不停地移动,需要使用微距镜头拍摄,同时保证1/125s以上的快门速度,这样才能使用小光圈拍摄,从而获得更大的景深,清晰地展现出一个蚂蚁的世界。

传奇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最新作品《侏罗纪世界》即将上映,这部讲述恐龙时代的电影,将再一次把我们带入那个遥远而神秘的世界。恐龙满足了人类特别是孩子们对于远古时代的各种奇幻想象,这些庞然大物曾经真实存在过,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又突然间全部灭绝,可以引发无穷无尽的联想。

达尔文·皮尔逊是一位痴迷恐龙的摄影师,他以空气作为画布,将远古的庞然大物还原于真实世界。在他的照片中,巨大的恐龙穿梭于森林、沙漠和城市之间,在空旷的画面内显得格外孤独,仿佛正在寻找着逝去的同伴。

恐龙光绘大片,需要使用三脚架进行长时间曝光拍摄,小手电或者荧光棒都可以作为“画笔”,绘制者穿着黑色衣服即可在画面中隐身。恐龙的骨架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多次练习,才能保证画出的身体比例和透视关系正确。

动物眼中的世界与人类看到的大不相同,例如,有的动物是严重的色盲,还有的动物是依靠气味和声波来感受这个世界。一些人类艺术家也希望打破人类看待动物的一成不变的视角,探索与众不同的动物之美。

荷兰艺术家Arie Van`t Riet同时也是一位拥有放射学博士学位的医学物理学家,他在实验室里通过X光拍摄动物的骨骼,这些照片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充满了大自然的美感。

拍摄这样的大片,要用一台X光透视机作为相机,成片通常是黑白的,后期需要通过电脑上色。拍摄时要特别注意防范辐射。

印尼是拍摄野生动物的好去处,这个地处热带的千岛之国拥有超过500个动物种类,丰富的物种也造就了当地摄影师独特的风格。

印尼摄影师有一个著名的拍摄主题,是关于青蛙与蚂蚱、蜗牛、蝴蝶、蛇、甲壳虫等各种动物的偶遇,相关照片在世界摄影比赛中屡获大奖,但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比如严重的摆拍痕迹是否存在欺骗读者的嫌疑?甚至有摄影师通过细线来操纵青蛙进行拍摄,后期再把细线修掉,从而得到青蛙跳舞的画面。

拍摄动物照片还是应该尊重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把这些生命的精灵变成人类镜头下的玩偶。其实,大自然本身具有惊人的创造力,抓拍的魅力就在于捕捉那些意想不到的美丽与趣味,过度的人为干涉反而得不偿失。

英文中的“Photographer”一词,在汉语中被翻译成“摄影师”,细究起来,这个翻译其实并不准确,因为“拿着相机拍摄的人”和“摄影师”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尤其是在这个“全民摄影时代”,“Photographer”译为“摄影人”更为恰当。

如今摄影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只要有一台相机乃至手机即可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连动物们也不甘寂寞,从模特转型成为“摄影人”。虽然有些动物的身体还没有相机大,但这并未影响它们的拍摄热情,看那专注的派头,丝毫不输给人类摄影师。

猜你喜欢

微距恐龙蚂蚁
微距下的昆虫
微距下de雪花
大师教你微距摄影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