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性”孵化公益

2015-06-26邓子慧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5年6期
关键词:筹款公益事业感性

邓子慧

互联网正在变革中国的公益事业,但无论是以BAT互联网公司引领公益机构进行的“平台+公益”的方式,还是以基金会为代表的公益巨头运营项目互联网化,主流的互联网公益平台更多是解决了公益项目的筹款、沟通和传播渠道,而不是集中力量提供一个“人人公益”的解决方案。

“微公益”是未来公益事业发展的方向,移动互联网必将在公益事业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一大批针对移动互联网平台、极具创新性的轻型公益组织的涌现,这些倡导普通人从身边小事做起的“微公益”组织,正在以充满创意的方式凝聚普通个体的公益力量,传递小而不“微”的公益力量。而“米公益”就是这样一家结合了科技和创意、针对移动互联网人群的新型公益平台。

目前还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念研究生的王子,一年半前和小伙伴做了国内第一款公益应用——米公益,用玩耍的方式鼓励全民做公益。在这样的应用里面用户不需要花钱,只需要用手机完成对身心有益的任务就能够获得虚拟“大米”。用户拿到这些“米粒”就可以兑换企业捐赠的真实公益物资捐出去。王子希望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连接企业、公益组织和个人三方,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公益”。

跟很多大学生一样,王子刚进入大学就开始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在接触公益的过程中,他发现这些分散的公益分队是潜能巨大的公益力量。于是,学商科的他萌生了要建立一个专业化机构,去帮助这些体量较小的公益组织解决筹备和推广的难题。2012年,怀着“要抓住大学的尾巴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的愿望,王子和他的伙伴们决定把这一想法付诸实践。

从策划、组织、宣传、寻找资源到落地执行,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把公益的每一个环节的体验都做到最好,并不是容易的事。当他人力物力资源与工作量不成正比,工作效率就会变得异常低下。 王子认为,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让公益变得如何“碎片化”是非常关键的,要想实现“公益平民化”的构想,必须要想办法介入个体的碎片化时间。

在米公益的模式中,有需要的公益组织可以主动联系到米公益,争取在平台上推广自己的公益项目。而项目的捐赠方-捐赠企业,一般也是出于要参与公益的想法联系到米公益,并成为米公益的合作伙伴。

打开米公益app,用户可以发现有四个只需片刻即可完成的小任务,例如“米拳击”任务是拿起手机挥动手臂出拳至一定次数,打败手机中的小怪物就能获得虚拟“大米”奖励,而“米有氧”是记录用户每天的行走步数,步数只要达到一定量既可以获得虚拟“大米”奖励。

这些“虚拟大米”相当于虚拟的等价物,用户可以在app上浏览目前正在筹款的公益项目,然后把自己的大米兑换成不同的捐赠物品,捐赠给需要帮助的群体。对企业来说,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在该公益项目中的宣传效果。

当项目从用户的捐赠中达到了目标,捐赠企业就会向公益组织提兑现全部捐赠物品,项目就会进入执行阶段。如此一来,从项目的前期策划、宣传、筹集资金到对接捐赠对象等一系列的环节都以最高效的方式打通了。

为了保证整个捐赠环节的公益性和透明度,米公益只负责对捐赠活动的设计和捐赠物资的众筹工作,并不接触企业捐赠的资源。所有的物资只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合作流转。不过,包括筹款、执行到反馈所有这些环节都会在米公益的app和网站上呈现,执行一套“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机制。王子认为,即便移动互联网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公益的效率,但用户更加关心的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信息是否更加透明,所做的事情是否真正帮助到了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一粒米很小,但是当很多粒米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王子认为,米公益搭建起来的这个用“感性”内容孵化公益的模式,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公益事业,公益其实是需要体会感性和理性的平衡。

米公益app自2014年11月正式上线以来已经累计有9万左右的用户量,网站的每日访问量可达2000。目前,“米公益”的团队包括志愿者在内一共只有二十多个人,已经上线了103个公益项目,捐款金额超300万,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

猜你喜欢

筹款公益事业感性
少女为拯救老虎筹款
公益事业与趣味活动并举,小黄狗以公益驱动环保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德国健身教练变装“圣诞老人”为慈善活动筹款
爱让我们在一起——献给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们
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研究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公益筹款的趋势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