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爱心教育探寻
2015-06-26许东
许东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爱的内容的文章。小学语文教学也应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爱的教育。教师通过点醒、熏染,将爱的体悟传递给学生,就能在学生身上获得爱的传承。
[关键词]语文 爱心教育 文本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14
《爱之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名叫乔依的下岗工人,很穷,却仍然无偿地帮助一位老妇人,而这位老妇人又在无意中把这种爱传承给了女店主(乔依的妻子),女店主受到爱的感染,对乔依、对未来充满希望,认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动者永动,能量守恒,无能量,则无推动。要让爱之链永动,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付出一定的努力。
一、文本:爱的熏染
孔子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让爱之链永动,教化是“本”,治理是“末”。“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是“近道”的重要依据之一。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太多的关于爱的内容。如《升国旗》渗透的是爱国教育;《我叫“神舟号”》渗透的是科学之爱;《陈毅探母》是孝子之爱;《孔繁森》是对人民的大爱;《木兰从军》是爱父;《沉香救母》是爱母;《槐乡五月》是爱家乡;《孟母教子》是爱儿子;《给家乡孩子的信》是用行动来说明,作家写作不是有才华,而是有爱,是对祖国、对人民的爱。
文本中爱的主题很鲜明,但语文教学不是上政治课,我们应在不知不觉中用爱熏染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去解读文本,并将自己浸润在文本中,沉下心来,读出中外作品的不同。如《船长》一课中:“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样的举动,与当时的制度有什么关联?与中国社会有什么不一样?船长的大爱体现在哪里?如果学生没有沉下去的心态,是难以读透、读深课文的。
二、教师:爱的点醒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爱尔兰诗人叶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文本和实践,去体会别人的爱,表达自己的爱,让学生感到爱无处不在。
如《爱如茉莉》教学中,爱的主题挖掘片断:
1.你们的爸爸妈妈互相关爱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2.妈妈说真爱像茉莉,映子开始也这样认为吗?
3.自读课文,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细节也散发着茉莉的芬芳呢?
4.爱的熏染,让我们感到映儿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你能感受到吗?说一说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5.出示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的爱情经典作品《飘》的片断,体验跌宕起伏的爱情片断。
6.配乐朗诵《爱是什么》,教师可以写“下水文”,可以围绕着文本作一首小诗,也可以就学生的汇报作一首小诗,题目就叫《爱是什么》。
7.让学生以《爱是什么》写一段话,要符合课堂情境或自己家中的情况。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用细节来启发学生,让学生仔细讨论和体会父母之间的真爱。拓展延伸阶段,教师用名著、用现场作文引导,使学生沉浸在浓浓的爱的氛围中,给学生以爱的提点。
三、学生:爱的传承
无论是文本熏陶,还教师的唤醒,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行动中去践行,要让学生结合实践,将爱落实在文字中,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并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进行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的感恩教育。
如学习《爱之链》之后,可让学生为敬老院或社区做公务活动,然后写一写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如笔者在组织这次活动后,有的学生写道:“学了《爱之链》之后,老师让我们做一些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我们小组一起在社区捡垃圾。旱河边有许多废纸,我只捡到处飘的废纸。有的废纸半身在泥里,半身在外边。我是很怕脏的人,这种‘生根的纸,我可不敢捡。我的同学小芳,帮我找来了一根棍子,往废纸上一捅、一拉、一挑、一送,废纸就乖乖地进到垃圾袋里了。有的废纸又脏又臭,用小棍子捅,可真是个好办法。我要感谢我的同学,她教给了我好方法。忽然想起了清洁工人,他们常常手里拿个火钳样的东西,在社区、街道上捡扫,是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清洁的环境。他们天天都在做这样的工作,真的不易,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我们要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清洁的环境。活动结束后,我感觉自己又脏又累,想起爸妈他们一天到晚的工作,他们又会有多少辛酸呢?我回家后好好地洗了澡,还自己把衣服洗了。我要感谢老师让我知道了生活的不易,感恩清洁工人的劳动,感恩父母的付出。我还能为社会、为家庭、为别人做些什么呢?”
这类活动,短期内可能看不出显著成效,但只要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挖掘出来,爱的传承就有了落脚点。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让爱之链永动,就要建立一种大语文观,就要将视角放宽,进行全方位的助推。
(责编 刘宇帆)